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只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认识产生了误差,我们必须加以纠正。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董晶晶 《文教资料》2009,(5):197-199
在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自开展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对大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现实环境中,大学生社会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回归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用科学的实践观审视其现实中的不足,从而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化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石,也是与其他旧哲学相区别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科学内涵,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上获得全新的认识,对当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改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对于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适应社会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角度去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就应是马克思实践观,它是马克思对前人实践观的批判和继承之后,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创立的属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必然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行为,是具有对象性的活动,也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观的确立,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向的人学理论。这种理论是对以往哲学的批判和逻辑发展,使哲学真正回归到现实人本身。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和考察人,对人的问题作了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对当下我国人学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践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因为实践观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革命变革的根本之点,实践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区别于唯心主义,又超越了旧唯物主义。实践观贯穿在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7.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想.在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审视当代生态问题,构建马克思主义实践生态观是对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分别从实践自然观、实践主体论、实践过程论、实践理想论四个层次论纲式的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生态观的基本思想,并期以这种理论分析能对当代生态问题的认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研究基础上对实践观的传承和创新。马克思认为实践的主体是人类,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本文主要介绍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并阐述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基本观点,指明了马克思实践观对当代社会而言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之理性关注内容的解读,即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根基、完整体系与现实生长点,本文进一步剖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个体实践内容分别为理性思维方式之理想变革、行为价值取向之意义转换、安身立命之终极寄托。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构思,而且为中国人的信仰寻得理想归依。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所处时代的问题、主题、特征做出整体回答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命题,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两个大局”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对当下中国和世界做出全面判断的基础上对时代做出的科学判断,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在21世纪的最新表达。新时代产生新思想,新思想产生新飞跃,对新时代做出科学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基本依据。新时代观秉承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三重逻辑,即以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规律为尺度的发展逻辑,以解决现实根本性问题为导向的实践逻辑,以哲学方法探讨时代本质的思维逻辑,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具有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的主题从整个世界转向人类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状态,并确认实践是人本身感性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感性世界存在的深刻基础,确认实践是人的本体活动或活动本身,人通过实践创造了人的存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以表明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这种唯物主义把主体即人的能动性提到首要地位,并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来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他们明确地宣称他们的新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并且这一哲学的任务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确立了生产劳动的实践观,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本体论,从而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本体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通过他的实践本体论揭示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本质及其在历史和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找到了实体世界和理念世界;物质本体和思想本体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真正突破和变革了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二元本体观念,把传统哲学的二元本体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历史唯物观的角度阐述人学和马克思主义人学对当代的启示。探讨马克思主义人学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建构原则及马克思主义人学三大课题:人对自然的生态意识、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新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自由观从实践基础出发,抓住了自由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这两个主要方面,认为自由是社会主体在实践基础上达到的主客体的不断统一.自由是社会实践中主体的自由,实践是自由的源泉,是自由现实化的客观基础,是自由本质的确证,是理解精神自由的关键.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强调了实践过程中人的自我决定、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本质.实践是实现主体自由的现实手段,从而使主体自身成为自己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上看,技术观的形态经历了从古代社会的技术技能观、传统工业社会的技术工具观与技术知识观再到当代社会的技术文化观的转变。技术观是制约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变量,不同“范式”的技术观下有着不同的技术教育实践形态。当代技术观的转变引发了当代国际技术教育的变革,并使得当代国际技术教育实践开始关注技术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人的发展功能。当代技术观转变为我国当下的基础技术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它不仅从一个新的视角帮助我们反思我国的基础技术教育,而且从另一个视角指明了我国技术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与实施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王慧珍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4):11-13,38
邓小平同志的理论与实践充满着活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杰出运用,他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作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论述;他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大胆实验,努力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再认识理论,他还把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统一起来,把实践观和价值观统一起来,为解决如何使实践活动毁符合客观规律,又符合主体的目的提供了新的思路,总之,邓小平不仅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了阐发,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6.
邹磊磊 《中国教师》2009,(Z1):84-85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就在于它实现了哲学主题由"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换,而改变世界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实践。从马克思的这种实践观在当代意义视角下去挖掘马克思实践观中的文化性,对于我们规约社会发展实践的战略构想和模式选择,创造合理的实践方式,推动实践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真正符合人的本性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党的三代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他们都继承、坚持并发展、超越了前代人的实践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想,是当代中国真正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自身内在理论逻辑的变革.同时,通过对市民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审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可以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从而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真正出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9.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与核心,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正是实践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传统哲学区别开来,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特征的集中体现.从而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全面、深刻地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朝着更加健康、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