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尔夫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20多年来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与高尔夫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而归根结底是作为高尔夫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人才的供给没有及时跟上发展的步伐.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作为培养高尔夫管理人才的一个重要领域——高等学校的高尔夫管理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通过整理中国高校高尔夫专业教育方面的文献和资料,综合探讨目前的高校高尔夫教育现状,并针对高尔夫专业设置浅显和教材短缺、师资不足等问题提出发展策略,为国内高尔夫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中美高尔夫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芳  陈小蓉 《体育学刊》2006,13(6):71-74
对中国高尔夫管理专业和美国职业高尔夫管理专业教育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扎实的经营管理类知识和实用的高尔夫专业知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和高超的球技是保证美国职业高尔夫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4个关键因素。而我国沿用传统的学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办学软硬件缺乏,课程设置脱离高尔夫产业实际,人才质量难以满足高尔夫企业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配合2005年昆明国际旅游节的召开,以及云南建设旅游大省、打造高尔夫天堂的构想,云南省旅游局特联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云南省高尔夫协会和昆明春城湖畔旅游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05年4月25日至29日子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外媒体高尔夫对抗赛。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探讨云南省高尔夫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对云南省现阶段高尔夫发展中高水平教练员的稀缺、经济发展制度、国家政策、高尔夫运动普及状况、高尔夫运动自身因素等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云南省具体情况提出了提出了以专业球队、高校高尔夫专业、家庭自主培养等高尔夫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云南高尔夫的培养需结合自身的特点,争取扬长避短,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合云南竞技高尔夫的发展模式,以期带动云南整个高尔夫行业的发展,再度提高云南高尔夫的品牌。  相似文献   

5.
高尔夫运动文化是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文化的一种高级形式,高尔夫不仅带给人类以运动锻炼,也能带来深厚的文化及教育价值。文章从高尔夫运动的起源、运动特点着手,以高尔夫文化的发展与教育相辅相成,分析高尔夫运动传承给现代人类文化及教育的价值。从而得出:文化促进了高尔夫运动的发展,高尔夫运动又带给当代社会新的文化价值;高尔夫运动要发展,依赖于教育与文化,文化教育的发展促使高尔夫人才的辈出,人才又反作用于教育,最终更加促进了高尔夫运动的发展,传承给人类文化教育价值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6.
“球场管理-最佳实践”研讨会,这场堪称高尔夫行业的教育盛事将于2005年11月25日至29日在昆明春城湖畔度假村举行。这是《中国高尔夫管理》杂志与昆明春城湖畔度假村、爱姆伍德学院联袂打造的中国高尔夫行业精英交流大会,并得到美国托罗公司(TORO)的冠名赞助。  相似文献   

7.
杨倩文 《体育风尚》2021,(5):124-125
高尔夫作为奥运竞技项目,青少年是运动发展的主要人群,在青少年中进行高尔夫运动分享,抓住契机进驻校园,正视未来高尔夫的发展方向,体现其运动的本质职能,以“分享运动”为核心指导思想,让高尔夫从“独享”转变为“共享”,从各种简易型高尔夫器材的研发和高尔夫教学方法;降低高尔夫消费成本;优化球场标准,规范球场建设;建设生态友好型高尔夫球场;完善青少年高尔夫的培养体系,做好人才选拔和梯队建设等各个方面,拓展高尔夫人群,从而为高尔夫后备人才夯实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泛高尔夫网讯:北京时间2011年1月6日,由深大校友高尔夫球俱乐部(深大会)主办,深圳大学校友会、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协办,光明高尔夫球会承办的"2011深圳大学校友"院际杯"高尔夫邀请赛及深大校友高尔夫球俱乐部成立大会"在深圳光明高尔夫球会隆重举行。俱乐部本着"球聚校友,携手共赢"的宗旨联络校友感情,共谋发展为活动理念,积极推动搭建校友之间和校友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9.
论高尔夫专业教育中的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法及作者多年高尔夫专业教育经验,论述了培养诚信的高尔夫专业人才对社会进步、高尔夫行业规范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诚信是高尔夫专业人才必需且必备的专业品质,是高尔夫专业学生专业入门的"奠基石",是其找工作的"敲门砖",更是其生活交际的"粘合剂"。在此基础上,这篇文章提出了培养具有诚信品质的高尔夫专业人才的举措:在各种活动中多方面渗透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档案等可行措施,希望对高尔夫专业教育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对目前高校高尔夫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当前高校高尔夫运动存在高水平师资力量匮乏、场地设施简陋、教育成本高、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变观念、引进师资、改善教学设施环境、注重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等措施,旨在为提高高校高尔夫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必须实施包括德、智、体、美、劳在内的综合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保证。由此可见,体育和教育本身就是一体的。当前,体育与教育出现了明显的脱节现象,“体教结合”问题应运而生,但仅从体育与教育的逻辑关系看“体教结合”本身是不符合逻辑的。如何在大教育内涵下有效整合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资源成了当前的热点问题,“体教融合”应该是一条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有效途径。“体教融合”理念的逐步形成与实施,将会为江苏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开展创业教育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形式。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创业教育,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培养创业型人才,拓宽就业面,提高就业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云龙  赵杰 《体育科技》2014,(5):159-160
对我国高尔夫教育培养的目标及发展前景做详实的分析研究,目前我国高尔夫培养目标应着眼于多样化发展,依托学校自身的合理定位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我国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田家炳中学乒乓球队参加全国和江苏省比赛取得成绩发现:苏州市田家炳中学结合自身学校特点,在管理方式、读书与训练、传统与创新、社会支持、生源与升学五个方面进行贯彻和实施,使乒乓球项目在学校里面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展,取得的成绩也说明:田家炳中学“体教结合”以后的成绩是不错的、管理是有效的、开展模式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田家炳中学乒乓球队参加全国和江苏省比赛取得成绩发现:苏州市田家炳中学结合自身学校特点,在管理方式、读书与训练、传统与创新、社会支持、生源与升学五个方面进行贯彻和实施,使乒乓球项目在学校里面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展;取得的成绩也说明:田家炳中学"体教结合"以后的成绩是不错的、管理是有效的、开展模式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11版新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体育教师的主要培养单位,体育院校更应与时俱进,建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立足于新课标的要求,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考评体系等方面对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新课标下,应改革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的体育评价转变。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在民办高等教育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指导思想,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去实施,打造怎么样的体育教学特色,对体育指导思想的执行与实施起着关键作用。本课题的研究,从河南省几十所民办高校中抽取黄河科技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华信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商丘学院、商丘工学院等排名靠前的六所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六所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规模、体育师资建设、体育设施状况、体育课程安排、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展开调研。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我国高尔夫本科教育在发展的数量和规模、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其发展的影响因素,从专业内涵发展、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教育与行业的联动发展等方面,深入思考我国高尔夫本科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呼唤创造型人才。学校教育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创造型才的培养作出贡献,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将成为未来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本就学校体育中如何实施创造教育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健身思想的目的是为了造就身心健全的人,研究和借鉴他的健身思想,在我国学校体育改革迅速发展的今天,对我国目前“工学结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职校办学模式下更新体育课程理念、发挥职校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本文从职校体育课程应立足“健康第一”、贯彻“终身体育”、构建“健康堡垒”三个方面阐述了陶行知体育观对更新新时代背景下职校体育课程理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