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西藏林芝引种水杉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端 《西藏科技》1996,(2):60-61,57
水杉在海拔3000m的林芝已引种成功。苗期生长速度高于几种乡土速生树种。高径生长回归方程为Y3=19.89±24.83X3,Y13=13.97+44.00X13。如加强管理,年均高生长将超过30.91-44.27cm。宜进行多形式育苗造林技术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运用三元能量处理5个油菜品种,同时设对照,进行试验,产量统计结果是,处理的对照相比人武部增产,增幅为3.01%-13.18%,平均为8.48%,t-检验表明增产显著。经济性状调查结果是,三元能量处理与对照相比,平均株高增加3.46cm,平均有效分数增加0.38个,平均有较分枝部位降低2.69cm,平均单株角果数增加2.92个,平均角果粒数增加0.24粒,千粒重增加0.15g。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MODIS遥感数据,针对内蒙古半干旱草场生态环境特征,以光能利用率模型为基础与生态模型相结合,研究区域尺度下半干旱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NPP)遥感模型;利用草场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光合和呼吸作用出发的NPP遥感模型与从植物生物量和衰败量变化出发的GNPP模型的估算值之间构建代价函数,有效地对模型参数进行估算和校正;模型考虑了气温和植物水胁迫的影响,以及时空尺度的差异,并充分利用遥感反演的参数来驱动。模型经内蒙草场MODIS数据、实测数据、相关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参数校正能提高模型估算的精度,且NPP估算精度满足实际应用需要,此遥感模型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抗突变和消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明富  袁妙葆 《科技通报》1994,10(5):301-305
采用E.ColiSOS显色法,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试验和体外自由基消除实验等方法测定了茶多酚复合物(TP)的抗突变和消除自由基作用.结果表明:(1)TP的终浓度在2.5和5mg/ml时,对由阳性致突变物MNNG,EMS和NaN_3诱导的SOS应答反应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小鼠每日ig40、80和120mg/kg剂量的TP能明显抑制由环磷酰胺(CP)诱发的骨髓PCE的MNCF,三种剂量TP的抑制率分别为40.98%、66.76%和65.94%;(3)TP对MMC诱发的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CA)的抑制率分别为62.56%、55.71%和47.95%;(4)在X/XO-ESR、X/XO/Luminol-BCL和IR/NBT-SPM三种模型中TP对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均具有极强的消除作用,消除率分别为98±6%、98±1.2%和95±1.5%,对O_2的消除效率明显强于维生素C和E,对不同工艺制备的TP消除活性氧自由基作用的测定结果显示:脱咖啡碱程度高,EGC和L-EGCG含量比例高的TP-3制剂消除O_2的效率最高.因此,TP消除有害自由基,中断或终止自由基的氧化反应是抗突变,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氧化镧对Cu—O/γ—Al2O3催化剂活性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晓原  周仁贤 《科技通报》1997,13(3):148-151
在色谱-微反流动法实验装置上考察了三种催化剂对CO和CH4的氧化活性,并运用BET、XRD及TPR等技术研究了La2O3的添加对Cu-O/γ-Al2O3催化剂性能及催化剂氧化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2O3的添加不仅使La2O3与CuO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且也与载体γ-Al2O3产生相互作用;La2O3的添加促进了CuO在γ-Al2O3上的分散,并使CuO均以非晶相形式存在,从而改善了Cu-O/γ-Al2O3催化剂对CO和CH4的氧化活性,还使La-Cu-O/γ-Al2O3催化剂的TPR峰温降低了75℃.  相似文献   

6.
