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子以571的分数被清华录取后,不断有人向我们提问“他怎么考得这样好?”我们总说,有运气也有努力。有人不满意这个答案,再问,我就会说,他非常爱读书。真的,我相信,是读书给了他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奋斗的高度,是读书牵引他走向清华。  相似文献   

2.
书,许慎《说文解字》曰:“著于竹帛谓之书。”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进而有了书籍的普及,它标志着人类从愚昧的时代走向文明。在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未来社会里,读书自学无疑是提高社会个体和群体素质的成功路径。(一)在中国,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向来是看他有没有读书乃至读了多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便成了文化的一种象征。文化主要是靠读书来获得的,这是文化史上的一个事实。真知从实践中来,也从书本中来,书本是前人实践的结晶,接受书本也就是接受历史的实践经验。人的历史是人的实践的总和,这当中就包括了读书的…  相似文献   

3.
多年的教学实践,感触最深的便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届不如一届,这大概和现当地老师办的“小饭桌”、“辅导班”不无关系。现在有很多家长把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寄托在老师的家里,教师在这个时候就成了家庭教师。学生一有疑难问题,一问教师答案立现,用不着学生自己思考,教师会直接给他答案。学生读书读得像个少爷,好像读书的目的只要知道答案就可以了。南于长时间的不善于思考,不善于自己单独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无从谈起,思维的惰性渐渐养成了。不少在小学里学习顶尖的学生,一到初中,由于课程增多,  相似文献   

4.
心碑     
心碑保建国我这个人很少落泪,母亲说我心硬,从小就这样。工作这么多年,只哭过两回:一次是1977年我高考落榜,再就是我的老师欧兆全去世。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不幸就是在读书的年龄赶上十年动乱。好在我走上社会的第三年,有了考大学的机会。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参...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所讲的主题是读书。这个题目应该由一个会读书的、有学问的人来讲才比较合适,我不合适,至少,我不是一个会读书的、有学问的人。所以要谈这个题,是因为作为读者,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也会或多或少地面临矛盾,发生困惑,或者有一些零碎的想法。这些矛盾、困惑和想法,也许和大家的考虑有一些相通,就此进行一些交流和讨论,总是有益的。假如说错了,只好请求大家原谅,责任当然由我来负。  相似文献   

6.
首先,我想强调一下我这篇文章,题目后面的那个问号,即使我能够为自己找到这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也只适合于我自己,却不见得能适合你。的确对于读书,一个人所能给别人的惟一忠告便是:不必听人家的忠告,尽管追随你自己的本能。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去获得你自己的结论。如果你同意我这个看法,那么我就可以放心把我的几个观点提出来,同时我希望我的这些见解不至于使你的思想受到束缚而失去独立性,因为一个读者所能拥有的最重要的品质便是这种独立性。究竟读书有没有什么法则可以遵循呢?我们可以肯定滑铁卢之役发生在哪一天,但却  相似文献   

7.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梦想吗?我想,绝大多数人会给我肯定的答案。一个人有了梦想,便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我的梦想是在山区建一所学校,教那里的孩子们读书。之所以会有这个梦想,是因为常常在电视、报纸上  相似文献   

8.
罗婉延 《辅导员》2013,(13):83-83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才是真正的富有,它的答案是什么?是金钱?是丰富的物质享受?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也许它的答案都有很大的差别。在这个寒假里,我看了《其实你也很富有》这本书,它在何为真正的富有方面给了我莫大的启示。下面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吧!  相似文献   

9.
家的奥秘     
本期主题:学会约束自己编辑心语: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里,比如家庭、学校、班级等。任何一个集体都是有"游戏规则"的,只有大家共同遵守统一的"游戏规则",这个集体才能和睦、和谐,合作共事。这就要求每个成员自觉地约束自己,使自己融入这个大家庭,并对这个大家庭负责!  相似文献   

10.
有多少读书的经历,就有多少关于公开课的经历。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严肃而亲切地在班上点名,于是我和一些成绩好又听话的同学被叫了出去。小小的我们有些兴奋,也有些忐忑:这是要我们干嘛呢?很快谜底就揭开了,原来是要上公开课啦!老师把一张张写有问题和答案的小纸条塞给每一个人,反复叮嘱:回去以后,用铅笔把问题和答案轻轻地写在书上。  相似文献   

