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岚 《家教指南》2004,(6):44-45
家有女生的家长有一个普遍的烦恼:该不该让孩子与男生有交往呢?不让他们有来往吧,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但又怕因此而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让他们来往吧,又害怕误入早恋的误区,甚至会造成什么丑闻出来。在做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实践中,记不清有多少位家长向我诉说过这样的矛盾心理,顺便他们也介绍了很多各自家庭的做法,比如有的家长给孩子的房间里装个电话分机,孩子一来电话,大人就监听,只要是男生,事后务必刨根问底。一来二去把孩子惹恼了以后再也不在家里接打电话了。而结果怎么样呢?她把男同学约到外边公园里会面,有一次玩到后半夜才回家,差点…  相似文献   

2.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把这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的孩子乐意接受?并能使我们教师和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呢?--那就是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课间处理完两个小朋友打架的事,突然看见站在旁边的一个调皮的孩子舌头一伸,对同伴嘀咕:“老师真凶。”那个小朋友小声地附和:“我怕她,你呢?”听到他们的议论,我走上前去问道:“老师就那么凶吗?”那个调皮的孩子连忙将头摇得象拨浪鼓:“我们没说,老师严对我们有好处,真的。”看他那着急为自己分辩的样子,我笑着对他和周围的小朋友说:“小朋友有缺点,老师见了要批评,可老师也有缺点呀,你们来找一找老师的缺点,好让老师改正。”听我这么一说,他们七嘴八舌毫无保留地讲开了。这个问:“老师,下课的时候你怎么总是站在那儿不和我们一起做  相似文献   

4.
或许是当过十年的中学教员,写作上也还薄有声名,朋友们中常有人领着孩子来家里,让我给些指点。我呢,当着孩子的面也不能像惯常那样,把自己说得凄凄惶惶得一无是处,不是怕伤了朋友的面子,是怕给孩子一个错觉:学习好了最终不过是个韩伯伯这样的穷文人,学习差点当个韩伯伯这样的三流作家不也很好吗?因此之故,弄得我左右为难,平日伶牙俐齿的风采一点也没有了。说自己当年学习很好吧,孩子会想,学习那么好怎会落魄至此?说自己学习不好  相似文献   

5.
我们班的孩子对活动区非常感兴趣,为了给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活动区活动都由幼儿自由选择。欣欣是一个活泼、好动、热情、开朗的孩子,每次自由活动时她都不断地更换活动区,有一次竟更换了5个之多。我认为,欣欣玩每个活动区都不能长久,这样下去,对她的发展也是没有好处的。我想去干涉但又怕这样做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您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6.
怕写作文是当前小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时常会接到学生家长打电话或到校询问,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写作兴趣,也听到过家长有这样的抱怨:"每一次老师只要布置写作文的作业,我就头疼。看着孩子咬着笔头,咬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我也跟着着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一读者打电话问:我的孩子学习缺乏耐心,在家里写作业时,坐下没有几分钟就喊累,嚷嚷着要休息。请问,我该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耐心的好习惯呢?主持:我们发现,确实有一些孩子对学习缺乏耐心,尤其是面对有一定难度的学习问题时,更是心浮气躁,坐不住板凳,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影响学习效果。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看看杭州求是教育集团竞舟校区的部分家长都是怎么做的吧。观点一有监督,更要有帮助。我的孩子在升入小学二年级时,对学习越来越没有耐心了。以前作业少,难度不大,他还能耐心地把作业写完再出去玩耍,而现在,他常常是急急忙忙地…  相似文献   

8.
打开孩子的作文本,我便兴致勃勃地欣赏起来。这可是我班班长的一篇“佳作”——《奶奶变了》。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奶奶,为什么您现在变了呢?以前您总能帮助我们家里做一些事,可现在……是因为您想好好享福了吗?可是,您还是应该帮助一下家里呀,爸爸、妈妈整天上班,而我的学习又这样忙,您为什么不能体谅一下我们呢?”读罢,我心中为之一震,文章是写得不错,前面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特别到位。可孩子的想法总让人感到一丝“凉”意……翻开其他孩子的习作,看着孩子们一篇篇文章,同时也感受着他们一个个幼小的心灵。他们中有积极向上的,有关爱…  相似文献   

9.
我们教师被认为是“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就意味着我们教师的工作是多么需要耐心、细致、谨慎和周到啊!比如说,当你正在紧强工作的当儿,偏偏有两个淘气的孩子激烈地争吵起来。这时你是急躁烦恼呢,还是漠不关心呢?你打算是责备一番呢,还是来个说服教育呢?我碰到的一个教师既  相似文献   

10.
一日,我们几个好友在一起小聚,闲聊中,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有的说关键是引导,有的说关键是督促,也有的说关键是家长要有耐心。对于几位好友的经验之谈,我认为讲得都有一定道理,相比较而言,我更赞成要有耐心这一说。说到家教,好经验应该说有很多,但为什么许多家长谈到家教就挠头呢?原因就是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缺少耐心。谈起家教的经验来,说得头头是道,可轮到自己头上,真正教育起孩子来,常常是三句话没讲完,火气就上来了,试想,这样教育孩子效果又怎么能好呢?打个比方来讲,这如同踢足球一样,战术再好,踢得再好,临门一脚功夫不行,进不了球还…  相似文献   

