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的形态和类型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生变化,应用型大学的研究和实践应运而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1999年之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运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制定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十四项任务和六项配套政策措施。以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为例,探讨独立院校应用型转型的实践,以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过程中,通过高校教师培训,使之能适应应用型教学的需要是成功转型的关键之一。但是由于普通本科院校长期注重发展学校的科研能力,着重培养教师的学术水平,加之社会观念的形成等,使高校教师培训模式与转型要求存在着差距。为此,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改善当前转型高校的教师培养模式,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以适应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构建内外部环境匹配的组织结构,是新时代高校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新工科"发展、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双创教育等的举措。应用型大学的组织结构应该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平衡、适应敏捷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建设范式、满足应用型大学发展的资源配置模式。社会需求、政策与实践为地方院校组织结构重构提供了可能。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组织重构重点应该是重构以学科为核心的学科学院、以专业为支撑的产业学院和以学生工作为本、学生宿舍为载体的书院等组织,并研究这些组织重构后的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4.
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师资队伍转型是实现学校整体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地方高校从普通本科转型为应用型本科,一个重要的转变是从原有的"教学型"或"学术型"的师资队伍转变为"应用型"、"技术服务型"的师资队伍。地方本科院校在加大行业兼职教师比例、构建"高校外围组织"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构建教师新的选聘机制以及职称评审机制等方面都要进行大力的改革,让学校师资队伍从单一的封闭结构转变为由企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兼结合的开发结构。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建立主要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关系,处理好政府、转型院校、社会及市场之间的关系,确定地方高校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特殊作用,明确政府的治理责任,是落实转型发展战略的组织保障,也是解决大学生实习难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界长久以来存在着大学办学院抑或学院办大学的争论,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如何处理学校层面与院系层面的关系问题:谁主导?谁主动?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突破口。研究基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7年"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项目教师调查数据,分析学校层次和院系层次的组织转型对校企合作(状态、形式、合作深度、学校合作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校层次的"校企合作指导及激励"对校企合作的紧密性、稳定性以及相关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性影响较大;学校层次组织转型对校企合作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院系层次组织转型的相应维度产生影响,院系层次转型的各维度都能显著影响校企合作状态;从转型类型看,学校层次和院系层次转型均深入的类型,校企合作质量相对更高。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立足于二级学院应用型的建设,从大学办学院向学院办大学转变;在组织转型中,注意处理好学校层次与院系层次的协同,学校层次特别要加强校企合作的指导和激励,将之制度化,以形成对院系和教师的明确指引和有力激励。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业更新升级换代与高校专业设置同质化倾向是推动高校转型的根本动因;新升本高校转型是回归办学定位而不是回到高职院校;厘清普通本科大学、应用型本科大学、高职院校三者之间的区别是正确实现转型的前提;做好顶层设计是地方高校实现转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意义重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融合以及在融合中生长。融合包含产教融合、城校融合、学术与技能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性与特性融合五个方面。应用型大学应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9.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在转型中需要明确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建立有效的实践育人协同机制,推进应用型大学与社会资源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应用型大学进行管理创新,让应用型大学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1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应用型大学的基本建设思路、主要任务和措施,推动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和创新实践三方面谈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策略。一、外引内培结合,打造应用型师资队伍1.聘请优秀专技人才、高技能人才担任兼任教师。  相似文献   

11.
基层学术组织是履行大学职能,实现大学发展目标的重要实体,地方大学由于自身基础条件先天不足,学术实力孱弱,功能严重弱化,极大制约自身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构建多元化的基层学术组织体系,优化学术组织权力运行机制,构建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加强学术组织的运行保障建设,是有效提升基层学术组织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地,共青团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共青团改革视域下,基层团组织如何能够提升战斗力,增强吸引力,加强引领力,是新时期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依据共青团改革精神,提出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相关方法,更大效能地发挥其引领作用,从而促进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文献资料、访谈的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得到了较大发展,在高校体育以及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其性质、地位、结构、功能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我国高校体育社团仍然存在受重视不够、组织管理混乱等问题;需进一步探寻其规律和问题解决的办法,以使大家对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有新的认识和展望,并为其规范化发展献策献力。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高校校友捐赠数额快速增长,已逐渐成为高校办学经费的重要资金来源.文章从改善高校财务状况、促进高校学术自由和增强校友凝聚力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校友捐赠对高校发展的积极作用;从校友、学校、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政策与法律制度等四个角度,分析了影响高校校友捐赠的因素.作为校友捐赠的受益主体,高校应加强校友会组织与管理工作,健全和创新校友会的组织体系,加大校友捐赠的宣传力度,营造校友捐赠文化氛围,以吸引更多的校友捐赠.  相似文献   

15.
班级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是高校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建设、发展、壮大不容忽视的重要成分。新形势下高校内外环境存在一些对班级建设不利的因素,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班级、培养一批具有高凝聚力人才成为高校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引领的主阵地,目前不同程度存在着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文章通过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长期存在的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全面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让主流价值观念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繁荣起来,让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网络行动起来,让网络“清朗”起来,为推动大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政治滋养和政治营养。  相似文献   

17.
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解决如何提升科学化水平的重大课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高校党建工作迅速恢复,并逐渐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获得的积极经验包括:加强高校政治理论建设,巩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高校党员队伍素质。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包括:高校理论学习自觉性、系统性缺乏,高校党组织体制机制创新缺乏,高校党员干部队伍发展不够壮大。要解决这些问题,探索高校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加强高校党组织制度化建设,提高高校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高校最基层的党组织,肩负着党员教育和培养,思想教育阵地占领,立德树人等重要职责.在调查分析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以及组织力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引导力、凝聚力、决策力和发展力进行研究,并从政治功能、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队伍建设四个维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职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高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意识,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地方高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其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更对地方人才需求满足和科技成果输出起到重要影响作用。深入分析绵阳科技城建设的人才环境,把绵阳高校蕴藏的知识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和创新能力优势不断转化为建设以创新驱动为源泉、科技人才为支撑、军民融合为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的工业科技城实践,提高绵阳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作为社会组织中一个庞大的机构及其具有的独特地位,使得高校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文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着社会的文明程度,高校的文明状况也影响着人才的成长,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程度。因此,加强高校文明建设至关重要,但目前各高校文明建设的状况却令人不容乐观,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