吴红丽  朱波 《科技通报》1997,13(2):103-10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γ-Al2O3负载的Cr-Ag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并考察了对CO的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由Cr(NO3)3、CrO3、Cr2(C2O4)3作为Cr源制备的单组分Cr-/γ-Al2O3催化剂对CO的氧化活性基本相同,且均较差;但添加少量Ag(<2wt%)却能明显提高Cr/γ-Al2O3催化剂对CO的氧化活性,且分步浸渍法制备的Cr-Ag/γ-Al2O3双组分催化剂的活性明显优于用其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吴根福  彭晓国 《科技通报》1996,12(6):333-337
通过对窖泥、大曲、米曲、黑曲及红曲中微生物的分离、筛选,获得两株己酸乙酯合成能力较强的菌株,经初步鉴定,都归于曲霉属。两菌株均在30℃、pH为5的麸皮培养基中培养60h后产酶最高;Mm-4菌株的酯化酶在适宜条件下(2%乙醇和0.25%的己酸作底物,pH为4.0,30℃)酶活力可达220u/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环境对藏族儿童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HDI-3000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检测100例茂族正常儿童心内血流速度参数及心脏功能、形态。结果:「1」肺动脉峰值流带与主动脉峰值流带基本相等;「2」AT、DT:二尖瓣〈三尖瓣;「3」PGR:主动态〉肺动脉〉二尖瓣〉三尖瓣;「4」LVET均值250Ms,LVMASS均值。41.95g、EF62.06%、结论:「1」拉萨地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超导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在中国科协国际会议中心协作下主办的第五届国际超导大会,于1997年2月28日至3月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从事高温超导研究的重要研究所、大学和公司的800多位科学家和我国的200多位科学家。高温超导电性发现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缪勒(K.A.Muller)教授和贝德诺兹(J.G.Bednorz)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分别做了题为“高温超导电性的最新进展”和“神奇的两维钙钛矿结构”的报告,近年来在超导研究领…  相似文献   

10.
东灵山风景区草甸资源退化评价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样带与样方调查方法相结合,对北京东灵山山顶草甸风景区进行实地取样。采用盖度、高度、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一年生、二年生植物所占比例、土壤理化特征等参数,通过去趋势典范对应排序分析(DCCA)对草甸退化状况进行数量化评价,辨识草甸退化的不同等级。结果表明,草甸退化分为常规干扰草甸、轻度退化草甸、中度退化草甸及重度退化草甸等4个等级,草甸退化等级的划分一方面表现为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土层厚度等降低,同时也表现为一年生、二年生植物相对数量的增加和优势种的变化过程。在风景区管理中,鉴于常规干扰草甸与轻度退化草甸的群落特征,在管理方面不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应以定期监测为主,控制大规模游人活动。在利用方面,可以继续向游人开放,并可以用于适当放牧,但应该采取适当短期休牧,以保持或恢复草甸植被正常生产力;对中度和重度退化草甸,应采取人工建植乡土植被、分期封育以及规范旅游区商贩和游客行为等措施,防止草甸资源进一步退化,促进草甸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1.
王玉娟  杨胜天  吕涛  刘瑞禄 《资源科学》2008,30(9):1421-1430
在光能利用率原理基础上,对CASA模型中的水分胁迫因子进行改进,将土壤水分含量作为一个直接变量引入模型,建立起针对于黔中部喀斯特地区的植被NPP估算模型;并与土壤水分层均衡模型进行有效耦合,得到模型所需的土壤水分含量,在此基础上,依托遥感和GIS手段,将模型扩展到区域尺度上,模拟出黔中部喀斯特地区2005年10月~2006年5月月尺度上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动态变化特征,并以实测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①该模型在数据获取上比较容易,仅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就可以对陆地植被MPP进行估算,使其实际的可操作性得到加强;将土壤水分含量作为一个直接变量引入模型,从而可以从模型本身,对土壤水分与植被NPP的直接响应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得到生态脆弱区植被生长的土壤水分敏感点,为区域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依据; ②不同植被类型下植被NPP变化特征有着重要的差异.林地的植被NPP最高,平均值为19.89gC/m2,其次为灌丛,为19.01gC/m2,草地和农用地分别为16.71 gC/m2和16.54 gC/m2;林地、草地、灌丛和农用地等不同植被类型季节变化表现出同样的特征:春季>秋季>冬季,其中林地植被NPP平均值冬季14.62 gC/m2,春季增加到26.26gC/m2,秋季又有所减少,为18.79 gc/m2,其它植被类型也表现出同样的季相变化特征,与当地气温和地表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模型尺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卫亚星  王莉雯 《资源科学》2010,32(9):1783-1791
