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语码转换一直都受到众多语言学家和各研究领域的关注,本文将语码转换与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利用学习者的母语代替需教授的英语目标词汇,以促进二语学习者对新词汇的接受.适量而有计划地使用语码转换对词汇的习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语码转换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一直都受到众多语言学家和研究领域的关注,但其在二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却不多。本文将语码转换与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利用学习者的母语代替需教授的英语目标词汇,以促进二语学习者对新词汇的接受。研究表明,适量而有计划地使用语码转换对词汇的习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不会对二语学习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就开始受到很多语言学家及二语教学研究专家的关注,也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但目前在中国对于其在大学二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不多。本文将大学二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与英语语法及词汇教学相结合,利用学习者的母语代替需教授的英语目标词汇,以促进二语学习者对外语语法及新词汇的接受。研究表明,适量而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语码转换对大学英语课堂中语法及词汇的习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语言接触的结果和表现之一是语码转换,表现为不同语码的混合.本文是以语码转换为参照系统,描述在现代汉语中新近出现的一种语码混合的语言现象.本文称之为"类语码转换",旨在揭示它与语码转换形似而质异的特殊关系.鉴于目前还没有关于类语码转换这种语言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本文欲在此领域加以探索,以效抛砖引玉之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接触常常会造成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学界通常将语码转换按照句间和句内两种位置进行分类研究.我们考察了汉语流行语中新近出现的X-ing现象,认为语码转换还可以发生在构词层面,包括了语素的转换使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语码转换频繁出现在汉语广告中。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常见现象引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关注。本文在以往学者对语码转换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汉语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是双语或多语语言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在以汉语为主体语言的歌词语篇中,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码转换相当普遍,这些转换主要出现在港台歌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内地的流行歌曲中。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既有同一切语码转换相同的功能,又有其特定功能,这些功能可以从语言本身以及语言使用和社会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蛋白质女孩》为语料,着重研究语码转换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网络文学语码转换具有这些特点:汉英语码转换多以单词、词组转换为主,其中名词转换为最,名词转换中包含大量专有名词和术语的转换, 这样的转换既便捷明了又不会过度影响阅读;参与语码转换的英文单词词性会受到汉语影响而发生改变,参与语码转换的英文单词反过来能协助汉语词语组合成汉语基本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外来词的使用及语码混合现象越来越普遍。文章通过剖析该现象的形式、性质、使用域、使用者及其使用动机,指出其在媒体当中的滥用会产生不规范的表达方式。一些人把已有贴切汉语译法的外来词翻译成与传统背道而驰的“新兴音译”,由于其仅采用音译的方法,不考虑意义,常会误导读者,从而引发词语使用上的混乱,文章指出应对此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作者)在和他人交流过程中从一种语码转换到另外一种语码的现象。隐喻型语码转换一般来说都是说话者(作者)有意为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语码转换,特别是隐喻型语码转换的对等翻译。因为此类语码转换不仅仅是语码的转换,而且有很多信息隐含在内。本文作者以《围城》英译本为例,旨在探讨汉语中的隐喻型语码转换在英译过程中的处理,并提出了实现翻译对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使用明朝鲁西临清一带方言所写的明代小说名著《金瓶梅》中的语例为佐证,对现代汉语豫西偃师方言的一些方言词之意义和词性等进行了诠释,为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可作参考的语料。  相似文献   

12.
周兰梅  徐剑 《海外英语》2011,(9):241-242,267
此研究选取《无名的裘德》的四个代表性译本,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四个汉译本的词汇风格进行对比研究。对比研究从叠词、方言、成语和词汇选择的变化性等方面展开,从而以实证的方法描写了吕天石、曾季肃、张谷若和冼凡四位译者的四个汉译本具有不同的词汇翻译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新疆汉语方言中存在着很多古汉语词语,考求这些词语来源的不同历史层次,对汉语方言史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与新疆地域民俗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系统的构成成分内容丰富:有继承中原化的基本词语;有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基本词语,有反映新疆本地特色的语语,有大量的借词等。从这些词语中既反映了新疆汉语语方言的来源,特征也反映出新疆特有的地域民俗化内涵,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语言在其发展变化中具有的融合特点。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建始县域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区,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方音色彩.收集整理建始地区使用频率较大的一些词语,从形象化词语、反映生活习俗的词语、形象化的熟语、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四个方面对建始方言词语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建始方言词汇的地域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扬雄《方言》记载了众多的汉代方言词汇,这些宝贵的历史语料不仅反映了汉代各地方言分布情况,还为管窥整个汉代社会体系提供了相对详尽的资料。通过整理发现,《方言》一书中囊括了有关汉代政治和经济体系、社会阶级关系、生产力水平以及战事物质配备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且这些都是社会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要素。希望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立足《方言》词汇,尽可能窥见汉代社会体系的轮廓。  相似文献   

17.
明清白话小说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材料,其中大量的方俗语词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研究这些特殊的词语对汉语词汇史、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以及古籍的校勘整理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摘取明清白话小说俗语词十余条,分“字面普通而义别”、“字面生涩而义晦”及虚词三类,试加诠释。  相似文献   

18.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文章在比勘今存宋刻本《池录》、朝鲜古写徽州本、明成化本等各本异同的基础上,就"大小大、烦恼、浑沦、节掯、困善、潦草、秋采、提撕警策、偎风躲箭、絮"等方俗口语词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19.
明清徽州契约文书中含有大量的方言俗语词,具有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本文运用辞例归纳法,考释徽州契约文书中21则方言俗语词,补充《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失收的词条和义项。  相似文献   

20.
明清徽州契约文书中含有大量方言口语词,具有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通过对徽州契约文书中28则明清时期方言口语词的考释,可补充大型语文辞书《汉语大词典》失收的词、义项和语例,为研究徽州方言、探讨近代汉语词义的演变提供丰富的语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