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业科技培训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完备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组织。笔者结合吉林省磐石县乡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将其在农业科技培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论述。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开展农业科技的主要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农村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产增效的力量源泉。科技支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而以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的农技推广团队正是完善该基础的重要纽带。众所周知,县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整个推广服务网络的"最后一站",即直接接触生产一线的重要施教者。  相似文献   

2.
文章站在SST的角度审视了我国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从制度和法律因素、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社会经济环境、参与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社会角色、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社会地域及社会组织等方面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SST视角下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思路,以期为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发展研究提供一种技术哲学和技术社会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建立一套长期、稳定、优质、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农业职业院校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将新技术、新成果、新知识、新信息迅速快捷地传递到农村基层,是农业职业院校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努力完成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大力培养和输送农技推广人才。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农广校学员的农技推广意识,提高农技推广的自觉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积极引导,提高学员对农技推广的认识   学员对农技推广的认识程度,是农技推广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要通过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启发和引导学员认识农技推广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获得充分的认识和恰当的评价,形成一种坚定的志向和愿望,增强农技推广意识。   二、教育学员树立正…  相似文献   

5.
试论搞好农技推广教育的三个“必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松  陈斐 《成人教育》2006,(7):60-61
农技推广教育是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职业技术教育,它对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增加具有巨大作用。然而,近些年来农技推广教育成效不显著。为了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增强农技推广教育实效,作者提出三个“必须”:一是必须正确认识农技推广教育特点;二是必须严格遵循农技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三是必须全面掌握农民学习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全国农技中心邓光联副主任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农技推广人员能力建设是体系管理工作的永恒话题,要常抓不懈,要作为各级农技体系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造就一批知识面广、技能优良、作风过硬的基层农技人员.”透过这段话,我们体会到了其对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力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给予了肯定.邓主任对提升的方法和措施也给予了相应的建议,其认为提升工作要提高对加强基层农技人员能力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掌握加强基层农技人员能力建设的重点,要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等提高措施等.本文在此基础给予了详实的阐述,旨在交流与共勉.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农业及科技推广体系中,农业中专教育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农业中专人才、设备、基地、信息的优势,使之成为现代农业及科技推广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既是现代农业及科技推广发展新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中专学校自身改革的内在要求。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应建立优质、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把握科教兴农的内涵,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教育和培训,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科技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  相似文献   

8.
纵观20多年我国农业推广体制改革与发展,重点在基层农技体系,存在问题最多、最突出的是乡镇,诸多问题之首是管理体制.笔者对陕西省富平县乡镇农技站的发展管理体制变迁及其职能发挥情况进行了调查,呈现出同一个县,两种管理体制,即县农技中心垂直管理的乡镇站,国有资产、农技人员无流失或者很少,职能作用发挥好.乡镇政府管理的则相反.建议对乡镇农技站划区分类、垂直管理,完善修改法律法规,用清晰、准确的法律政策条款保障农业推广垂直管理体制长期稳定,促进农业推广改革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技术推广一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的农技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才能让农技推广充分发挥作用。本文以DEA为模型,以近七年蚌埠市的农业技术推广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计算近七年蚌埠市的农技推广效率。依据模型分析出的结果,得出蚌埠市近七年的农技推广效率平均值为0.879,近两年的推广效率低于平均值。农技推广存在投入冗余、效率不高、规模待扩大等问题,并提出了增加整体投入、寻求新的推广手段、激发农民对农技推广的需求和完善农技推广人员激励考核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纵观20多年我国农业推广体制改革与发展,重点在基层农技体系,存在问题最多、最突出的是乡镇,诸多问题之首是管理体制。笔者对陕西省富平县乡镇农技站的发展管理体制变迁及其职能发挥情况进行了调查,呈现出同一个县,两种管理体制,即县农技中心垂直管理的乡镇站,国有资产、农技人员无流失或者很少,职能作用发挥好。乡镇政府管理的则相反。建议对乡镇农技站划区分类、垂直管理,完善修改法律法规,用清晰、准确的法律政策条款保障农业推广垂直管理体制长期稳定,促进农业推广改革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新疆南北疆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耕地、农作物产量、农业技术及水利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民国时期新疆南北疆地区在农业发展上的异同,分析了形成差异的原因,以展现民国时期新疆农业发展的大体态势。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华北依然主要使用传统的农家肥,其制造和施放,仍然沿用传统方法,未有明显改进。在此时期出现了化肥,使用的范围和数量很少,其效果有限。肥料已成为农业投资中重要的因素,在施肥较多地区农户的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较富裕。良种的推广主要是棉种和烟种。中国的传统农业,到了近代已经开始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交汇,从而孕育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作为中国农业近代化的重要转型时期,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我国农业出现持续而急剧的衰落。农民普遍贫穷、农村资本外流和大量农民为求生计“离村”另谋出路造成近代农业衰落,加之我国农业改良受阻和农业商品经济出现病态发展,导致农业发展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现代化:资源约束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以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首要目标,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注重培育专业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四大主体,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水平。面对广大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急需提高的现实需要,提出基于Sakai平台开展农技推广人员远程培训模式,以解决现有培训体制存在的时空限制、规模有限、互动性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我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中工业品长期高于其价值,农产品长期低于其价值的一种状况。建国后我国农民所承受的剪刀差隐性负担是很重的。我国通过剪刀差政策对农业剩余的过度抽取,在一定时期内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但由于剪刀差从根本上违背了价值规律,且幅度过大、时间过长,从而给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不良后果。剪刀差政策是建国后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主要政策支点之一。当工业化已经达到中后期阶段时,正确的政策取向应为尽快缩小剪刀差乃至取消剪刀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源动力不足,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水平不高,整体科技实力不强,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机制影响农技推广的积极性与推广成果,科技应用服务效果受限于脆弱的农村基础设施和落后的农户观念,以及不很健全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现代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与政策不够完善、调控力不足等是目前苏北地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探索多元技术推广模式、完善农业科技应用服务体系、理顺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保障体系等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的土地制度会极大地促进农业的发展,相反则阻碍农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有不完善之处,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国的山东地方政府采取并实施了大量的农业改进措施,这包括成立农业推广组织,引进和推广良种与化肥,革新水利灌溉技术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山东地区的农作物品种,改善了农业技术的落后状况,加强了农业生产与外部市场的联系,但由于时局动荡、资金匮乏,农业改进措施没有触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成效甚微。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偏斜发展战略是中国农业现代化滞后的原因,并且这种战略在将来一段时期内将持续下去;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而言,农业保护不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最佳选择,而农业国际化将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及农业科技进步带来新机遇,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