提高净初级生产力(NPP)的估算精度,需要充分认识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对NPP估算结果的 影响差异,即NPP的空间尺度效应问题。本文借鉴了多种成熟的光能利用率NPP模型的优点,同时充分考虑了研 究区生态环境的典型特点,建立了针对研究区域的基于光能利用率原理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模型。选取 了具有空间尺度代表性的4种遥感数据作为NPP遥感估算模型的输入参数,估算了4种空间分辨率的NPP模拟值, 对比分析了这4种分辨率的土地覆盖类型空间格局的变化和NPP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 的降低,NPP的模拟值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其变化的程度差异较大。其中,分辨率由30m降低为1km时,NPP模 拟值变化程度最大,增加了15.7%。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东部太阳能分布特征及指数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钱莉  林纾  杨永龙  兰晓波  闫国华 《资源科学》2010,32(12):2419-2426
利用线性回归和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对近30a年河西走廊东部民勤代表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6166.2MJ/m2,年平均太阳总辐射总体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后,年太阳总辐射值稳定在(6000~6400)MJ/m2的高值区间上,说明全球增暖的气候背景下,河西走廊东部太阳能总辐射值稳定且有所增大,这为该区域内太阳能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太阳总辐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强,次强为春季,最弱的是冬季。太阳总辐射的月际变化呈单峰型,最大月份出现在6月,最小月出现在12月。尝试利用ECMWF数值预报产品作为预报因子库,采用press算子普查影响太阳总辐射变化的主要因子,对一特定地区和特定季节影响太阳总辐射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比湿、温度露点差、露点温度等。这些因子不但与表征太阳辐射强弱的温度有关,还与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有关。采用最优子集回归精选因子,建立逐日太阳总辐射BP神经网络分月预报模型,并将其预报产品根据不同季节服务对象的不同划分预报等级指数,提出服务对策建议。业务试用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处理能力,能较好地表征日太阳总辐射的变化,预报拟合率和准确率均达较高水平,业务系统与MICAPS对接,实现全自动化,可制作一周内太阳辐射指数预报,为太阳辐射精细化预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也为开展太阳能气象指数预报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干季林冠雾露水资源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测定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冠干季对雾露水的截留量及林冠层雾露形成的小气侯特征,结果表明,雾露首先形成于最上林冠层,林下雾是由上层雾加浓下沉而来。雾露的形成不仅凝结了水汽进入森林,同时也对森林起到了一定的保温作用。夜间,各林冠层截流的雾露水总量可达1.36mm,其中最上层林冠截留0.97mm(吸附水0.45mm,流落水0.22mm),中间层截留0.40mm(吸附水0.29mm,流落水0.11mm),下层林冠截留0.28mm,(吸附水0.23mm,流落水0.06mm)。林冠截留雾露水量的多少与上层林冠处的风速、降温强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肖建设  颜亮东  校瑞香  李晓东 《资源科学》2012,34(11):2080-2086
利用风云系列静止气象卫星可见光通道的行星反照率和红外通道亮温,依据地球-大气系统的物理模式反演得到三江源地区太阳总辐射。本文在Dedieu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高程、气溶胶、云和水汽的变化对晴天地表太阳辐射的影响,同时结合2005年-2007年玉树、玛沁两站地面实测辐射资料对模型参数修正,反演得到了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反演数据与地面辐射站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小时、日辐射相关系数达0.92以上,晴天两者的差别在5%以内,绝对误差在2MJ/m2以内。小时太阳总辐射时间尺度上开口向下抛物线,最大值在中午13时左右,最小值出现19时;日太阳辐射波动变化,日最大值约为42.50MJ/m2,最小值为1.38MJ/m2;在对计算地表太阳总辐射的经验公式进行时间推广时,根据梯形积分的思想,计算日太阳总辐射,反演值与实测值一致性较高。从月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图分析,年内选择辐射最大月份7月份分析,三江源地区7月份太阳总辐射在(500~800)MJ/m2之间,并呈从西到东减少趋势,最大值分布主要集中在可可西里地区,最小值集中在东南部地区。研究该区域太阳能其分布特征不仅可以拓展清洁能源的利用,而且有利于三江源地区植被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81-2010年杭州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太阳总辐射近30 a呈现上升趋势,春季太阳总辐射上升趋势最为显著;月太阳总辐射呈双峰型变化,7月最高、1月最低。日照时数近30 a呈现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日照时数下降趋势显著,夏季日照时数最高,冬季最低,春秋两季日照时数差异不大,月日照时数7月最高、2月最低。对杭州太阳能资源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近30 a杭州太阳总辐射年平均值4196.41 MJ/m2.a,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太阳能资源稳定程度指标为4.5,属于太阳能资源不稳定区域。  相似文献   

17.
