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今传媒》1995,(Z1)
第一0二期《综艺大观》音乐散文母亲自述声情并茂者,散文之精髓也。散文配乐,固以声感人;究其底蕴,仍在以情夺人心魄。人人有母亲,人人听《母亲自述》,岂有不潸然落泪者乎?儿子说长大就长大了,不用听妈妈唱那些老掉牙的歌谣了.儿子说离开妈妈就离开了,这是真的...  相似文献   

2.
精致生活     
常有人嗟叹,精致生活只属于那些有金钱有地位有美貌的人,认为只有他们才能吃山珍海味,穿名牌时装,住高楼大厦,坐高级轿车,可以处处显示出优越感,似乎从来就不用为生计发愁,永远都是丰衣足食。有时甚至盛气凌人,挑三拣四,吹毛求疵,装腔作势。 在我眼里,精致生活不完全是这些表象的奢华,而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要求,即无论置身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写作》2006,(10):31-31
北京某报7月28日以整版篇幅刊登《文化名人追忆728——仅以此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应邀撰写追忆文章的有12位名人,其中当年在16岁以下的有6位。如著名演员冯远征当年14岁,当时的感受是既害怕又兴奋,“那些日子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恐惧少,兴奋多。不用做作业了,不上学了,大家都在一起住,觉得很好玩。”  相似文献   

4.
精致生活     
常有人嗟叹,精致生活只属于那些有金钱有地位有美貌的人,认为只有他们才能吃山珍海味,穿名牌时装,住高楼大厦,坐高级轿车,可以处处显示出优越感,似乎从来就不用为生计发愁,永远都是丰衣足食.有时甚至盛气凌人,挑三拣四,吹毛求疵,装腔作势.  相似文献   

5.
精致生活     
常有人嗟叹,精致生活只属于那些有金钱有地位有美貌的人,认为只有他们才能吃山珍海味,穿名牌时装,住高楼大厦,坐高级轿车,可以处处显示出优越感,似乎从来就不用为生计发愁,永远都是丰衣足食.有时甚至盛气凌人,挑三拣四,吹毛求疵,装腔作势.……  相似文献   

6.
静寂的园子     
巴金  赵武 《出版参考》2005,(1):26-26
没有听见房东家的狗的声音。现在园子里非常静。那棵不知名的五瓣的白色小花仍然寂寞地开着。阳光照在松枝和盆中的花树上,给那些绿叶涂上金黄色。天是晴朗的,我不用抬起眼睛就知道头上是晴空万里。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工作中,人们常常会发现,自己身边那些眼睛里揉不进半粒沙子,为人处事太精明的人,往往难与大家和睦相处。相反,那些不太计较,能够容人、让人、甘于吃亏的“老实人”却容易获得真正的朋友。这说明,同事之间,在处理一些无关原则、无关大局的事情上,不妨宽容些、大度些。  相似文献   

8.
彭俐 《传媒》2003,(5):13-14
有一种战争是“黑色战争”,它总在地下进行,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或根本听不到爆炸声,就有许多许多无辜的人倒下,命丧黄泉,妻儿老小哭作一团,愁云惨日不胜悲戚。我不能不用“战争”两个字,来表达对煤矿事故频仍的震惊与心痛。“我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是生是死……如果上天注定要把我毁灭,我只能无奈的接受命运。”——四千年前巴比伦空中花园墙壁上镌刻的遗言,对于那些惨  相似文献   

9.
从军报扩版之日起,就有了啦事明理》专栏,到目前为止,共见报45期。这是一个不定期见报的栏目,它的用稿原则是:有好稿就用,没有好稿就不用,所有用稿几乎全部是自然来稿。有的通讯员对我说:“在这个栏目上篇稿可真难呀!”其实,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关键是看选材如何。济南军区有位通讯员摸到了“门路”,一人就上了四、五篇稿子。从来稿情况看,大量来稿不能被采用,不是说稿件本身写得不好,而在于所选事例不符合本栏目的要求,不用析事即可明理,自然不会被采用。桥事明理——顾名思义,既要有可折之事,也要有可明之理,桥事…  相似文献   

10.
泡泡猪 《青年记者》2007,(14):12-13
最近受到不小的打击,因为有人说广告这个行业不稳定,没什么前途。仔细想想也对,那些正规的大企业、事业单位的确效益好、够稳定、四金齐全,进了那样的单位,一辈子不用愁!我们呢?广告人二十多岁出来闯荡江湖,打拼到三十算是只老鸟了!接下来呢?要么自己创业,继续着又苦又累的征程,要么混个高层。我宁愿在广告行业苦死累死,也不愿意躲在一个事业单位的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纸!或者做着反复、重复、技术含量不高的无聊工作!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干到55岁以后,会有哪些出路呢?  相似文献   

