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从“虚拟”走向“现实”的学校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丹 《中国德育》2008,(4):17-22
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从“虚拟”走向“现实”具有两层含义: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道德的产生虽然与“虚拟”的网络社会或网络环境紧密相关,但究其实质,网络道德失范是网络个体现实道德问题在网络中的体现,因而网络道德教育需要从现实入手;学校是网络道德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应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从幕后走向前台。其基本路径是:探索和遵循网络道德教育规律;对学校道德教育进行“网络化”调整。  相似文献   

2.
杜威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的道德准则。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引导人性发展的过程,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知行合一的,应该是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纵观我国道德教育现状,学校道德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而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符合我国国情,我们应科学借鉴杜威的道德教育观点,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不断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全球学校道德教育有四大走向:1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制定道德目标和内容的共同因素。2弘扬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成为全球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3个体道德研究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4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隐性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以上走向对跨世纪中国学校道德教育可作如下理性思考:1重视新科技革命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的影响。2正确把握全球化进程对青少年的影响。3正视社会潜意识这一社会心理现象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的影响。4认真总结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认识偏差,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校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一)选题意义在厘清网络文化本质特点的前提下,一方面,探索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机理和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道德的重建以及学校道德教育的完善,推动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立足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优势,从学校教育与网络文化的视角破解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生活实际、网络世界的不适应、不密切等难题,推动学校道德教育走向社会、走向时代的整体革新。  相似文献   

5.
浅析实施学校德育的多种操作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德一直是中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极为重视的为人要素。在一个全球化时代,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公民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和走向。随着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社会的道德状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有的道德规范逐渐瓦解,新的道德价值规范尚未建立。这就对中学学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反思传统道德教育,以及对中学学校道德教育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学学校道德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6.
道德价值内化是指道德价值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转化,通过内化实现道德价值的个体形态与社会形态的统一。学校道德教育要实现道德价值内化,就需要全面考虑其社会文化条件、个体条件与过程性条件。准确把握和充分利用道德价值内化的条件,是合理选择和设计道德教育模式、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美国社会道德的危机与学校道德教育的乏力,理论界尝试提出不同的解释系统。针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判与超越,已形成了三个比较有特色的理论流派:超越公正视野的关怀理论、超越道德认知领域的道德领域理论和超越道德推理能力培养的品格教育理论。它们不仅反映了美国道德教育理论变革的时代特征,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美国道德教育实践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教育的世纪走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道德教育不仅具有适应社会文化的功能 ,而且具有选择社会文化的功能。新世纪我国社会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期待 ,就是教会人们选择道德价值取向。主体性道德教育思想的确立是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趋向 ,其思想体现在 :强调主体道德素质的培养 ,重视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 ,反对单纯的道德灌输 ;人文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格 ,人的道德素质取决于人文教育的品质 ;个性化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 ,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根基 ,个性化与生活化整合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9.
价值商谈与学校道德生活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道德教育是以学校道德生活建构为桥梁来促使学习者道德成熟的一项心灵工程。围绕价值冲突的诱发、商谈和和解这一主线,构建价值商谈型学校道德教育是适应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活化、间接化和微型化走向,成就学习者道德生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及其道德水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道德教育由于存在表面化、理想化倾向,加之学生自身对德育教育重视不足,致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过程中易产生道德偏差。大学校园是大学生走上社会的加油站,而且学校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一、学校道德教育的现实写照现实中,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部分人群出现道德滑坡,不道德行为屡见不鲜,这对学校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严峻的社会现实,我们不能仅仅从社会道德教育或者家庭道德教育身上去找原因,我们应该直面学校道德教育低效的现实,要拿出有效的措施。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是典型的知识教  相似文献   

12.
胡晓菲 《文教资料》2020,(5):197-198,206
学校道德教育,在社会转型期面临考验和挑战。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基本都是学习。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促进学生道德发展。课程德育,就是通过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课程德育,是一种走向整合的学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塑造主体性道德人格,塑造主体性道德人格的道德教育即谓主体性道德教育。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身三大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需要、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直觉和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完满的主体性道德人格;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应该是连续性教育与非连续性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是道德哲学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有机整合而构成的互补体系;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方法体系应该是课堂道德教学与课外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教育的科技手段与艺术手段的协调运用。  相似文献   

14.
一、学校道德教育的现实写照 现实中,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部分人群出现道德滑坡,不道德行为屡见不鲜,这对学校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严峻的社会现实,我们不能仅仅从社会道德教育或者家庭道德教育身上去找原因,我们应该直面学校道德教育低效的现实,要拿出有效的措施。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是典型的知识教育,其逻辑起点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道德知识就能形成道德行为,存在着严重的“去情境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为,在多元社会背景中,对道德教育的思考应该实现由道德尺度到道德维度的转换。在道德维度上思考道德教育是对以往研究道德教育思路的一种超越,它使研究与主观主义倾向保持一定的距离,反思道德教育活动本身的道德内涵及表现形式,是与多元社会所提倡的包容性价值倾向相一致的研究立场与态度。  相似文献   

16.
想象作为建构内在意义世界的活动,成为道德教育中追求完整生命个体德性成长的重要方式。道德哲学史上已有学者探讨想象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并逐渐衍生出“道德想象”概念,这一发现使道德教育目标转向更关注理想与现实统一、道德教育过程转向更关注认知与情感统一、道德教育功能转向更关注自我与他者的统一。基于已有研究发现,目前研究多集中于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个维度,总体研究正在从分裂走向整合、从认知走向情感、从理论走向实践,但同时面临着对道德主体不够重视等困境。因此,想象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需要从目标角度、过程角度、方法角度转型。  相似文献   

17.
从本质上说,品德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熏陶、一种感化。人在道德上的发展和完善,道德主体的作用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决定性因素。作为道德情感占主要地位的道德教育更应一切从尊重学生生命的权利出发,设法为学生提供一个道德教育的实习场所,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成学生道德教育实践的共同体,给予学生自身晤出道理的机会,通过主体参与的道德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升华学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18.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和阵地,历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道德教育,简言之,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应该说,我国在学校道德教育方面有着明确而清晰的道德目标和规范,学校也花费了大量人力与物力。但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并没有养成预期的道德素养,反而浓厚的“道德冷漠感”、“道德虚无感”在学校蔓延开来,道德本身甚至遭到奚落和嘲笑,学校道德教育受到极大的冲击。学校道德教育并没有体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话语权不仅是说话的权利和权力,还应该是话语权威。目前,学校道德教育的话语权日渐式微,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二元分离的道德教育模式及教育主体职业道德退化。学校教育要适应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以培育受教育者的实践道德精神为基础,努力完善学校道德教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精英思维与平民思维是我国道德领域的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学校道德教育长期以来奉行的是精英思维,在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中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而强调个人的生存和幸福的平民思维却在教育中受到压抑,但在社会生活中较普遍地存在着和发挥作用.在道德教育研究和道德教育走向平民化、生活化的过程中,道德领域的平民思维必将在道德教育中获得应有地位.平民思维的引入对德育变革有其启示意义,但德育变革不应一味迷信平民思维,而应理性选择,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