日尺度地表短波净辐射(DNSSR)是大部分陆面过程模型、全球环流模型、陆-气交换过程模型和各种水文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在自然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能量平衡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匹配MODIS双星遥感观测和FLUXNET日尺度地面观测数据,筛选出包含18个自变量总计15531对的有效样本,利用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方法构建了日尺度DNSSR遥感反演模型,并利用地面实测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了真实性检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日尺度DNSSR遥感模型的偏差Bias为-0.1 W/m2,均方根误差RMSE为27.8 W/m2,决定系数R2为0.90,表现出良好的精度。基于此过程,得到MODIS双星反演的DNSSR全球分布结果,并与不同季节下再分析ERA5数据扩展得到的DNSSR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全球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且均与太阳能量随季节变化分布特点密切相关。为进一步证实验证的结果,将ERA5和地面站点实测数据作了进一步的对比,结果从侧面证实了本文构建的MODIS的DNSSR产品精度远高于ERA5的DNSSR,而且其产品空间分辨率也有了极大提升。研究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MODIS双星观测与机器学习的日尺度DNSSR反演模型具有反演精度高、空间分辨率高、具备时间连续性等优点,能够有效移植至其他气候资源的遥感反演。  相似文献   

18.
张世范  张岸  齐清文  刘高焕 《资源科学》2010,32(6):1097-1102
本文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了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计算了朝鲜半岛起伏地形下全年各月的100m×100m分辨率天文辐射精细空间分布结果,并详细分析了朝鲜半岛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①在朝鲜半岛天文辐射同时受到南北方向纬度带的影响和山地条件的影响,其中山地影响大于纬度带影响;②朝鲜半岛天文辐射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③朝鲜半岛地形对天文辐射的影响存在季节差异,夏季6月最小,冬季12月最大。  相似文献   

19.
程春晓  徐宗学  王志慧  刘昌明 《资源科学》2014,36(11):2401-2412
本文基于改进的CASA光能利用率模型,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地覆盖类型数据作为模型输入参数,估算了中国东北三省2001-2010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利用MOD17A3 NPP产品与本文估算NPP进行了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三省10a平均的植被NPP为304.643g C/(m2·a)。不同土地覆盖类型NPP差异明显,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农田>灌木>草地>城镇>未利用地>水体。年NPP在2001-2005年间出现了上下波动的趋势,且不同土地覆盖类型NPP的时空变化趋势不同,森林覆盖区域具有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1.217g C/(m2·a)),未利用地则具有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2.35g C/(m2·a))。通过对3个气象因子(降水、辐射量、温度)、3个模型参数因子(APAR累积量、光能利用率ε、NDVI累积量)与NPP的相关性分析可知,APAR累积量与NPP的相关性最大,研究区平均相关系数达到了0.703,温度与NPP的相关系数最小,研究区平均相关系数为0.011。  相似文献   

20.
潜在蒸散(PET)是计算实际蒸散、评价区域干湿状况和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关键因子。本文基于1998—2017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1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分别采用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两种方法计算各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蒸散(PET_PMPET_PT),分析近20年潜在蒸散年总量的变化趋势及成因,并量化了基于邻近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计算的PET_CMA偏差。两种方法均表明,近20年来7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蒸散呈下降趋势。风速是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和鹤山亚热带人工常绿阔叶林潜在蒸散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净辐射主导了其他9个森林的潜在蒸散变化。PET_CMA年总量较PET_PM偏高,主要是由于国家气象站下垫面的气温、风速和净辐射均高于森林定位研究站,而相对湿度偏低。北部和东部森林邻近气象站的风速和净辐射变化趋势偏高,导致PET_CMA变化趋势偏高,而其他森林邻近气象站PET_CMA变化趋势偏低主要源自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偏高和净辐射变化趋势偏低。研究可为认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潜在蒸散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