11.
电话那头的娟娟(化名)言语中除了气愤还有一些恐慌——她在网上看见了自己的照片,有一些甚至突出了她的隐私部位,娟娟是个打扮时尚,前卫的女孩。她可以肯定,网上的照片是前些日子她在商场里俯身选购东西时被偷拍的。虽然娟娟已经跟那些网站交涉过,要求他们删除照片,可还是有很多熟人看见过,说她是个“不检点”的人。娟娟十分懊恼,不知道自己是否已被侵犯了肖像权,她曾经想找出那些偷拍她照片并在网上发布的人,  相似文献   

12.
对于许许多多刚接触桌面印前系统的人来说,他们迫切地希望提高自己的经验,以求制作出精美的印刷品。由于经验不足,他们经常要采取这样一种方法。购进高档的扫描仪、主机以及高精度显示的屏幕,以为这样心里就有底了,做出来的作品也应该好多了。为什么呢?因为有强大的硬件设备做后盾,自己就不用在色彩上担心了。对于那些广告公司,可能这种做法还可行,但对于在多数的报社、印刷厂、出版社、输出中心就不现实了,因  相似文献   

13.
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的“凯文.迪西”实验室发明了一种新型电脑软件,其使用者不用键盘,仅仅通过视线的移动就可以打字。据悉,这个名为“猛冲者”的软件极易操作,可以帮助那些手臂有残疾的人解决打字的难题。这项发明的负责人是剑桥大学物理系高级讲师大卫.麦凯先生。大约从1997年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07,(11):55-55
“想做什么,立刻去做,也许都来不及了,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这是作家张爱玲在香港生活时说的一句话。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人连自己都不相信,又怎能相信别人呢?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很精明,有的人不太精明,相比之下,人们更喜欢后者。因为不太精明的人往往天性乐观随和,不太计较个人得失,没脾气又没架子。跟这种人交朋友放心,不用时刻担心被算计。  相似文献   

15.
3.15过了,4.15也过了,但关于造假售假的新闻还是传来,假奶粉、假化肥、假种子,无一不侵犯着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看到那些触目惊心的假冒伪劣,我们不能原谅那些置农民的利益于不顾,生产和销售假化肥的人和企业;我们更不能原谅那些视幼小生命的健康为儿戏,生产和销售劣质奶粉的人和企业,他们是在犯罪,他们应当受良心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实践越来越表明,新闻资源开发力度与报纸的竞争力紧密相联。国内新闻理论界目前多把新闻资源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类。那些利用价值明显、容易被人发现的新闻资源被认为是显性资源。而那些可利用价值不明显,不太为人们发现注意的被称作是隐性资源。隐性新闻资源更为一般人所不识,但却有着巨大的新闻价值,一旦开发利用,则很容易成为独家的、有新意、有深度的新闻。在媒体竞争激烈,报纸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充分开发隐性新闻资源,对于媒体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致胜砝码。一个地方的历史就是很宝贵的隐性新闻资源,特别是对于面向广大市民的地市级晚报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恩师老范     
恩师老范,范敬宜也,上世纪80年、代初,由国家外文局调入经济日报,任总编辑。老范为人低调,生性和蔼,一见面便吩咐大家,今后就叫我老范吧,不用叫总编辑。自此人人直呼老范.沿续至今,不再改口。  相似文献   

18.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广阔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损失是无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者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9.
贫困的尊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生”被当作一种称呼或一个标签,来指代某一类型人时,注定已经和中国社会熟知的“出身论”有了暧昧不清的联系。出身论是天然地歧视弱者一方的。当贫富悬殊成为现实,那些很穷的人几乎不可逃脱中国社会对他无礼的歧视或不照顾自尊的同情。而当人们在这种心态的趋势下,去资助那些穷人的孩子时,反而有可能加剧对他们的伤害。但一个新的模式,使人们看到:随着贫困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他们可以跳出贫穷的怪圈。  相似文献   

20.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曾经有一次和他手下的那些功臣将相一起座谈,刘邦问,请大家说一说,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得到天下的人是我?项羽为什么丢了天下呢?你们大家都要说真话说实话,不要隐瞒朕。这时候就有两位大臣。高起和王陵,出列说实话了:我们认为陛下为人很傲慢。不会尊重人;项羽这个人仁而爱人。很仁厚也很体贴人。但是。为什么像陛下这样又傲慢、又不懂得尊重人的人得了天下,那个仁而爱人的项羽却丢了天下?我们认为原因是陛下您每打下一个地方就把这个地方分给那些功臣,得到了什么好处呢也分给我们大家,所以我们都乐意拥护您,您就得了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