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商娜红 《新闻知识》2005,72(10):22-24
美国新闻业的政党报纸时期和便士报时期,并没有明确的新闻自律职业意识。无论是出版还是批评,不过是从社会道德的角度运作和评价当时的报纸,尽管这些道德与后来的职业道德有渊源关系。到内战时期开始,新闻业发展逐渐有了职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的诉求,从业对职业理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自觉过程。到20世纪初,记阶层成为一项独立职业(profession),新闻业和其他职业一样要不断发展自己的伦理。正如涂尔干揭示的职业一般特征一样,“当个体共同拥有同样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县级广播电视台往往因“身瘦人小”而显得“位卑力薄”,所办新闻被戏称为“党委黑板报”,记者是“新闻农民工”.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难免滋生“平台小,难有大作为”之念,尤其是年轻记者,更觉前程渺茫.小平台究竟能否“大作为”?应当如何帮助青年记者正确看待这一平台,明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安心基层、苦心经营,让自己的新闻职业生涯大有作为?本文从基层台管理的角度,从新闻职业理念、新闻职业态度和新闻职业责任三方面入手,思考小平台对“大作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您的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单位、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和新闻报道的领域。 1、您怎样看待女性从事新闻工作? 2、您对自己参加新闻工作以来的工作情况、业绩有何评价?您参加过哪些较大或较难忘的采访活动? 3、男性和女性在客观上存在着生理和社会心理的差异,您认为这种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您从事新闻工作? 4、您所在部门女记者、女编辑的比例是多少,您认为她们的工作比起周围的男同志来说业绩如何? 5.您是否认同“职业女性”这种说法,您希望社会从性别的角度还是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待您的创造?为  相似文献   

4.
雪影 《网络传播》2004,(4):38-38
网络编辑是“七十二行”里没有的,是个新鲜、时尚的名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好这个职业呢?编辑工作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工作环节有哪些?结合我自己的实际工作,认为网络编辑必备基本条件或素质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所谓“自由撰稿人”,是没有记者证的记者,坐在家里写作的“坐家”(作家)。他们没有劳保,出差不能报销,年终没有奖金,不属于任何单位。本文拟从媒介组织规模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揭示自由撰稿人作为一门职业形成和存在的真正原因,从而为我国管理和规范自由撰稿人的职业行为提供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6.
第八个记者节过后,记者职业的"围城现象"成为新闻业界的热点话题之一.沸沸扬扬的讨论过后,笔者不禁开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围城"现象?当代记者的职业状况到底如何呢?抱着怎样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态度才能面对记者这个职业?本文将从行外和行内两个角度对记者的职业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记者职业状况的相关办法.  相似文献   

7.
艾晶 《中国博物馆》2005,14(4):52-56
目前国内一些博物馆,对物的科学保护缺乏力度,仅把主要目光投放在存放物的库房,而对陈列厅及其它相关环节的物保护却乏善可陈。笔从物科技保护学的角度,立足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专业技术诉求,在对博物馆陈列厅内物保护方面所存在的潜在隐患进行综合剖析的基础上,从展陈理念和提升博从业人员的物科技保护意识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妥善解决陈列厅内物科技保护之新途径等问题做了探索。[编按]  相似文献   

8.
袁莉 《军事记者》2004,(8):41-41
像其他行业一样,新闻工作也有其内在的要求、规律和规范,即我们所说的职业精神。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工作实践的反映和经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新闻实践,并随着实践工作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本即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我国新闻职业精神与新闻实践工作的辩证关系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利军 《出版广角》2014,(11):33-35
正在图书责任编辑的诸多素质中,责任意识十分关键。没有良好的责任意识,纵使拥有再多其他的高素质,对出版工作来说也是不足的。关于"编辑"概念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业界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编辑"的概念,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笔者认为,在出版领域,"编辑"二字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会有不同的内涵——既可以是职业名称也可以是职务名称。作为"职业名  相似文献   

10.
对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思考--从"善待每一位读者"谈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内涵,从行业精神、服务精神、科研精神和人文精神等方面对图书馆职业精神进行了论述,并从图书馆网点、人力资源、公众形象等角度对如何培养图书馆职业精神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1.
邱翔 《中国广播》2012,(4):37-38,45
本文通过对长期在新闻一线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总结,从思维、知识、技巧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传统广播媒体从业者在应对全媒体时代激烈竞争环境下如何转变工作思路、提高职业素养、应对行业变化,并从实战角度出发,总结出实际工作中的应对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王可 《新闻传播》2006,(1):69-70
任何职业都有特定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在职业活动中应当具备的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的总和。广播电视工作是崇高的社会职业,我们所倡导的广电人的职业精神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体现,应该是党和人民对广电人殷切期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从职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编辑的职业心理素质,这还是个新的尝试。现结合我个人多年从事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编辑工作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职业心理学的学习体会,谈点粗浅认识,目的在于探讨编辑工作的职业心理特点和规律,以加强编辑队伍的自身建设。一、研究编辑的职业心理素质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转会”现象谈起,试图分析传统图书馆行业被冷落的原因是图情人员没有为社会提供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服务;没有自己的学科精神与学科思维的传承;没有馆员资格认证的社会职业保障制度。所以提高服务层次,弘扬图书馆学理念,培养学科思维,建立资格认证制度是确认并提升图书馆员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直接关系馆员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感受,课题组通过向河北省高校图书馆员发放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对高校图书馆职业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影响因素,同时从不同角度指出了提升馆员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上海档案》2004,(12):28
刘建华在《档案学研究》2004年第3期撰文指出:我国档案立法中的疏漏主要表现在:1.立法理念上大都从便于自己管理的角度考虑,其中档案部门应负的责任少,对业务部门和用户的要求多,没有体现出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7.
我先谈谈对民生新闻怎么看?从大的角度讲,民生就是社会,但是为什么不叫社会新闻?大家都知道,最近这些年来,社会新闻慢慢让人弄得名声不太好,特别是明星化,很多明星绯闻,弄得一说社会新闻大家都不买帐。在这样的情况下,打出“民生新闻”的理念,办一档节目,提倡关心人民的生活、关心群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些理念对我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开放工作有启示.就当前档案开放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创新的角度提出创新指导形式、创新鉴定方法和模式、创新档案公布途径;从协调的角度提出要明确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及鉴定标准;从绿色的角度提出完善利用制度、妥善处理利用纠纷;从开放的角度提出加强法治思维培养、完善监督体系;从共享的角度提出要切实树立服务思想、创新共享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最近,《南方都市报》记者卧底2015年高考一事引起社会热议,本文从隐性采访的角度对该事件中记者的职业伦理与隐性采访的相关法律依据分析论证,《南方都市报》记者卧底采访的个案符合职业伦理,也没有违反法律。  相似文献   

20.
记者,就是新闻机构中从事采访报道的专业人员,多被人称为"无冕之王"。也就是说,记者虽然没有被加封官衔,但是对社会作用很大、影响很大。既然是"无冕之王",既然是高尚的职业,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这个称呼,对得起这个职业呢?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同时,记者是不是更应该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思想来武装头脑,努力践行"三个一切"的服务理念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