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基于项目组合管理的流程,识别出不同阶段潜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风险,即目标冲突风险、资源分配冲突风险及合作冲突风险。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项目组合的三类冲突风险进行评价。最后将评价模型应用于一个高新技术企业,算例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得出三类冲突风险的风险评分,并且为企业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引,使其可以识别评分值最高、危害最大的冲突风险。  相似文献   

2.
从风险来源、风险影响因素和技术创新过程的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进行了识别,构建了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指标主观性、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价模型,并从河南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中选取了30项技术创新项目作为实例,说明了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预测研究中的适用性,得出模糊BP神经网络比单纯的BP神经网络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应对煤矿事故,避免层次分析法中人的主观性对煤矿应急管理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煤矿事故应急管理的定量化模型,提出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风险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煤矿应急管理风险因素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评价法建立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价矩阵,结合评价等级表对结果进行计算,得出煤矿应急管理的风险状况,为煤矿企业应急管理风险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静  廖先玲 《大众科技》2006,(4):116-117,119
文章在阐述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首先构造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多层次的分解评价模型,并以高新技术企业AN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风险理论的相关学说,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风险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知识管理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企业知识管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指标模糊性的特点,将模糊数学与神经网络结合,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价模型。选取13家企业作为实例说明了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在企业知识管理风险评价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企业的投入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对于其不同的发展状态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激励与惩罚,而激励与惩罚的界限在实际当中不容易界定,因此采用模糊数学的思想,从奖惩特征视角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动态综合评价问题.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静态评价,进而从模糊奖惩视角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高新技术企业2008-2013年的有关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带有模糊奖惩的动态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企业的投入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对于其不同的发展状态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激励与惩罚,而激励与惩罚的界限在实际当中不容易界定,因此采用模糊数学的思想,从奖惩特征视角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动态综合评价问题。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静态评价,进而从模糊奖惩视角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高新技术企业2008—2013年的有关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带有模糊奖惩的动态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8.
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专利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专利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风险源和风险因素;构建企业自主创新中专利风险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进行专利风险的综合评价,并进行了模拟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综合运用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对高新技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诱因进行识别与权重评价,研究识别出6类27个风险诱因。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层引发的风险在6个类别中权重最高,说明企业管理层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对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大。结合研究发现,从政府、行业、企业3个层面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举措。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综合运用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对高新技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诱因进行识别与权重评价,研究识别出6类27个风险诱因。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层引发的风险在6个类别中权重最高,说明企业管理层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对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大。结合研究发现,分别从政府、行业、企业3个层面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举措。  相似文献   

11.
高新企业如何对其新招高科技人才进行测评管理,这个问题是高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高新企业和新招高科技人才自身特点的分析以及高新企业对新招高科技人才进行测评管理的因素和过程的分析,建立起高新企业对新招高科技人才测评管理的模型,为高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倩  王艳平  刘效广 《软科学》2009,23(12):108-112
通过对101家高新技术企业的2239名员工问卷调查,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高管信任程度越高,员工的离职倾向越低;组织承诺越高,员工的离职倾向越低,高管信任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通过组织承诺的部分中介作用来实现。该结果说明:高管信任对员工离职倾向具有重要影响,组织承诺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贾丹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9):126-129,142
以职业倾向理论为基础,收集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雇员的153个样本,以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实证分析研究核心人才职业倾向对离职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型倾向、自主型倾向对离职意愿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这两种职业倾向通过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对离职意愿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此外,组织承诺对离职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戴雯杰  刘婷 《科技广场》2014,(6):200-204
随着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科技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工作效率的降低、人才的流失正成为高科技企业前行的绊脚石,而激励效果不佳是工作效率降低、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通过对高科技企业员工激励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从高科技企业员工需求差异的角度入手,结合高科技企业的影响因素,依据企业的特征,阐述了优化高科技企业激励效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当前珠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中人才瓶颈问题,从企业角度分析人才结构特征与不同类型人才流动性特征,根据Price-Mueller原理构建影响人才流动因素模型,使用分类Logistic计量分析模型,从概率风险比率角度分析不同类型人才流动性影响因素、人才开发模式及其与企业转型升级关系。结论显示,当前珠三角地区中小转型升级企业人才结构和不同类型人才流动性对企业转型升级影响程度不同,管理类人才最大,技术技能型人才最小。企业需根据自身人才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的人才开发模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防止人才频繁流动,并以此提升人才结构模式从人才供应角度保证企业转型升级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和竞争实力,是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对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类别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高新技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给出有关策略,旨在为优化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方法与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政策工具组合视角,构建包括供给面、需求面与环境面的三维政策组合分析框架,分别从财政资助、人才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政府采购和技术转化激励6种政策措施方面对中韩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发现:(1)两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目标均为产业结构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并以此为前提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2)两国的财政与税收政策均发挥了主体性作用,且不同政策工具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3)两国的扶持政策在制定的出发点、制定逻辑、工具选择及文本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侧重于发挥人才政策的扶持作用,韩国则倾向于以技术转化激励和知识产权保护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水平.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建议中国政府在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方面进一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切实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尝试构建包括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获取和改造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支撑能力4个一级指标,下设1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衡量辽宁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过因子分析发现,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存在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原始创新不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足、高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可通过优化政策导向促进基础研究、完善高技术产业人才发展机制、制定"辽宁创造"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优化高技术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完善鼓励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等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19.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入手,界定了企业间科技人才共享的范围,在充分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应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将科技人才共享过程的经济学因素进行合理的抽象和假设,重点分析了信息不对称状态对共享风险的影响,并研究了共享人的不利选择和双方的道德风险所带来的经济组织间科技人才共享过程的风险成因和规避措施。建立了科技人才共享的风险模型,在分析共享过程风险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外包风险的途径,以期为企业间科技人才共享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