11.
<正>我一直觉得,吾生有涯,吾书无涯。要想有涯的生命得到扩展,就需多读无涯的书。因此,我始终对读书情有独钟。读书是一种超然,一种幸福,一种乐趣,能让我心灵宁静,是我人生中至高无上的精神享受,更是一种充满生机、勃发向上的生命精神。徜徉在书的海洋里,就仿佛畅游在浩渺的宇宙中。孜孜不倦的读书,让我头脑充实,心灵升华,富有爱心和行为文明。是读书让我认识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朱自清、老舍、歌德、普希金、巴尔扎克、惠特曼、马尔克斯……是读书让我知道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语文学的好坏会影响到其他学科。我认为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以及孩子的一生发展。古今中外许多名家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我就摘抄了几条以供借鉴。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莎士比亚这样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图书,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这样说: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可见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非常重视读书,因此小学生多读课外书对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就此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爱迪生在台脱罗市最大的图书馆里专心读书.有一位教师模样的人,走到爱迪生身边亲切地问:"我经常在这儿看见你,我猜想你一定读了不少书吧?"爱迪生回答:"我已经读了十五英尺厚的书了."那么,你到底是怎么读书的呢?"爱迪生又十分认真地回答:"我是按照书架的次序来读书的,因为我想把图书馆里所有的书全部读完."那人惊叹着点点头说:"你这种刻苦读书的劲头真叫人感动.可是,朋友,书海浩瀚,学识无涯,世界上所有的科学知识你可能全部掌握吗?就说这个图书馆吧,藏书就有几十万、几百万册,你就天天读,一生也读不完啊!我建议:你应当选择一、二类主要书籍,有余力再旁及其它.如  相似文献   

14.
遥远的答案     
["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那么一册或几册适合自己的书卷。书卷里,也许不需要有华丽的文字,不需要有浓郁的墨香,只要可以让一个饥渴之人得到满足,就是好书……"]小纯是我的一个朋友,比我小一点儿,念高三。有一天她发来短信:"你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要学习啊?"我回复道:"这个要看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深知这条短信无法让她信服,她还会继续询问,而我依旧选择把手机调为"飞行模式"。其实,当目光与屏幕上的文字相碰的一瞬间,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只是这样的答案,是我的,不属于她。彼时正值初夏,我独自跑到自习室,临窗而坐,  相似文献   

15.
书伴人生路     
我出生在旧社会,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了念书的机会。然而,却因家庭困难,还没读完初中就走上了人生路。也许是因我爱读书却又因生活窘迫不允许读书的缘故,我对书特别珍惜。"茶能醉人何须酒,书能香我不须花"。书与花,我更爱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日不读书,就像缺少什么似的。书是社会文明的结晶,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将人类美好的感情、精神和人的智慧、美德,恒久地凝聚于书中,如水晶、钻石光芒四射,照耀世代人的心灵。正如培根先生所说的那样:"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词使人巧慧,数学使人…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我曾无数次被问过“理想”的问题。当时我和姐姐的理想都是开火车——在当时我们狭小的生活空间和幼小的见识里,火车就是最威风最有战斗力的东西了。可是姐姐抢先把它说了出来,我不能重复她的答案。于是,我的理想就在妈妈的授意下成为“开飞机”。这个理想在我口头上延续了许多年。其实呢?真实的理想一直藏在我心里:4岁的时候,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卖冰棍的;6岁的时候认识了百货商店,我希望长大就在糖果柜台工作;lO岁的时候我迷上了读书,觉得做图书管理员是天下最好的职业……  相似文献   

17.
正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作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我有点遗憾地说,读书恐怕没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读书无非是一种交流。书籍就像一个个漂流瓶,作者把他的感受、经验、思考放到这个瓶子里,然后你把它打捞起来,满足你旺盛的好奇心、贪婪的求知欲,驱散你特有的孤独感。它们也许能让你在  相似文献   

18.
是的,我真想     
舞厅里的DJ应该是什么年龄的人?你当然可以有多种答案,但是这些答案里面肯定不会包括70岁。然而,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市,一位名叫露丝·弗劳瓦斯的老太太就彻底颠覆了这个答案。戴着引人注目的耳环和一副大墨镜,上身穿一件短夹克,  相似文献   

19.
藏书是一件乐事,读书更是一件乐事。“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陈继儒)书籍中别有天地日月。少年时代,要为升学读书;青年时代,要为职业读书;行有余暇,可以为兴趣而读书;学有所成,可以为研究和写作而读书;年老赋闲,又可以为消闲而读书。我几十年浅薄的读书生涯,大抵经历过上述几个读书阶段。“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黄庭坚)我爱读书,因为书是我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书是智慧的结晶,文明的向导。“书可医愚”,终生有书相伴,生命会变得格外充盈和圆满。细想一下,在我个人的生命史册中,书的分量…  相似文献   

20.
1 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历程中,我曾两次思考这个问题.重要的问题即使折磨人,也只能认真去思考,并且这种思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即使问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但曾经拿出时间对它认真加以思考,就会在你将来想起它的时候,懂得它的意义. 我两次思考这个问题,十分幸运的是最终都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我认为那是我一生遇到的无数问题里,寻找到的最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