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站在读者的角度写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抓住读的兴趣点,让新闻好看好读?这是经济新闻面临的最大问题。特别是综合性、区域性报刊中的经济新闻,面临着与热闹、好看的社会新闻同报竞争问题,怎样才能抓住读的兴趣点,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栗志涛 《新闻三昧》2000,(11):33-33
报谓“小新闻”就是与全国性的“大新闻”相比发生在某局部范围内的新闻。所谓写大“小新闻”就是提升发生在局部范围内事件的新闻价值,使其具有全国性的意义。基层通讯员经常接触的就是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件,那么如何才能把我们身边的“小新闻”写大呢?第一要注重研究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当前的工作重点,准确把握局部工作在全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同样是作为“新闻纸”的地市报,如何让自己的新闻做得更强?在与省级大报甚至是中央大报一争短长的新闻战场上,地市报如何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赢得读者与市场的终端胜利?  相似文献   

4.
企业报慈善新闻如何创新思维,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和员工服务,乃至对社会产生较大正面影响?通过研究《中国海洋石油报》毛金鹏慈善新闻系列报道,探索慈善新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联,以期对企业报更好地做好慈善新闻宣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言论大致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编后等形式。作为地市党报,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新闻言论都应当而且应该组织好,但是,地市报毕竟很少刊发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部头的新闻言论,如何使新闻言论与地市报结合得更好,使新闻言论的旗帜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笔者以为,为新闻配发编后,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我们平时采访的新闻分两类,一类是“发生的新闻”,即发生在一个瞬间,如突发新闻,会议新闻。一类是“发现的新闻”,是指发生在一个时段内未被发现的新闻。采访发生的新闻容易,采写发现的新闻,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么,如何采访发现的新闻呢?  相似文献   

7.
如今,无论是省级、地市级的党报,还是各省市的行业报、企业报,大量的非事件性新闻占据了报纸的重要位置和版面。这些新闻稿件,多是介绍某一个单位或部门一个阶段的工作成就或经验,其时效性和时新性远远差于突发的事件性新闻,但它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客观需要。那么,如何写新、写活非事件性新闻呢?笔者认为,选好与时代主旋律要求相合拍的主题和角度,是进行所有非事件性  相似文献   

8.
戴志磊 《青年记者》2002,(11):34-34
“新闻落点”一词时下经常被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挂在嘴边,抢抓“新闻落点”亦成为许多业内同仁选题策划的常见操作方式。那么,什么是“新闻落点”?其内涵、外延如何界定?“新闻落点”首先是新闻事实。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运动的。按照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新闻所传播的是具有新意的事实,就是指当事物的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如何应对21世纪?如何加强新闻摄影策划?如何加强图片编辑、构筑“大图片”格局?近一年来,不少媒介的老总、摄影记者、摄影通讯员进行了多层面的理论探讨和交流。为此,本刊特将原“摄影窗”改为“面对读图时代”,以更宽阔的视野,更多元的讨论,推动新闻摄影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因受地域狭小、经济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局限,地市报普遍存在稿源紧张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纸的品位和质量。面对现实,地市报采编人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变被动为主动,突破困局、尽最大努力将新闻的广度、深度、厚度做足做透,全方位、多层面地把新闻事件的真相告诉读者?我们在多年的新闻采编实践中认识到,通过策划从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信息业发展的时代,传媒的社会,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新闻敏感能力这种职能在新闻工作者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素质,是判断能否成为新闻记者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优秀或者是平庸的标准。那么,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如何在繁杂纷纭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掘新闻?如何在普通的新闻报道事实中探索出更深层次的新闻内涵?如何既能把握新闻事件的现状,又能准确预判新闻事件的发展走向与趋势?这些都需要记者具备超乎寻常的新闻敏感去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有的媒体提出“导向正确,传播有效,公众信任,持续创新”的观点.增加了对新闻内涵的“宽度要求”,也是对新闻价值的重新审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新闻题材即新闻事实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闻选材ABC     
究竟什么才是新闻好素材,如何选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胡庆明 《新闻三昧》2001,(11):40-41
《中原石油报》新闻摄影连年大丰收,不断捧回全国大奖,在全国产业报专业报新闻摄影评比中,实现了金牌五连冠,成为企业报的名牌。纵观所取得的成绩,根据平时摄影实践中的体会,关键的一点是石油企业报的摄影记者必须跳出固有的思路,在抓住石油特色的同时,还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把石油企业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拍出新闻图片名牌作品来。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报如何处理好按新闻规律办报与完成企业宣传任务之关系,本文通过辨析,以期从理论上廓清新闻传播与政治宣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企业报记者。去年我们报社在办新闻培训班时,听一位大报记者讲,“成熟的记者发现新闻就像猫闻到鱼腥味,有着天生的新闻嗅觉”。听后感到这“新闻敏感”特神秘,兴许我这辈子也不具备这种素质。我知道这“新闻敏感”是记者最重要的能力,今后我该怎么认识它和对待它?请予指教。四川刘凯接到读者刘凯的信,我们发现南京师大新闻学院苏宏元教授的《你知道什么是“新闻敏感”吗》一文很有针对性,不但清楚地界定了“新闻敏感”的心理学内涵,而且强调了新闻敏感,源于“新闻实践和职业训练”的科学认识,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正确理解,增强从事新闻工作、培养“新闻敏感”能力的信心。——编者  相似文献   

18.
杨子 《新闻记者》2003,(8):13-14
近年来,名人新闻覆盖了我们的媒体。一个体育明星可以比娱乐明星更加频频亮相,一个商业明星可以不花一分钱地在众多媒体上直接或间接地推销他的魅力和产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有时代特色的现象。有关名人的任何消息都可以被称为新闻吗?如果不是,又如何解释他们占据了新闻媒体的大量版面?伏明霞和梁锦松恋爱、结婚是新闻吗?张朝阳和王石攀登珠峰是新闻吗?萨达姆的女儿要求去英国避难是新闻吗?这些充其量只是次要的新闻或混淆视听的伪新闻或娱乐新闻,但是它们越来越多地占据着新闻媒体的宝贵版面。我们的新闻价值和新闻品质正在发生空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说新闻”的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一时占据了电视台各档新闻节目的主要位置,渐渐地,似乎庄重大方严肃规整的播报样式成了固步自封的保守样式,而“说新闻”则成为个性色彩的展示。那么,“新闻播报”与“说新闻”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自身都有什么特点?如何防止  相似文献   

20.
新闻短评是企业报纸新闻评论家族中的“轻骑兵”,因时效性强、短小精悍、贴近实际而受到企业报新闻采编人员青睐和企业干部职工的欢迎.但以笔者浅见,企业报新闻短评无论从刊登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与企业新闻事业的发展和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需求有着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是受“企业没有真正新闻”陈旧观念的影响,认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新闻不存,短评无的放矢.二是即使有了可供评论的新闻短评素材,但对如何选材把握不够准确,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