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虽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主要依靠市场推动,但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财政政策对促进自主创新具有特殊功能,为此应探索各种有效路径加快建立和完善创新导向的财政政策体系。具体做法有: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水平,使其与经济发展态势相对应;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强化原始性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要素;深化税收政策改革,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开展自主创新;积极探索政府采购方法和手段,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大财政风险投资力度,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搭建自主创新平台,营造理想的创新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高校战略联盟服务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区域创新能力代表了创新要素在一定区域内聚集、整合以及推动持续创新的基本能力.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高校战略联盟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文章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和熵权法与期望求值法分别测算了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了省域尺度下高校科技创新时空格局及聚类情况;依托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揭示了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年度均值呈现总体上升态势,但“西部短板”特征明显;省域尺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格局与经济版图存在一致性;高校科技创新具有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应,能够同时促进区域经济联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而促进本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但对区域经济联系不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4.
区域财政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区域投资政策对落后地区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过去实施的西部大开发财政政策对西部地区发展已产生了一些效应。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还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5.
区域知识获取水平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知识创新能力的基础。区域知识获取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科技水平;区域对外开放度;区域高等教育水平;区域网络基础平台建设水平;区域技术市场活跃度。建议以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通过加速、健康发展区域经济提升知识获取的物质基础;改善区域高等教育,探索企业、高校科技创新模式,推进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完善技术市场机制,改善知识获取的市场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知识获取的获得途径,提高区域知识获取水平。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人才是决定区域创新能力强弱的根本因素,技能型创新人才是区域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可通过构建区域创新高职人才培养体系、调整区域高等教育的比例、促进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培养更多的创新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程中,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创新型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人才的培养开发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刻不容缓。因此,有必要整合区域创新人才开发的各个环节,探索构建区域创新人才整合性开发系统,使区域创新人才得以良好开发利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佩璐  楚世伟 《考试周刊》2013,(71):193-195
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度厚度则描述了一个区域通过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搭配产生协同作用而使得该地区获得经济动力,可见制度厚度对于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近几年关于制度厚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测量体系,并以长春市工业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和测量长春市区域创新能力,再通过制度厚度的构成要素,探讨制度厚度对于区域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增长模型指出,创新能力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也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区域性发展的一种重要的途径。由此可见,创新对于区域性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也被列入了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要研究范围之内。就经济而言,区域经济的增长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是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是决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通过收集创新能力指标的相关数据样本,采用TOPSIS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价与合理分类,结果显示:2000-2013年安徽省各市的区域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转变,省内地区创新能力分布不均,合肥市处于核心地位,皖南地区创新能力明显优于皖北地区的各城市,基本形成了"一核多中心"的区域创新能力体系;在分类上近十几年来基本形成了以合肥市为第一等级、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为第二等级、其他各市为第三等级的区域创新空间等级体系;最后提出了增强安徽省及各市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大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积极应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是:健全法规,改革区域管理体制;优化格局,培育区域新增长极;深化合作,推动区域互动发展,加强调控,完善区域政策体系;调整布局,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中国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安全存在诸多不安定因素.中国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战略上构建安全的周遍环境,要立足亚太,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分化和区域模式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结构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区域模式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是一种能够产生规模效应的社会单位。因此,能否发挥区域模式的规模效应,这是区域模式是否先进、合理的最基本的标准。要发挥区域模式的规模效应,并使之符合可持续性发展和可幅射性发展的要求,关键在于优化区域结构,同时还要注意排除“诸侯经济、短期行为、区域孤立”等主要障碍。此外,成立区域性行政组织进行统一的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基石,区域理论体系的构建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文章从区域经济开发应用的具体实践程序即:区域经济发展优劣势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判定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订一区域发展周期与趋势预测出发,构建了用于指导区域开发实践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基石,区域理论体系的构建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文章从区域经济开发应用的具体实践程序即:区域经济发展优劣势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判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订→区域发展周期与趋势预测出发,构建了用于指导区域开发实践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区域选择和编排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区域地理教学的内容,更是决定其教育价值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但就目前而言,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尚不充分,仍是摆在地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在充分比较新课程不同版本初中地理实验教科书中区域选择和区域编排的基础上,得出了体现均衡性、突出典型性、强调综合性、关注探究性、考虑基础性和实现连续性等区域地理内容的编制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产业发展呈现出融合化特征,产业结构趋同客观存在并成为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产业环境。资源禀赋型产业结构趋同对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正效应,制度型产业结构趋同对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具有负效应。规避制度型非合意性产业结构趋同,培育区域经济利益意识,加快形成区域性专业市场,建立健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利益协调机制是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李露  吴靖 《高教论坛》2006,(2):121-124
本文通过对从《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教育研究》和《教育与经济》三种核心期刊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5—2004年所刊载的学术论文中选取了有关地方教育与经济研究方面的278篇文章进行研究分析,对近20年我国地方教育与经济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价,概述了我国地方教育与经济研究的进展,总结分析了地方教育与经济研究的特点,指出了地方教育与经济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着简单追求文化标识、直接移植文化等现象,在研究方面则较少关注地域文化对学校文化的影响。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地域性格,地域文化影响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物质承载方式。本文以北京地域为例,分析北京地域文化的三个特征以及对学校文化地域性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建地方院校的区域影响力拓展需要立足于区域经济文化背景,依据区域分工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提高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切度;借助区域创新理论,区域竞争力理论,确定产学研模式与路径走向的差异化特色;利用区域政策,抓住区域发展机遇,实现学科发展与行业产业对接,最终实现区域型高校对区域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