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电子书包是电子课本、学习资源、课程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相整合的、为教与学提供支持的服务平台。很多中小学将电子书包引入课堂,以促进学习更加高效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电子书包的课堂学习有效性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学习有效性评价为切入点,运用内容分析法、课堂观察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深入试点学校宁夏固原市X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现场,实地听课观察并采集课堂录像,利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可量化观察和数据处理,发现电子书包在课堂中的应用对学习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影响,最后采用实验法对利用电子书包课堂实验班和没有利用电子书包的对照班测试评价,结果证明采用电子书包的班级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实施,电子书包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各个试点纷纷建立,电子书包的发展和应用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期。文章从电子书包的定义入手,分析电子书包所具有的功能,从而构建出电子书包支持个性化学习的过程模型,试图把电子书包引入个性化学习,打造基于电子书包的个性化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3.
1电子书包应用成为教育信息化新亮点 如今,国外电子书包应用蓬勃发展,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土耳其、葡萄牙、卢森堡等多个国家纷纷试点和推进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项目的应用。在我国,各地学校,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学校都积极应用电子书包,我们把电子书包看做是教育信息化新一轮建设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发展,昔日新生事物" 电子书包" 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课堂学习的一种辅助工具.在华东师范大学项目组制定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术语》国家标准草案中,将电子书包定义为一种个人学习的信息化环境的集成体.它整合了电子课本内容(资源)、电子课本阅读器(设施)、虚拟学具(工具)、数字化学习终端(设施)及连通无缝学习服务(平台),实现课堂展示课堂交互教学活动,为师生、生生之间的自主、协助学习和反馈提供有效支撑服务,这与心理健康教育育课倡导的"互动"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5.
业界对于电子书包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教育装备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对这类产品的功用、价值褒贬不一。简单来说,电子书包是一款将云技术、终端技术等先进信息化因素融于一身的便携式数字产品,因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学生课本和书包的作用而得名。短短十余年间,电子书包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多次发展浪潮,但在我国,电子书包的推广和普及还处于起步  相似文献   

6.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文章以电子书包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电子书包的功能特征、个人学习空间的内涵及其特征,并分析了基于电子书包的个人学习空间构建的可行性,最后阐述了个人学习空间中自主学习和他人指导之间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7.
2013年11月,2013教育信息化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国际论坛在中国上海召开,作为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领域的首次学术性国际盛会,本次大会兼顾产业发展和教育应用,其规模大、规格高、成果多、影响大、意义远,其宗旨:总结经验、展望发展、促进研究、推进应用、加深产业界和学术界交流与对话.并构建了国际化的协作研究与发展平台。通过对本次会议背景及会议情况的分析.重点阐述和分析了会议专题讨论的五个主题和相关内容,包括论文专题划分、依据作者所在区域划分,并对整个论文和报告内容进行全面概述。最后,给出总结与展望。以期深入推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的研究与发展之路.探索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标准研制一产业发展一教育应用”一体化推进的发展新模式,构筑一个“全”学习数字化教育生态新环境.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4,(36):35-35
正用信息化促进教育创新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宗凯在《人民教育》2014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教学,应以信息化促进教育五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环境创新,即搭建包含电子书包、电子课本、互动显示设备、交互学习终端、网络服务、云资源等要素的新型课堂教学环境和应用;二是模式创新,通  相似文献   

9.
电子书包是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它的出现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信息化的支撑工具,使个性化教学变得容易实现。依托电子书包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以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以学生所存在的学习问题为导向,量身定制不同于别人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电大教学》2013,(6):10-10
[本刊讯]教育信息化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国际论坛于2013年11月28日至30日在上海等地举办.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共建的联合技术委员会第36分技术委员会(ISO/IBCJTCI/SC36)、联合同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部UNESCO—IITE、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EN学习科技工作室、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等。承办单位为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软通动力.Intel公司和Dell公司等为本次会议提供了赞助。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2013,(12):91-91
11月28日,2013教育信息化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国际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拉开帷幕。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320多名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12.
徐斌 《现代教学》2014,(9):71-7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得到了有力推进,融合了多项信息技术的电子书包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全球知名机构“新媒体联盟”发布的2010年和2011年两个报告均指出,对未来五年的数字化发展影响巨大的技术之一——电子书技术将在近两到三年内发展成熟,世界正进入“无纸书籍”学习新时代,电子课本与电子书逐渐进入出版行业和教育领域。如今,电子书包再次成为行业的热点,它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实施信息技术支持学科教学所需要的能力.电子书包是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终端,它可以更好地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文章根据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指导理论和指导原则,提出基于电子书包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策略,并依照策略在广州市番禺区大龙中学开展培训实践.通过实践...  相似文献   

14.
电子书包发展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的成立,"电子书包"在教育中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讨论尘埃落定,其发展进入正常轨道。本文从电子书包的定义、使用对象、内容、系统功能及应用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为其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与普及作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徐倩 《上海教育》2014,(1):56-56
随着教育大数据库的建立和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将实现个性化、动态化的教育资源送达,从而让学生在各种终端设备上获得学习辅助。无论是教育的内涵发展,还是均衡发展,充分关注和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与课堂教学深度整合,是推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实现基于技术形成的丰富环境下的课堂创新教学,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近日,在2013年教育信息化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国际论坛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祝智  相似文献   

16.
“电子书包”、“微课程”这几个新兴词正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尝试开展着.虽然笔者也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培训,但感觉终究是纸上谈兵.电子书包的出现,最大的特点应该是促使学生利用信息化的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可以因材施教,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  相似文献   

17.
世界正进入"无纸书籍"学习新时代,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悄然迈入教育殿堂。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及教育部近期开展"三通二平台"建设之际,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抓手。在分析电子课本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电子课本的生态发展、电子课本发展中的融合、电子课本的产业发展模式等三个方面问题,进而阐述了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并对概念术语表、参考模型、利益相关者组谱、电子课本生态系统和生命周期等方面进行领域研究分析,给出本研究的框架,包括研究内容、基本观点、研究思路。最后从由电子课本的标准研制、产业发展和教育应用三个视角分别进行了深度阐述:从标准研究组织架构、标准体系框架、目前研究进展和电子课本标准研制状况剖析标准研究;从透视标准研究成员单位情况、国内外产业模式研究情况和电子课本商业模式来剖析产业发展;从国内和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应用状况,探索电子课本示范应用,并给出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电子书包的课堂应用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各学科电子书包配套的电子课本的建设也迫在眉睫。文章介绍了电子书包和电子课本的含义,提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设计的总体思路并重点分析了其理论依据及技术特性,然后详细阐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电子课本的内容设计,提出将信息技术学科每个知识模块的学习分为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主题活动的学习两个部分来设计。  相似文献   

19.
电子书包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近几年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本文构建了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协作平台,对平台的每个构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作者分析了基于电子书包的三方协作平台对教育信息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6):7-8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资源由专题学习网站、教学平台、电子书包逐渐转向视频公开课、慕课、微课等新鲜载体,当前的学生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网络教育和在线学习三种模式获取知识。因此,对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能为以后开展混合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