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生,正处在爱做梦、爱文学的年龄段。可是他们却不喜欢上语文课。他们不喜欢听语文老师分析小说,却着迷于看小说:他们不喜欢语文老师训练诗歌鉴赏能力,却喜欢读小诗、偷偷试着写诗,语文,成了中学生最不喜欢上的一门学科。语文课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连本应最能吸引学生的文学课也失掉了魅力?经过长时间深入调查和思考,我发现文学课走进了教育误区,要么把它上成大学的文学评论课,要么把它上成鉴赏能力训练课,一句话,把文学课当成智育而非美育。  相似文献   

2.
小说是初中学生非常喜欢阅读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六本语文教材共选入17篇小说,且几年级上下两册就有12篇之多,小说都集中于初中阶段的高年级,可见编者的意图是认为学生年纪越大、年级越高才愈适合阅读小说这种文学样式,这也直该符合文学的阅读规律吧!那么我就着重探讨一下九年级上下两册语文课本中的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3.
我这里的文学教育主要是顺引师生的身心发展,发挥文学在育人与提高语文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感知艺术形象、体味语言韵味、领会思想内容,激起情感反应,感受文学魅力,评鉴作品质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审美与探究能力,充实师生的精神生活,完善师生的自我人格,提升师生的人生境界。将师生放在一起,是因为当前的文学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老师的问题。我对532名教师进行的问卷与调研表明,2004年~2012年,没读过一部长篇小说的有497人,没读过一篇中篇小说的有404人,没有读过小说的有121人。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忽视了朗读,一讲代读,一篇文质兼美、情真意浓的课文在学生口中读的平淡如水,索然无味。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而学生兴趣不浓,昏昏欲睡,效果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学生未能体味文学魅力。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上中学时,我是一个很纠结的学生,因为我与许多老师的关系特别僵。语文老师讨厌我。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看小说。有一次语文老师发现了我看小说,就批评我,还要收走我的小说。我硬扯着小说不松手,说:“小说也是语文,看小说也算是学语文。”语文老师收不成我的小说,又遭我抢白,便极为生气,  相似文献   

6.
自从郭敬明的《幻城》打响了我懵懂的少年时代第一炮,曾几何时,小说已经成为我生活中洗刷不去的一部分。记忆中五十好几的语文老师还在喋喋不休,当年的她是如何如何地废寝忘食,这厢的少年们正悄悄远离传统文学,踏入新小说的别样领域。玄幻、奇幻、言情、耽美,色彩斑斓,“80后”的小说,面对你,我们又给出怎样一个评价?  相似文献   

7.
李观华 《广东教育》2002,(12):44-44
语文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情与美,而情与美主要来源于文学。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语文教育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忽视以情与美为特征的文学教育,对语文课上少得可怜的一点文学,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将其皮肉与灵魂分开,变成抽出了灵魂、意蕴和滋味的文学知识、文学技巧和文学理论的传授。语文课更多的是考虑政治思想、作家名气、社会需要,忽视了文学的美感、作品的质量、人的心灵需要,学生难于领略到灿烂辉煌的文学世界的风貌,体会不到人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舒张。须知,学生的文学基础不牢,语文素质就只是一…  相似文献   

8.
汪怡 《文学教育(上)》2014,(17):122-123
在语文教育中,不仅学生要提高文学素养,老师也应提高文学素养。因为,学生文学素养的高低与老师自身的文学素养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我认为,教师提高文学素养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多读文学作品,二是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要多练笔。如果能够持之以恒,教师的自身文学素养肯定能够有着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文学就像我作品中的某个女生,将主宰我的一生 陈平:你是怎么喜欢上文学和写作的? 秦惑: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上,看图写日记,我莫名其妙就写了两百多字,语文老师说,写得好,是个写作苗子。于是,我觉得自己和文学有缘分,就很喜欢了。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底蕴,那么他上课的语言自然就会充满"文学味儿",学生爱听、乐听他的课,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他的感染……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已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拥有的词汇量与智商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阶段的诗歌教学,我认为应追求"四美".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不如意的事,在在多有。回顾我短暂一生,第一次遭受的重大打击是高考时最拿手的语文考砸。跟敬爱的周总理做一回校友的梦就此了结。那一年作文,大意是学生总抱怨作文无话可说,老师则抱怨自己辛辛苦苦改了作文学生却一丢了之。我从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万卷书破了,诗、散文、小说也写了,甚至还在课堂上偷偷构思过电影剧本,为一位女生。人生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认为自己没得问题。我洋洋洒洒文学了一把,最后栽在认定作文是作文、文学是文学的黑脸判官手上。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授业解惑”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文学的审美教育。本文拟就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多角度去阐述文学之美,运用美的形象,塑造学生美的灵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四川  广元  梁晓慧 《成才之路》2012,(20):35-35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我觉得真正对老师和学生提出较高层次的文学鉴赏要求是诗歌。而诗歌在语文试题中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鉴赏诗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体裁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作小说的三要素。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占了很大比例。要通过小说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中吸取丰富的语文营养,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受到感染和启迪,发展观察、思维、想象及创造能力。我认为小说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文学。没有想象的美,就不可能有文学的美。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需要,我闰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了语文课程。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却习惯将语文等同于文学,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和唯一目的也被衍化成文学作品的学习。文学最能体现和负载语言价值、语言真谛不假,但我们不能就此把语文等同于文学,同时又提倡要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文学教育。由此,作为语文教育实践土体的语文老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就此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而文学正是这样一门艺术,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我们语文教材中本就蕴藏着无尽的"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语文教材这几年的变化很大,文学 作品已占到语文课文的一半以上。这一变化激发了广大语文教师开展文学教学的热情,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成为时尚,各种文学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师生文学创作热情也非常高涨。 如何教好文学课,广大语文教师都在认真思考。当前文学教育中呈现出的一些浮躁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思考一:串讲点评能代替古诗文的诵读吗?美文必须美读。可惜的是,走进当今的语文课堂很难听到读书声了。老师  相似文献   

20.
我从小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乐趣,渴望带着学生探寻文字背后的情感思想,漫游在文学美妙的殿堂里,建造一座生命的后花园。问渠那得清如许我出生在新疆,中学就读于上海敬业中学。语文老师张秉德先生上课旁征博引,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