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徐灿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清人对其评价甚高,认为可与李清照并峙千古。有关她的研究比较薄弱,笔者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试就徐灿的《拙政园诗馀》进行意象方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清代女性词人的增多,促进了清代夫妻唱和词的兴盛,涌现了许多对具有代表性的夫妻唱和词人,徐灿和陈之遴就是其中的典型。通过把徐灿、陈之遴唱和词内容上的对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在不同时期价值取向和处世心态上的相同和相异之处;通过艺术手法上的对比,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们在词法技艺上的互相取舍。  相似文献   

3.
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就徐灿《拙政园诗馀》中的用典情况作以统计和分析,从而彰显徐词融诗化典、广采博取、胜于一般女性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徐灿是继南宋李清照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女性词人。她的《拙政园诗馀》在清初词坛佼佼不群,在中国女性文学序列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徐灿处于明清易代之际,遭遇到一种痛彻骨髓的亡国之悲、黍离之痛。她一直深爱着的丈夫陈之遴又投降清廷,成为她无法直面的"贰臣",而她本人又不得不接受清廷的封诰。因此,徐灿的感情异常复杂痛苦,她的词作具有了一般女性词人少有的沧桑之感和黍离之悲。  相似文献   

5.
朱雪萍 《文教资料》2007,(34):71-72
徐灿的词善于表达愁思恨意,词作中有许多对燕子的描写,迟归燕、双飞燕、多情燕、无情燕、旧时燕、分飞燕、新巢燕、绿窗新燕、晨晓鸣燕。每一个燕子在徐灿的笔下都有着丰富含义,对词人表达闺愁、乡愁、旅愁、离愁、亡国之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重塑自我形象是清代一部分女性词人的自觉追求.一批优秀女词人,如徐灿、顾贞立、吴藻、顾春、沈善宝、秋瑾等期望通过种种方式改变自我,重塑形象,这个历程充满了艰辛和酸楚.  相似文献   

7.
"燕子"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有着多重的文化涵义。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词人,其词意象丰富,其中,"燕子"意象是她最常用的意象之一。徐灿以其善感的心灵、敏感的才思赋予"燕子"这一常见意象不同的精神内涵,"燕子"成为含蓄地表达她内心思绪、情感意趣的借用之物。  相似文献   

8.
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词人,在她的词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梦意象,这些梦意象蕴含了作者不同的感情:一是表达了传统的闺中之感;二是传递了对故乡、丈夫以及好友的思念之情;三是通过记梦,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怀。徐灿词中出现大量的梦意象,与诗词的记梦传统、创作环境以及自身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9.
"世事流云,人生飞絮"——论徐灿《拙政园诗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才女徐灿是继李清照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的《拙政园诗馀》在清初词坛佼佼不群。徐灿词真实记录了心灵的悲欢:一方面是美人迟暮和对忠贞爱情、美满婚姻的期望,另一方面则蕴涵着易代之悲、夷夏之辨的政治内涵,后者使她同寻常闺阁才女区别开来,而具有了士大夫的品格。徐灿词擅长白描,净洗铅华,独标清韵,风格沉郁凄咽,小我之情与家国之悲交织在一起,达到了真、善、美的统一,并极大地拓宽了女性词之境界。  相似文献   

10.
徐灿,著名女词人,她生活在朝代更迭、异族入侵的明末清初。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及跌宕起伏的生平经历,使她的词在继承婉约派的基础上,意境开阔,一扫女性词人的优柔之气,于字里行间反思历史,深究明朝覆灭的内因。其词主题有感时伤世的愁苦,有对人情冷暖的怨怼,更有洞察世事,家国故园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徐湘苹因夫君陈之遴明亡后改换门庭,坚决仕清,内心十分痛苦、矛盾。她将家国之愁和人生忧患等具有内蕴的深度文化意识,融于其清雅婉约的词韵之中,从而产生一种神秀之美。  相似文献   

12.
徐灿,明末清初江南才媛之一.其词集《拙政园诗余》由于艺术成就较高而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述评文章颇多.而其诗作《拙政园诗集》却很少进入研究者们的视线.但是该诗集由于编次付梓时间较其词集晚,且是言志之作,故更能全面反映徐灿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有利于我们对其全方位的认知.因此,笔者试立足于徐灿诗作,结合词作及相关史料,对她“始历恬愉,晚遭坎壈”的诗意人生加以详细考述.  相似文献   

13.
徐灿是清初才女诗社“蕉园诗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她的生活年代跨越明清二朝,经历了明亡清兴的时代剧变,坎坷的身世经历使得她的诗词不管是书写故国之思、故家之恋,还是寄远怀人,惜春闺怨,或是示亲别友、唱和女伴,多在一个“愁”字上凝结,呈现出幽怨凄婉、缠绵多愁的情意色彩。  相似文献   

14.
徐灵胎是清代杰出的医学家,他所作的《洄溪道情》属于诗歌道情,是清代道情的代表作之一。《洄溪道情》扩大了道情的题材,以儒家的警世教化思想为主,半为警世之谈,半写闲游之乐。徐灵胎还辨正道情之曲,并推广其音,表现出文人从事说唱文学创作的高度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江南才媛徐灿,以目睹社会现实的板荡与人生经历的坎壈为触发点,呕血泣吟,将国破家亡的感慨与起伏不平的遭际写入词中,直面描写所发生的历史悲剧,真实抒写个人在明清鼎革之际沧桑巨变中的内心矛盾与双重情感,并以博通古今的学识与真知灼见的才情将这种"缘事而发"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其词悲情痛悼,立意深邃高远,风格沉郁清雅,突破女性闺阁生活的纤细感受,彰显出景情理兼备且活化历史经典而磅礴八极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清许梿评选的《六朝文絜》是六朝骈文的著名选本。对《六朝文絜》的评选特点、方法和体例加以全面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许絜的文学批评观,从而窥测清季文人的六朝骈文接受史观、并探寻清代骈文复兴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清代殊卷集成》收录的许承尧乡试殊卷,具有多方面的文献价值。该珠卷资料是有关许承尧的珍贵文献:许承尧的个人信息、家族世系,业师、受知师,科份页以及三份乡试的文卷等。这些有助于了解近代徽州末代翰林许承尧的家世背景,求学历程,以及他早年的个人抱负、经济思想及其诗文才能;并据此订正学术界许承尧研究中的某些舛误。  相似文献   

18.
《新安志》自宋代罗愿修纂后即有刻本问世,元明清皆有翻刻,而现传的古代刻本基本上是清代的。在清代的4个刻本中,康熙、嘉庆、光绪皆为民间刻本,乾隆本是官本。康熙翻刻明万历本,光绪本又翻刻康熙本,流传甚广,形成版本流传系统的重要一支。嘉庆本也为民间坊刻,以宋本为底本,并参校康熙本,具有较高的价值。乾隆本为四库采进本,馆臣抄写,相对独立,虽有四库全书的通病,但总体质量不会太差,且还有优于它本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