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报道:避免两个误区。首先是把主题性报道片面理解为成就性报道,弘扬主旋律的成就性报道虽然属于主题性报道的范畴,但它体现了更为鲜明的政治属性,在时间上更多关注的是“过去”。主题性报道主要针对现阶段的社会热点和时代的亮点,关注更多的是“现在”和“将来”,报道的内容除了总结性外,还有探讨性和前瞻性。其次是把主题性报道片面理解为表扬性报道。虽然在主题性报道中,占大量篇幅的是表扬性质的正面报道,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划等号,因为主题性报道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一系列深入系统的报道,是全景式、多角度、多侧…  相似文献   

2.
主题性报道是电视新闻宣传的重头戏.如何把主题性报道这一重头戏唱好,有规律可循。近年来,鄂州电视台不断探索电视主题性报道规律,正确把握电视主题性报道艺术,使电视主题性报道入脑入耳,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春俊 《新闻三昧》2008,(12):39-40
主题性报道是一种总结性、概括性的复合型报道,主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报道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新政策、新成就、新问题。它是一种融新闻性、宣传性于一体的报道形式。这类报道由于其浓厚的宣传色彩,以及沉闷呆板的报道形式,多年来不被受众欢迎。在业界甚至更流传着“主流新闻”(主题性报道、时政新闻)边缘化,“边缘新闻”(一般社会新闻)主流化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主题性报道是为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部署、重大决策、重大活动所进行的集中的、大规模的战役性报道。近年来,主题性报道在新闻宣传中出现的密度越来越高,各级媒体对其的组织实施也越来越重视,成为显示一家新闻媒体的组织策划和报道水平、提高媒体影响力的关键一环。主题性经济报道以一定时期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把电视新闻划为主题性报道和事件性报道两种。如何把主题性报道做得“好看”一些,使观众在喜闻乐见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笔者认为,选择合适的事件是做好主题性电视新闻报道的关键环节。从电视新闻主题性报道与传达事件关系看,尽管二者共性东西都具有五个W,但  相似文献   

6.
谷坚 《视听纵横》2004,(4):52-54
在我们的电视新闻中,主题性报道越来越多了。由于这种报道形式往往集成就性报道、工作性报道于一体,以全景式展开、系统性描述的形式,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战役性的深入系列的报道,集中体现出党委政府的想法和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了舆论的主  相似文献   

7.
主题性报道是电视新闻的常见报道形式,在引导社会舆论发展、传播社会正能量、树立主流意识形态等方面有着关键作用。而在如今的媒介融合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电视新闻受到的冲击非常大,要如何顺应媒体市场发展趋势,巩固主题性报道地位,强化主题性报道的传播效果与价值,已成为电视新闻从业者共同聚焦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这一课题,对如何强化电视新闻主题性报道的传播效果展开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8.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主题性、典型性报道一直是我们主流媒体长期的报道重点,也是我们的报道难点之一,同时更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一直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主题性报道一般是对党、政府重大政策的宣传报道,典型性报道是对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这些报道往往都没有突发新闻事件的强烈  相似文献   

9.
沈铭玉 《视听界》2007,(5):81-81
在民生新闻占尽故事化优势的时候,其他电视新闻也在积极探索主题性报道如何生动好看。其实主题性报道同样需要讲故事,要想讲好故事,达到所要的宣传目的,需做到四点,即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冲突化。  相似文献   

10.
徐设星  周英 《视听纵横》2009,(5):116-117
电视主题性报道因其服务政府中心工作的有效性和强大的正面舆论引导力,而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每年都要给新闻栏目下达有关主题性报道的任务。这是媒体发挥喉舌作用的职责所在,也是媒体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有利契机。为了做活主题性报道,各级电视媒体这几年都在努力创新,使主题性报道更加入耳人心。  相似文献   

11.
主题性报道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如何增强主题性报道的可视性、真实性和新闻性,一直是电视新闻人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从用"心"认识主题性报道的重要性、加强主题报道的新闻策划、发现报道细节、提炼主题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主题性报道,增强主题性报道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主题性报道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主流媒体的脊梁和旗帜。襄樊电视台作为当地的主流媒体之一,不断适应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报道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各类信息,反映社会热点,引导大众舆论,是襄樊台电视人不断的追求。近年来,襄樊电视台《襄樊新阐》、《社会访谈》、《襄樊报道》等栏目,精心策划,深入采访,用大量的系列报道、连续报道反映重大主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主题性报道是我国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主流媒体的主题性报道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报道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本文将以中央电台的新闻实践为例,在梳理主题性报道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媒体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上对主题性报道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4.
鲁慧 《新闻世界》2013,(7):64-66
【摘要】主题性报道作为地方台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有较强的社会性和新闻性。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2013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就地方台如何精心策划、采编制作有地方特色的全国“两会”新闻,探讨如何强化主题性报道的有效传播,如何提升电视新闻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主题性报道,虽然并没有看到一个权威性、规范性的解释,但在我们的日常操作中,这类的报道大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委政府阶段性的成就性报道;二是宣传党委政府当前重点工作的新闻报道;三是带有一定前瞻性或者说有引导作用的一些报道。总之,这类报道都具有很强的策划性,但并不具有或不全具有新闻作品该有的五要素。正因为主题性报道这样一些与生俱来的特点,一段时间以来,对于这类报道的诟病此起彼伏,甚至于有意见认为应该大幅减少。但是,从本人在基层电视台的从业经验来看,主题性报道不应削弱,反而应该加强,并以此来巩固电视媒体在当地受众中的NO.1地位。  相似文献   

16.
杨洁 《新闻世界》2014,(7):68-69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主题性报道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本文从思维方式、写作方式、拍摄要求等方面,探讨了让主题性报道见人、见事、见情、见理,好听、好看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卢辉 《东南传播》2012,(4):107-109
主题性报道是我国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各级媒体在主题性报道方面或多或少出现了一系列"非新闻性"的倾向,如:概念化和标签化的"政治缩合语"、模板化和程式化的"报道模块"、无新闻型导语的"材料缩写"以及事实让位于观点的"准新闻"等问题。鉴于当下主题性报道缺少明显的新闻特征:没有时效性,缺乏新奇性、程序呆板、抽象僵化等弊端,已经影响到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遵循新闻报道规律,充分体现新闻价值的角度,列举了当下各级媒体在主题性报道方面所出现的"非新闻性"倾向的种种弊端,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主题性报道化为新闻性报道的几个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论电视主题性报道的多维视角对主流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霞 《新闻界》2008,(2):110-111
电视主题性报道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推行中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主题性报道的多维视角已成为影响主流化效果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民生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大行其道"的今天,主题性新闻报道显得"形单影只"。但不可否认,主题性新闻报道在各类主流媒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仍是各类报道中的重中之重。所谓主题性报道是指具有明确主题思想的新闻报道,这种报道往往是集新闻  相似文献   

20.
汪帆 《视听界》2013,(3):116-117
主题性报道是电视、广播、报纸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报道方式,除了精心策划、组织,还要见人、见事、见情、见理,才会好听、好看。“见人”是指报道通过叙述人物的切身经历与感受来印证主题;“见事”是采用新闻故事化的手法,寓报道主题于事件叙述中;“见情”是记者在写作中带有情感;“见理”是报道要有思考,融深刻性、思辨性于报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