11.
孩子从小到大,多多少少都腹泻过几次,尤其是2岁以下的孩子,腹泻更为常见。家长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病家怕抽,医家怕泻!就是说,家长怕孩子抽风,医生怕孩子腹泻。为什么医生会怕孩子腹泻呢?其实,腹泻并不可怕,可是腹泻有个特点:完全康复需要一个过程,一般要一周以上。俗话说:一日吃伤,十日喝汤。腹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我们有许多家长在一起讨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做作业特别马虎,不是少题就是丢字落字,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呢?有的家长问:孩子平时对什么感兴趣?爱干些什么呢?一个家长说,我的孩子爱看童话,一看看几个钟头,吃饭都不情愿,童话中无论什么细节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下来;另一个家长说孩子爱做飞机模型,各种各样型号的飞机都清楚,俨然是个飞机情报专家。还有一些家长说:孩子喜欢玩玩具,总是将玩具拆下来又装上去,不厌其烦的没完没了,真是没办法。听了这些回答,我就对他们说:这些孩子没有问题。他对感兴趣的东西就能专…  相似文献   

13.
吴安琼 《贵州教育》2012,(21):21-22
在我孩子的成长中,我常发现孩子对一些新鲜的事,刚开始时总是跃跃欲试,干劲十足,可只有三分钟的热度,热情一过,就会兴趣全无,这怎么办。要知道耐心被认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心理健康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不仅对他学习上有帮助,而且对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耐性呢?我摸索着前行。一、细节中培养孩子的耐心事实上,父母如果从小事中教孩子学会等待,不事事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耐心就会慢慢的被培养起来。这样,孩子的成长将是一条坦途。1.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的心中,其实,双差生也是孩子,只不过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教育他们,我们必须付出特殊的爱,将特别的爱给这些特别的孩子,我们一定能收获特别的效果。那么,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结合思考和实践,我个人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用特别的耐心和细心了解学生"双差生"主要表现在学习基础差,对于从小学到中学学习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他们厌学情绪严重,更谈不上有什么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教师针对这些情况,要用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对学生的本人情况、家庭情况,及其周围的社会环境认真了解,然后根据学生具  相似文献   

15.
这一代的父母,几乎都是听着“狼来了”的故事长大的,童年的故事还未淡忘,就轮到了他们开始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了。其中“,狼来了”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目,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他们怕孩子撒谎,就像当年怕狼来了一样。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从来没说过谎的人吗?如果说谎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然,那我们是不是没有必要那么紧张?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孩子说谎这种行为视而不见,相反,要高度重视,找到“病根”,知道了孩子为什么撒谎,才能保证药到病除。个案一:一个4岁多的女孩,在楼下与邻居阿姨聊天“:妈妈正在给我做西餐,妈妈做的西餐可好吃了!”其实…  相似文献   

16.
一个初三男生交了女朋友(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下降了),被班主任发现,这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老师:你们这样在一起有想过不好的影响吗? 学生:我们的交往没有干扰到别人,只是我们两个想在一起. 老师:你们在一起做什么呢? 学生:做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在一起. 老师:嗯.为什么不能和别的同学在一起呢? 学生: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吃饭.和别的同学也在一起,但我们更希望我们两个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教师向来是一个很受人们尊重的职业,就连我们老师自己也觉得很光荣,但是当你听到别人说某某老师是个“骗子”,特别是从孩子嘴里说出来时,这个老师就要考虑了,孩子何出此言?上星期,我就碰到了这样一件事。毛毛小朋友是这个周刚来我们班的孩子,对班里的老师和环境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每天早晨来的时候总是哭着喊着要找妈妈,当我们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时,家长也只能简单说几句话之后就走,怕孩子再继续“缠”着。之后,我耐心地陪着孩子,孩子提的要求我也尽量满足,而她每次都要提的一条就是“给我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来接我。”我也赶快答应,并且拿出…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件事:两个孩子出去玩耍,其中一个孩子不慎掉到河里,另一个孩子却不声不响地回到家里。等到大人追查起来,才吞吞吐吐地说,他不是在河里吗?对此事,我感慨颇多。我也想听听我们的小朋友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我组织孩子们讨论:如果你是那个没有掉下河去的小朋友,你该怎么办?孩子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回答大致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我为你骄傲     
现实中,也许是独生子女的缘故,人们对幼辈寄予的期望往往高得近乎苛刻,正如眼睛容不得有丁点沙子那样,也不允许尚未成熟的孩子有半点瑕疵,而一旦出现小毛病便如临大敌。有的惊恐万状地将许多自己在社会上的经验恨不得一股脑地灌输给孩子,还有的甚至越俎代庖地帮他们做这做那,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试想,今后这样的孩子怎能适应这纷繁的社会呢?所以我们要正视、欣赏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所犯下的一些错误,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有这样一个故事:几个孩子在一位老夫人的院子里扔石子玩,把窗户上的玻璃砸碎了,他们逃走了。第二天“,我”心里忐忑不…  相似文献   

20.
我们班的孩子时活动区非常感兴趣,为了给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活动区活动都是幼儿自由选择。欣欣是一个活泼、好动、热情、开朗的孩子,每次自由活动时她都不断地更换活动区,有一次竟更换了5个之多。我认为,欣欣玩每个活动区都不能长久,这样下去,对她的发展也是没有好处的。我想去干涉但又怕这样做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您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呢?来稿在600字以内,请在6月10日前寄到,信封上标明“十月话题”,以便编者及时收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