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即异化和归化.文章以现今菜名的英译研究为载体,探讨了异化和归化的辨证关系以及菜名英译的理论趋向,以便外国人在品尝佳肴之时感受中国浓郁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态度,它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它们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异化与归化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缺陷。在翻译中,归化是最常用的手段,而异化的翻译也在保持对原文的忠实、促进文化交流和吸收外来词语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华语电影在国际电影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好的片名翻译相当于一张精美的名片,对华语电影在欧美的推广大有裨益。笔者从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华语电影的片名翻译方法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旨归。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倾向争论经久不衰,其中归化与异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本文从新的双向角度(宏观与微观),结合哲学理论(对立统一论),提出对于归化与异化的最新诠释。翻译的目的是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此从宏观把握,异化是文化翻译的正道。在微观层面,是语言的操作分析,应该归化与异化杂合(语言转换从属于,服务于文化转换)。这一崭新的视角有助于归化异化理论的科学发展,有助于翻译理论实践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翻译工作的现实情况出发,同时结合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特点,拟提出在中译外的工作中,译者应有文化交流和传递的意识,尽量采取异化的方法来翻译中国作品,为积极介绍本国的优秀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佛经翻译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质之争"是当代翻译中归化与异化之争的最早的一次交锋。通过分析佛经翻译史3个阶段"文质之争"发展的情况和结果,进而引出我国当代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经过对比提出归化与异化应该互相结合,协调统一,才能使翻译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手段,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来看“中华龙”与“dragon”,把“龙”译为“dragon”是属于归化的策略;从后殖民理论吸取营养的异化翻译策略来看,则将归化翻译视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和征服的共谋,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或翻译技巧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带有颠覆性的政治和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8.
关于贵州苗族特色文化专有项的英译,要正确运用归化和异化。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或者归化异化相结合,因为翻译应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有必要让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文化,这也是翻译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翻译史上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方翻译理论有同化和归化之分。中国翻译经历了三次高潮,从古代的佛经翻译到当今的各个领域的翻译,各时期的理论侧重点都不同,这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当今的中国翻译应体现中国的特色,归化和异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从跨文化研究视野出发,首先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并对语言形式层面上的直译和意译,与文化层面上的归化和异化进行比较区分。阐述了归化和异化的辩证关系,提出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和动态发展的。强调采用归化或异化都要把握好分寸,过度归化和过度异化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要努力避免。  相似文献   

11.
异化归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宏观轨迹一目了然。异化翻译试图通过译文求新求异,以促进本土语言和文化更好地发展;归化翻译则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用来迎合社会、政治及文化要求。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曾为主宰文学翻译策略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但是依据辩证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不存在非彼即我、你死我活的绝对对抗,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俞庆 《海外英语》2012,(9):192-193,196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深,每年有大批外国电影涌入我国,人们对电影字幕的翻译要求也愈加苛刻。文章结合目的论理论,通过对《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电影字幕翻译的分析,探讨归化和异化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从而促进字幕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异化归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宏观轨迹一目了然。异化翻译试图通过译文求新求异,以促进本土语言和文化更好地发展;归化翻译则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用来迎合社会、政治及文化要求。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曾为主宰文学翻译策略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但是依据辩证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不存在非彼即我、你死我活的绝对对抗,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与异化相比,归化在中国一直占上风。然而,在上个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一种“扬异贬归”的趋势。本文首先讲述了“归化异化”与“意译直译”的区别,然后解释了“扬异贬归”趋势的原因,并且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分析了归化异化在几种具体文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异化翻译策略:全球一体化走向中的文化期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与渗透性是异化翻译策略的理据。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异化翻译策略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英译汉采用异化策略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符合人们求新求异的审美取向,达到丰富汉语语言、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汉译英采用异化策略是传播中华文化、挑战文化霸权的需要,在张扬中华民族文化个性的基础上,构建与西方文化平等对话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的涵义,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出发,提出归化和异化两种文化翻译策略。归化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异化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并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的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社会文化五个方面。根据译者目的和目标读者的不同,杨完益主要运用异化翻译,而霍克斯主要运用归化翻译。  相似文献   

17.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发展,目前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都呈现出异化译法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本文以归化、异化为切入点,分析《阿Q正传》杨宪益译本,目的在于说明在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归化与异化是指翻译中所采取的两种策略。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正确的运用归化与异化策略,准确、生动地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达给海外旅游者,宣传和推介旅游景观,将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章探讨了归化与异化的内涵特征,重点结合旅游资料的翻译,论述了增减法、释义法、类比借用法及改译法等在旅游资料归化与异化翻译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议的焦点,有的坚持异化翻译观,有的主张归化翻译,还有的认为异化翻译是大势所趋,归化翻译是必要手段,从功能学理论和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诠释异化和归化翻译,作为翻译策略并不排斥彼此的存在,如何灵活地妙用异化和归化翻译法并在彼此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和最切近的关联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文化负载词是最活跃、最能直接反映民族文化的语言单位。基于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阿Q正传》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可得出结论: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应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为了尽可能多地忠实地为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读者传达中国的民族文化,译者应尽可能选择异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