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元旦之后,惊喜地收到广州老诗人李士非先生惠赠的刚“出炉”的新诗集《东京纪事》。面对装帧考究、色彩靓丽柔和的新书,摩挲良久,爱不释手。在稍稍翻阅一阵后,更感到这本诗集的凝重,不是匆匆一读就能悟达诗人的心灵的。于是合上书本,切盼有一段安静、完整  相似文献   

2.
陆洁 《编辑学刊》2007,(5):63-64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不裁>的装帧设计在2006被评为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之一.同时这本由朱赢椿设计装帧的诗集参加德国莱比锡"2007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荣获铜奖.著名学者陈子善教授对<不裁>的获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代表着我国图书设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读了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的一本新书—《韬奋与出版》(钱小柏、雷群明编著)。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读了这本20万言的书,我倍觉亲切,深受教育。正象王子野同志在本书《序言》里向读者郑重推荐的那样:“我敢说,任何人读了这部书都会受到教育,得到启发。”韬奋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和评论家,而且是一位十分出色的编辑和出版家。出版工作的全过程,从选题到组稿、从审稿到改稿、从编排到校对、从装帧到设计、从印刷到发行,  相似文献   

4.
在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上,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张卫设计的《梅志童话诗集》、《严文井童话》两书的封面获得好评,后者并荣获二等奖。以后,他又陆续设计了《钓猴》、《友谊与爱情》和《诱惑》等书的封面。从它们色彩的同一性和装饰风格可以想见他在书装设计上有着系列总构思。在当前书籍艺术多致力于追求一本书的整体装帧完美的情况下,这种尝试是有意义的。魔术式乐奏在美术作品中,色彩是极其重要的,它往往先声夺人,读者在尚未知道画中内容  相似文献   

5.
止庵 《中国图书评论》2007,(10):122-124
《黑书》[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著,李佳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在奥尔罕·帕慕克的《黑书》里,卡利普失踪的妻子如梦是个侦探小说迷。卡利普有一次"想象在家等他的如梦正读着一本侦探小说,而他自己是书中的主角"。以卡利普为主角的这本《黑书》,中译本正好标明"侦探小  相似文献   

6.
陈昊 《今传媒》2013,(6):101-102
鲁迅先生是现代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开拓者和倡导者,他对《域外小说集》、《呐喊》、《北平笺谱》等书的装帧设计,推动了现代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一批书籍装帧设计大家。但是,他的重要性绝不仅仅是所留下的几十本书籍刊物的装帧设计。更重要的是,他在设计中所体现出的那种民族性、拿来主义和大胆创新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7.
真的没想到     
收到《新闻三昧》杂志社给我邮寄的2000年《新闻三昧》杂志合订本时,我吃了一惊,无缘无故我咋能收到这么好的礼物。这时我才想到原来我在前段时间参加了由《新闻三昧》杂志社举办的“读者评刊”活动,被评为热心读者。这是他们送给我的一份礼物,捧着这本装帧精美、内容丰富多彩的业务书,我认认真真地读了  相似文献   

8.
刘红  蒋蓓 《出版史料》2012,(2):97-99
正闻一多先生不仅是爱国诗人、民主斗士、著名学者,同时也是一位现代出色的书籍装帧家。他的装帧艺术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至30年代初,先后为杨振声的小说《玉君》,徐志摩的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及诗集《猛虎集》,梁实秋的论文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林庚的诗集《夜》以及自己的诗集《死水》等做过封面设计,还有一些较为醒目的环衬、插图等作品。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买到一本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我不仅十分喜爱这些抒情诗,而且十分欣赏这本书的编排与装帧。感谢编辑同志、装帧设计者曹辛之先生的辛勤劳动,使这本优美的诗集成为人们精美的精神食粮。诗集采用32开软精装。封面和封底以素雅的天兰色为背景,使抒情诗笼罩在一种恬适、明朗、具有浪漫色彩的意境中。封面上兰色的背景里,用白色空出一个半园形的窗口。这白色的空间仿佛是一轮明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生前曾亲自编过三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志摩的诗》是志摩自己编订的第一本。诗集,也是志摩诗集中最早与读者见面的诗集。这本诗集的初版本,与其后来多次出版的新月本,无论在版本形式上,或是诗的数量上,都有很大差  相似文献   

