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及教育变革的冲击,近年来,"高考弃考"现象层出不穷,弃考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同于城市学生因出国留学而弃考,多数弃考的农村学生选择的是打工,是结束学习而不是继续学习。究其原因,农村学生高考弃考有"理性权衡后的无奈选择"及"非理性决策的盲目跟风"两种缘由。在分析农村学生高考弃考原因的基础上,转变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认知观;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化水平;完善高等院校的助学圆梦计划;坚持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导向可以作为应对农村学生高考弃考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高考弃考弃掉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弃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高考相伴而生,并且不可消除.通过"弃考"这一现象,剖析高考"弃考"将"弃"掉"就业难的内因"、"教育的受益性"和"教育公平机会",从而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激化读书无用论盛行以及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最后,提出高考存在的价值及应对"弃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 :去年高考 ,某市一考生在考语文时 ,小作文仅写了一部分 ,大作文还一字未写 ,因手中的圆珠笔突然断水 ,备用的另一支新圆珠笔也写不出字来 ,紧张、慌乱之中沮丧弃考……该考生弃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发人深省。“弃考”这一不明智的举动显示出该考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缺乏起码的应变能力。也许这只是极个别的。但是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 ,学生更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由于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 ,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 ,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 ,或被自我掩盖 ,或被成人忽…  相似文献   

4.
留学的决策     
《中国教师》2013,(8):11-12
<正>近年来,许多家庭宁愿花巨资送孩子留学也不愿参加国内高考。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高考弃考人数为84万,2010年高考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因留学而弃考的学生高达21.1%。2010年以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放弃高考选择留学的学生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统计,2012年,北京高考统考人数为70857人,实考人数为6.8万多人,近2000名学生放弃高考[3]。不  相似文献   

5.
爱学生,更要科学地爱学生 尽管在接班伊始就被告知小夏是个会时不时地闹情绪、旷课或是弃考的问题学生,并持续做了安抚疏导工作,陆丽萍还是没想到小夏会在那年高三期中考试开考半小时后就冲出考场。  相似文献   

6.
“弃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高考相伴而生,并且不可消除。今天之所以成为讨论的热点,原因有二:第一,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大规模“弃考”;第二,出现了新的动向,即主动弃考,与被迫弃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然而,当我们深究放弃高考内因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放弃高考却源于对高考价值的误读与理解。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放弃高考原本是学生多元选择教育的一种正常行为,但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空前困难的形势下,加上家庭经济压力、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社会文化缺失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青年学子弃考成无奈之殇。本文旨在透析弃考现象,从高校和社会角度反思当前的教育观与就业观,引导青年学子理性认识弃考问题。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今年高考,南通市一考生在考语文时,小作文仅写了一部分,大作文还一字未写,因手中的圆珠笔突然断水,备用的另一支新圆珠笔也写不出来,该考生十分紧张,慌乱之中沮丧弃考……该考生弃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发人深省。有人说,高考50%是考文化知识,50%是考学生的心理竞...  相似文献   

9.
"弃考"是高等教育界的新生现象.它的出现对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对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弃考"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影响就是生源减少.高职院校应直面冲击,通过制定"回笼教育"方案、提升质量应对"弃考"引发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高考弃考现象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高考弃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实质反映的是教育问题。通过对本次调研数据的分析,从高中教育、高考制度以及大学教育三方面进行了教育的反思,认为现代教育应当重视素质教育,改革高考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培养发展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正>百万学子弃考,值得我们关注。高考人数持续下降,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适龄学生减少,这属于自然减员,二是弃考人数增多。对于前者,社会舆论没有意见,而对于后者,弃考引来议论纷纷。在大家的想象中,高考如此权威,甚至被认为是"性命攸关"、"改变命运"的人生大考,为何还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高考弃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呈现出不断扩大之势。高考,作为昔日决定莘莘学子人生命运的“独木桥”,在弃考行为的冲击之下,已有动摇迹象。本文分析了弃考背后的原因和利弊,指出归根到底是不同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作为弃考的直接关联者,大学以及教育应该由此审视自身的问题,唯有借势提升质量,方能稳固自身地位,持续招引未来的教育受众。  相似文献   

13.
教育价值问题是一切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产生根源,本文以近两年高考前夕发生的众多考生弃考事件为依托,在分析大批考生弃考的原因之下,探究当今我国的主导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考"弃考"现象从2009年起尤为突出,到2011年这一现状依然存在。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学生们临近高考有弃考的行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教育的领域如何理解这一现状的产生与发展,又该如何看待与应对这样的社会现象,文章以教育学学科理论为切入点,给予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熊丙奇 《成才之路》2010,(20):I0004-I0004
2010年高考,高考弃考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57万,比去年减少65万,而按照2010年应届高中毕业生的人数(803万)。仅比去年(834万)少31万,同时,去年弃考人数达到84万,因此,今年增加弃考人数以及往届考生报名数减少共计可达34万。由此得到的弃考人数,可能接近100万。是什么导致考生弃考?根据调查,因高考无望,主动弃考者不足8%,而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达21.1%,因就业难而弃考者高迭64.6%、这十分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背景下,农村学生确频频出现“弃考”现象,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几率越来越低,这不仅是教育体制的事情,更是整个国家层面的事情,其中原因实为复杂,通过分析“弃考”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出路,必将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茂 《承德师专学报》2006,26(2):124-126
“弃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高考相伴而生,并且不可消除,犹如老子的“有”“无”、“生”“死”。今天之所以成为讨论的热点,原因有二:第一,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大规模“弃考”;第二,出现了新的动向,即主动弃考,与被迫弃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从重庆涪陵和温州玉壶各具典型的事件出发,从经济因素、社会结构和社会观念分析“弃考”的原因,并剖析其中所折射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重庆市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的新闻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这种“弃考”之风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相似文献   

19.
<正>据教育专家统计,今年全国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12万,放弃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约为100万。不少高中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不再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另有数量更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教育专家分析,就业形势严峻、高考对改变命运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是不少学生选择弃考的主要原因。现状:五年来弃考率稳定在10%  相似文献   

20.
2011年2月1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高考弃考人数达到84万;而2010年,高考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的比例达到21.1%。随着弃高考选择洋高考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举办国际班、国际部来接轨国际教育。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最先兴起的公办高中国际班,如今已经成为一股热潮,不仅各个省会城市的优质中学纷纷开办国际班,就连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也紧赶这股潮流,国际班在全国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