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唐人诗文中频繁出现马意象一样,杜甫和李贺的咏物诗中也经常腾跃马的姿影,但由于二人身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在他们的诗歌中马意象的寓意也多有不同.但由于二人都有强烈的出仕愿望和坎坷的仕途,故二者诗作中"马"的寓意又往往取得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正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产生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寓意于象,二是以象寓意,三是意象相融。寓意于象的意思是,感性注入理性,先有情感,而后通过脑对物象的处理,从而形成意象。以象寓意的意思是,理性注入感性,先有物象,而后内心产生情感,以达到共鸣,而成意象。而意象相融则是刹那间意与象的共鸣。一、意象的作用首先,是修饰作用。修饰文章,使人看着赏心悦目。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作用,如果因为修饰文章而写文,与那  相似文献   

3.
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中往往具有不同意蕴,马意象就是一例。在中国,马拥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马意象代表着速度与奋发向上的精神,经常以马喻人或自喻。在西方马意象却象征身强力壮、任劳任怨,而且还是高贵典雅的代表。由于赛马运动的普及,英语中还产生了许多与马相关的习语。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与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却都在各自的文学作品中使用相似的意象表达了获取自由的理想。本文以"庄生梦蝶"中的蝴蝶意象和威廉.布莱克在他的诗作《苍蝇》中的苍蝇之喻为切入点,探讨由于中西自然观及思维方式不同,二人对人生自由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5.
杜甫在宋代备受推崇。杜诗中塑造了大批典型意象,相较于宋诗多喜其中的鹰、马等硬朗意象,宋词偏取诸如"鸣鸠乳燕"、"引雏巢燕"、"留人樯燕"、"衔泥归燕"以及"江城归雁"等纤巧意象。除此而外,杜诗中的"豪爽少年郎"以及《醉时歌》中的人物意象群等也颇为宋词所关注。  相似文献   

6.
宋代马政中,市马分为四种方式:券马、省马、马社和括买。其中"券马"由于实行时间不长,受到学界关注也较少。本文从《文昌杂录》卷二中关于吴安持转官的条目出发,对北宋时期"券马"制度的内容、利弊、兴衰和管理等进行了考察。同时也辨析了吴安持官职变迁的来龙去脉,及其官职变动与"券马"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意象是古诗词作品中常用的艺术形象,它们是作者将客观的物象加入自己独特的主观情感后创造出来的艺术产物。若要真正理解古诗词的韵味,就必须要了解古诗词中的各种意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发现作品中有很多意象,它们都蕴含着自己独特的寓意。有时候,意象相同,但是在不同的古诗词中代表的寓意不同;也有的时候不同的意象却代表相同的意味。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8.
一(一)意象分析相同意象的分析。2006年湖北卷考查了两首送别诗中"水"这一意象的"寓意"。"水"是出现于两首诗的共同意象,但其"寓意"完全不同。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抒发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感慨。不同意象的分析。2007年辽  相似文献   

9.
一(一)意象分析相同意象的分析。2006年湖北卷考查了两首送别诗中"水"这一意象的"寓意"。"水"是出现于两首诗的共同意象,但其"寓意"完全不同。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抒发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感慨。不同意象的分析。2007年辽  相似文献   

10.
意象的丰富和意象寓意的相对稳定是海子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除了广为评论者关注的“麦子”“太阳”等意象外,海子诗歌中“水”的意象也是反复出现的。笔者认为它包含着丰富的含义。首先,作为宇宙元素的水是人类生命的起源,诗人由水的平静而神秘思考到人的生命、死亡等问题。其次,诗中“水”仍继承了古典传统诗歌中历史、岁月、时光等的寓意。第三,诗歌中“水”有情感、欲望的寓意。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咏蝉诗,蝉作为一个诗歌意象,在不同诗人、不同时期、不同诗歌里其寓意是不同的,所体现出的艺术风格也各异,本文主要就咏蝉诗里蝉的寓意做一个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王粲、曹植诗中的鸟意象的比较研究和溯源研究,分析出虽然二人都好写乌,但由于个人经历心性的不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从中窥测出曹植的孤独之感和王粲的思乡之情。也认识到曹植诗中鸟意象大承因大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咏蝉诗,蝉作为一个诗歌意象,在不同诗人、不同时期、不同诗歌里其寓意是不同的,所体现出的艺术风格也各异,本文主要就咏蝉诗里蝉的寓意做一个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王珍 《学语文》2014,(4):56-57
戴望舒在当时也受到新格律诗派"绘画美"的影响,在其诗歌中也融入了绘画的手法,但他更多地是受到西方立体画派的影响,注重诗歌意象色彩空间"体"和"面"的表现,从而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意象色彩进行繁复的渲染,戴望舒在意象色彩的渲染中更加喜欢冷艳的色彩基调,给人一种迷幻般的忧郁情调。  相似文献   

15.
《周易》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方式来"假物"阐明我国生民累积生成的生存智慧。而马则因在生民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中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周易》时代的"假象"之物,马因之成为意象。在该书中,马意象具有勇猛刚健、明理柔顺两种内涵。这两种内涵在尚"易"的动态循环中统一。  相似文献   

16.
"落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较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其在词作中的出现往往会伴随着一些惜春伤春、感叹时光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情怀。而在这些含有"落花"意象的词作中,则又以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前期词坛领袖晏殊的词作所最为人称道。但由于二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环境,李煜词中的"落花"一悲到底,往而不返。晏殊词中的"落花"却哀而不伤,入则能出。其二人词作中的落花意象各有造诣,又殊途同归。但二人词作皆是由心而发,情思深微。  相似文献   

17.
《诗经》和《庄子》中都对各自马的世界尽情描绘,充分反映出人与马的密切关系。马之意象,对二者的艺术表现都起着重要作用。但二者马的艺术构思又有不同:《诗经》中是指作为社会工具,以驯顺温和、健硕有力为美的马;而《庄子》中是指精神上渴望自由、天性的马。马被驯养而失去天性,违背了“道法自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唐代咏物诗中的咏柳诗在意象开拓、表现手法的运用、托物寓意传情三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唐咏柳诗在意象开拓方面由于古代溪桥文化赋予意象的情感性基础,加之诗人的优美想像,使得意象丰富多彩,从而也使得唐咏柳诗有了某种中华民族性。  相似文献   

19.
"风"意象在古代诗歌中数量众多,面貌丰富多彩,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花间集》中主要有三类风意象:清新自然之风,有感发意味之风和香风。其中香风意象数量最多,代表了晚唐五代时文人阴柔绮艳的主流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二人音乐思想进行对比研究,首先,关、马最大的不同在于"文人"定位——"俗"与"文",导致二者的元曲音乐创作方向——"斗争"与"解脱";"人文"与"宗教";"人救"与"神救";"人文"与"文人"的差异。其次,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人,关、马音乐思想分别归属儒、道哪个派别及其各自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