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促进传统建造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是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通过文献分析对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PC建筑)和传统现浇建筑的成本的差异性,系统归纳了影响PC建筑成本的主要因素,分析降低PC建筑成本的措施和方法,提出我国PC建筑成本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响应党的十八大对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从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对信息化技术、预制装配式建筑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简要介绍,对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现状、重要意义以及应用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水平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场浇筑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到施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全国各类高等院校迄今还没有建筑装配技术专业,"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当务之急。分析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开展"装配式建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并从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很多具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328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信息数据库,结合投资决策机制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时间特征、地域分布、投资企业、经济条件以及气候条件进行针对性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逐步成熟,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认定条件会逐年提高。结合数据分析发现: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投资主体以企业性质的单位为主,且多建设在社会经济水平较高、行政级别较高、气候条件分布在严寒地区与夏热冬冷地区的城市,并与城市生产总值有较强的相关性。针对研究发现的规律特征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全面崛起。  相似文献   

5.
装配式建筑是目前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化目标,而装配式建筑人才匮乏是制约其现代化进程的一大瓶颈。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研室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建设新工科、培养社会急需的装配式建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制定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装配式建筑校企合作平台,开设装配式建筑系列课程,编写装配式建筑系列教材,为同类院校同方向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为国家培养土木建筑行业急需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人才提供专业平台,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传统建造方式逐渐呈现出经济与生态结构性缺失问题,推行装配式建造方式能够对建筑产业进行结构性重组,架构建筑自规划至运维阶段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模式。基于绿色价值分析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的优点,针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提出提升装配式建筑绿色价值的建议,以契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已然成了当下我国建筑业备受关注的热点,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建筑信息化、工业化。其中,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明确鼓励高校设置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还未设置装配式建筑方面的课程,无法满足行业对工业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此,提出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现场管理中的应用成果推广于土木工程教学平台,基于BIM相关软件平台构建装配式土建模型,运用专业的施工模拟技术生成4D动画,模拟现场施工过程,让学生对装配式建筑充分了解。最终通过案例学习法,逐渐丰富装配式建筑教学案例数据库,同时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里,完善相关课程体系,构建新型开放式教学平台,这对于助力建筑工业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建筑质量的检测可以有效避免发生建筑事故。为了提高绿色装配式建筑的构建质量检测性能,提出一种基于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绿色装配式建筑构建质量检测方法。在装配式建筑问题输入函数的基础上,将建筑的构建质量问题分为施工过程产生的问题、生产问题和设计问题,通过构建各项问题的分析函数和追踪函数,利用聚类算法划分建筑构建质量信息的层次,结合信息采集的条件集合,采集了绿色装配式建筑的构建质量信息。根据建筑结构损伤的概率,构建绿色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特征方程,利用建筑结构的刚度矩阵,计算建筑结构频率和振型的灵敏度系数,完成建筑结构的灵敏度分析。将BIM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在一起,检测了绿色装配式建筑构建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可以检测出绿色装配式建筑是否存在构建质量问题,并将质量检测耗时控制在8 min以内。  相似文献   

9.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倡导和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装配式建筑产业的人才需求以及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指出了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及规格定位,加快教师团队建设,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加快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谢春艳 《广西教育》2024,(5):121-125
目前,装配式建筑技术专业教学尚存在诸多不足,专业技术人才无法满足相关行业的需求。为此教师要从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提升教师综合能力、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政校企合作、优化教学设施等五大方面发力,探讨装配式建筑在新时代教学和专业实践中的改革思路,从而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加速推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对装配式建筑人才提出了需求,而目前国内针对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探索装配式建筑教育体系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给地方高校寻求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特点、人才需求情况的介绍,分析了产教融合培养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必要性,由此提出地方本科高校“三聚焦三协同”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并对相关人才培养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对比现浇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因其更利于构件材料的回收,所以针对拆除阶段而言,BIM技术将会给装配式建筑带来更大的效用,因而更需要BIM的参与,而这一部分的研究却甚少。因此,研究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拆除阶段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基于BIM技术的优势,结合装配式建筑特点,研究探讨了BIM技术在拆除阶段可能应用点的基础理论,为达到BIM与装配式建筑的完美结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实现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但由于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文章通过层次分析法将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分成设计、国家政策、生产、管理运输、技术五个一级指标,对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水平、工种间的协调能力、预制率和装配率、构件设计的合理性、模具标准化程度是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房屋建筑学作为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引入装配式建筑理论知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房屋建筑学教学现状中装配式建筑教学方面的不足,提出针对性改革思路,以实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开拓学生视野,为装配式建筑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实现建筑工厂化,是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专业人才的短缺与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产业发展。针对传统施工教学上的问题,文章提出构建一种新型的BIM+VR的装配式建筑教学平台。从工程管理教学过程出发,进行平台技术框架设计,并结合装配式建筑项目传统实现流程的比较分析,对于平台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完善,进而指出装配式建筑教学平台的构建对于产业发展的意义与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产业化升级,对装配式建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建筑市场对装配式建筑人才的要求。基于虚拟现实的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有利于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通过结合装配式建筑虚拟仿真平台,介绍了虚拟现实在装配式建筑教学中的应用,及翻转课堂在装配式建筑教学中的意义,同时设计了虚拟现实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实践表明,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自主学习装配式建筑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分析,依据文献检索、专家访谈建立装配式建筑风险指标体系,采用AHP算出初始权重,与DEMATEL法计算出的中心度相结合,构建AHP-DEMATEL模型,算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综合权重,并根据权重较大的指标提出相关建议,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BIM信息化技术应用不断发展和装配式建筑构件大力生产的大环境下,企业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对BIM技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发展历程研究,提出了BIM技术与质量链结合应用于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通过质量链的设定形成完整的信息流,实现了企业在质量管理中的高效对接,并从组织管理、制度约束和人才配置等多方面提出了BIM技术应用优化的企业对策,助推我国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管理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装配式建筑为实施载体的建筑供应链最优合作企业协同管理为研究对象,研究推动我国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实施途径。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引入制造业中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在确定供应链最优合作企业的前提下,分析研究装配式建筑中基于BIM的最优合作伙伴协同管理平台。本研究可以实现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最佳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水平,从“质量-韧性”视角出发,利用文献分析法、vague集理论建立了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序关系主观赋权法和熵权客观赋权法确定权重,结合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某装配式建筑进行质量评价,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针对该项目给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