11.
《上下五千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有一篇《李密牛角桂书》的故事,大意是:李密(隋末瓦岗军首领)少年时勤奋好学,有一回,他骑一条牛去看朋友,出门时把“《汉书》一帙”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在牛背上读书。正好宰相杨素从他旁边经过,问他读什么书,李密回答说;“读项羽的传记。”……书中配有一幅插图,生动地反映了故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这幅插图有两个错误:一是把李密手中拿的和牛角上挂的书都画成了线装的形式,二是把牛角挂的一“帙”书画成了一“摞”书(如图)。先说第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与书的装帧…  相似文献   

12.
读到中国青年出版社新出版的《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一书,我立刻给这部书的作者,我的老朋友邓中和打电话,祝贺他的装帧论著问世。我认为这是一部总结了丰富的装帧设计经验,又进行理论概括,颇多创见,有指导实用价值的好书。书的整体设计精美,图书资料丰富,让人赏心悦目,体味到书籍装帧艺术的独特魅力。这部书对当前书籍装帧中应当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发表了中肯的意见,对推动中国装帧艺术的发展发表了一家之言。我感到,不仅装帧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心香一瓣几多精神──简评诗稿《真情集》高江波近读《真情集》,觉得这是一本可以拨动读者心弦的诗集。诗稿作者牛玉华是一个与党同龄的老革命者,这本诗集不仅是她个人心声的吐露,情感的抒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行和社会变革的历程,更凝结和袒露了老一代革命者...  相似文献   

14.
封面是书刊装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国装帧艺术家曹辛之,曾在他的《装帧工作者之歌》中这样写道:“一本书如果没有封面,不经过装帧,就象一个人赤身裸体——没有穿衣裳。作者给书以生命、智慧、思想……,我们来为他设计形态,配上合适的服装。”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上半期,我还在念大学,夜晚在图书馆,无论得看多少必读书、参考书,边上总要放几册黄裳的散文随笔集:《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珠还记幸》等。大部头的书读累时,就随手翻翻它们,深感愉快。这些书的装帧设计多么美丽,像《榆下说书》,小32开本,封面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辈子与书结下不解之缘,尤其对《资治通鉴》爱不释手,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带贴着。晚年一段时间,毛泽东读此书真是人了迷,他一读就是半天,累了,翻个身,又是好几个小时。有一天,毛泽东吃过午饭,坐在大厅里的沙发上,神态悠闲地指着桌子上放着的那部《资治通鉴》,同身边的护士孟锦云谈笑风生,开始了对这部巨著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蔡越 《全国新书目》2012,(10):16-17
斯蒂芬·金的粉丝詹姆斯·史密斯认为,《末日逼近》是恐怖小说的巅峰,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关于正邪间的较量,还关于宿命。《末日逼近》——最早的版本出版于1978年。我是16年之后读的这本小说。我仍然记得,当时我和家人在土耳其度假。我的书都散开了,因为太大了,而且装订也不结实。我一边读,胶水一边化掉,一页一页的都散了。在这个假期之前,我知道我爱斯蒂芬·金,但读完他的小说后,不管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我都愿跟随他。因为《末日逼近》,我把他的作品都读了一遍。因为他,我才成为了一名作家。也正因如此,我不知该如何下笔。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类规划教材之一的《书籍装帧设计教程》最近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著者张进贤先生现为全国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早年修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装帧专业,之后从事美术编辑、装帧设计、书稿审理及出版管理工作长达40年之久,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本教材是他多年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的结晶。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书籍装帧形式、美学及其特点:封面、插图和  相似文献   

19.
由刘宗武、自牧等编选的《回忆孙犁先生》一书,收入纪念诗文近一百五十篇,其中有魏巍先生所写的短文《孙犁帮我编过诗集》。记述了他与孙犁先生在战火中结下的友谊,尤其是在追忆孙犁帮他编辑诗集的往事时,情真意切,真挚感人,叫人不胜唏嘘。但他在文中却未提这部诗集的书名:《两年》。  相似文献   

20.
编余漫笔     
近读《知堂回想录》,颇有所感。这本回想录,虽然不是一本谈编辑生涯的书,可作者是知识分子,又当过教授,喜欢舞弄文墨,所谈不是著名作家、教授的趣闻轶事,就是他们的为学之道。他自己又是长期搞翻译、写散文的老手,这样一本回想录,对编辑来说,是很有启发的。譬如作者谈到这样一件事:五四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