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苏州市空间数据库系统,对苏州绿地空间防灾信息进行查询、分类和统计,对绿地分布现状和人员避难场所进行选择和分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符合避难条件的绿地和学校操场等空间场所进行防灾避险空间分布及服务半径分析,对绿地空间进行面积量算,认为苏州市中心城区绿地规划应以“五片多面双网碎点”为基本结构,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式、全覆盖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2.
绿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评价,是反映绿地系统建设水平高低的科学依据,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构建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从绿地规划定量指标、绿地结构定量指标、社会服务功能定量指标三个方面构建皖北地区县城绿地系统功能与结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全面量化计算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县城绿地系统斑块类型齐全,绿化总量不足,破碎化程度大.附属绿地在城市绿地中占主导地位;皖北地区县城建成区绿地系统建设水平整体不高,其中蒙城、颍上、阜南、利辛、灵璧、固镇绿地建设水平较好,寿县、五河、濉溪、临泉、萧县、泗县、太和、怀远绿地建设水平一般,凤台、砀山、涡阳绿地建设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3.
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了三亚城市的发展,人口集聚、城区外拓导致市域绿地基质的连续性、绿楔的渗透作用衰减,生态廊道缺失,绿地系统结构失衡等问题凸显。市域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的生态保障,"一带三湾、一心六镇、两轴三楔、双网并构"的总体布局结构,将加强不同组团与中心城区绿地的生态联系,实现资源廊道与景观廊道的协同建设。绿核、绿廊、绿斑镶嵌的生态安全格局,有助于保持大型植被斑块的完整性,加强不同类型绿地的有机联系,完善市域绿地的指状网络。规划城市良性发展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是促进三亚市域生态系统高效循环、城市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日本、美国、土耳其等国家防灾法律与机构的防灾经验,对完善我国的防灾法律、建立国家级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巨灾保险法律法规,保障灾民合法利益;建立城乡避难场所,减少灾害损失具有一定的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防灾公园建设——以邳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灾公园建设在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经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邳州市防灾减灾事业则明显滞后,势必会增加城市危害的潜在风险。因此,包括防灾公园建设在内的各项防灾减灾工作已成为政府当务之急。从防灾公园含义和功能人手,探讨邳州市在规划建设防灾公园中存在的问题有:(1)现有公园分布不均,人均有效避难面积较小。(2)现有公园防灾功能薄弱。(3)公众参与积极性差。(4)建设防灾公园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等。遵循防灾公园建设原则,提出针对性措施:(1)对原有公园进行改造,建设新型防灾公园。(2)以政府为主导,公众积极参与。(3)加强防灾减灾意识的宣传教育,开展应急演练活动。(4)扩展投资渠道,培养和引进人才等。  相似文献   

6.
一个城市在建设规划时,有关政府部门一定要制定详尽的防灾减灾规范,构建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 从整个城市防灾减灾体系来看,上海相比于世界上的发达城市,差距是长期的避难场所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城市住宅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绿地,它在改善居住区气候、美化居住区环境和为城市居民创造室外休息活动场所等方面有着显著作用.本文通过对康桥花园绿化种植的特点分析,对现代小区如何营造舒适、美观、休闲、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作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面向可持续城市的佛山绿地系统生态调控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如何创造更符合自然生态本性、更凸显独特的佛山城市形象、更具有岭南网河水乡地区乡土文化特色的佛山城市绿色景观的问题 ,需要我们从更高的高度和更宽的视野来审视和规划。可持续城市的提出 ,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个观察平台和一种实践的可能性。面向可持续城市目标 ,佛山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规划 ,必须要从生态学的基本原则出发 ,利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绿地系统进行精心规划和设计。在佛山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调控过程中 ,必须遵守保持和扩大多样性、景观生态学、废物最小化和绿色量标准的调控原则 ,通过完善绿地景观生态网络 ,建设均衡合理的斑块和廊道系统 ;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位进行绿化建设 ;努力承担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任务 ;城市绿化建设从“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向人与自然亲和的方向转变等关键途径对绿地系统进行精心规划和设计 ,引导其向人与自然亲和化、城市景观整体化、城乡绿地一体化、绿地空间结构合理化、绿地功能生态化、人群视觉绿色化、绿地建设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高密度中心城区防灾绿地的作用和特点出发,结合国内外高密度城市防灾绿地建设现状,对成都市武侯区防灾绿地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武侯区具有人口密度高(达到了14,451人,km2),人均绿地面积指标高(达到10.88m2)、绿化覆盖率高(41.04%)等特点,已建成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公园及紧急避险绿地公园等各类防灾绿地公园172个,对城区的防灾避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防灾绿地分布不均、相关配套不足、防灾避险绿地的设施不够完善、防灾绿地体系不健全、绿地植物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对该区防灾绿地建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郭力宏 《林区教学》2008,(7):178-179
城市绿地建设对人类生存环境、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人类的普遍关注。城市园林绿化是构成绿地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型城市以绿地生态系统为背景,以对小环境的改善为主,创造赏心悦目、舒适爽快的环境。绿地的立体发展空间是有限的,对光照和土壤、水和空气有依赖,更需要城市规划部门分配空间。建设园林绿化城市要靠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园林施工以及管理部门共同努力来创建现代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