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的现代化是指人的文化、心理、素质等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全民阅读是一场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传统人转变为现代人相辅相成的“阅读革命”.在全国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埋头苦干之际,就必须以人的现代化建设作为深化全民阅读的战略定位,真正实现“要让每一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的宏大目标.  相似文献   

2.
黄毓 《出版广角》2022,(12):62-64
全民阅读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形成浓厚的社会学习氛围,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全民阅读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出版业作为阅读的主要内容提供者与推动者,是推动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主体之一。出版业能否根据时代变化和人们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阅读内容和丰富的阅读形式,切...  相似文献   

3.
资讯     
《出版广角》2014,(7):95-96
正总局2014年继续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下发通知,决定在多年倡导并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中国"的基础上,2014年继续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通知从八个方面对开展好2014年全民阅读活动进行了部署。通知强调,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我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部署,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丹  袁媛 《出版广角》2021,(5):14-17
作为传承文化与传播文明的重要路径,全民阅读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国家繁荣昌盛."十四五"时期,全民阅读被赋予更为重要的使命."有书可读与有地方读书"是社会各界首要面对的议题.文章探讨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特点、建设现状、功能效用和发展路径,以期在多元共建中提升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力,在书香氛围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谱写全民阅读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中国书香传统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两方面,探讨深化全民阅读对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总结归纳中国书香传统的六个鲜明特点,以此明确当代全民阅读深入发展的根脉所在。全民阅读旨在培养现代化的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因此要持续促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保障高质量内容生产和供给,建设高质量阅读平台,加强高质量阅读引导,提供高质量阅读服务,进而促进书香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对阿坝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实现“五个阿坝”无疑是谱写中国梦阿坝篇章的应有之义。作为阿坝档案人,在实现档案文化强国战略中砥砺奋进,让档案人的梦成为中国梦的精彩华章。  相似文献   

7.
主题阅读离不开阵地建设,农村公共阅读空间是农村居民开展阅读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域和载体,是农村地区加快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文化振兴的重要平台。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但农村公共阅读空间理论与实践研究系统性不足,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应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作共建、民间众筹等多种建构方式,实现公共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推进全民阅读城乡并举,最终实现农村文化的复兴与繁荣。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幸福的梦,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实现理想的梦.托起、绘就普通老百姓的"个人梦",凝聚全民大众的正能量,才能更快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国家梦". 一、"中国梦"的愿景描述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鲜明阐述了"中国梦"的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由此将"中国梦"提升到了党和人民、全民族精神共识的层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又进一步阐释"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把"中国梦"引申到了全民个人价值与理想的实现,幸福感和荣誉感的获得层面.  相似文献   

9.
王超 《出版广角》2021,(12):94-96
全民阅读致力于将阅读活动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寓读于趣,寓读于法,寓读于序,能够有效地推动全民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媒介激趣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方法是破解谜题的钥匙,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效率;循"序"渐进,能让人的阅读渐入佳境,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田梅菊 《大观周刊》2013,(8):303-30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宏伟目标,并通过确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到来奠定了政治基础、物质基础和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教育部等11个部门团体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倡议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团体,要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倡导全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2.
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竞争软实力的重要载体,需要传承与发展,全民阅读与文化传承两者相辅相成。文章通过分析全民阅读现状,可了解全民阅读在数字化时代出现的新动向,及其对文化传承及发展的负面影响,如人文阅读缺失、浅阅读盛行、功利阅读等。并针对负面影响提出正确引导全民阅读对策,从提升读者文化素养、营造深度阅读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入手为文化传承及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13.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近年来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文化战略.经过30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举世曙目的建设成就.如何在物质富足的同时,让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丰富起来,树立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新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阅读的传统,读书明理,崇德向善,是古代阅读传统给今天的阅读推广工作留下的宝贵财富.以中国古代阅读传统和精神为核心的阅读史研究,是“书香社会”建设的基础,是延续中华民族优良阅读传统的纽带,是全民阅读活动顺利稳步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动态     
《传媒》2023,(9):6-7
<正>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杭州举办4月23日,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浙江杭州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李书磊指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离不开读书学习,要把阅读作为最基本的文化建设,大力倡导读书之风,充分发挥阅读在传播思想文化、提升国民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涵育文明风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届中国出版高层论坛的主题是"全民阅读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贴近时代和反映农村实际的。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让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让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因为文化是民族复兴的灵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全民族具有更好的文明素质和更高的精神追求。倡导全民阅读,正是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普遍的坚定的思想意识和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文化权利,也是人们最为普遍、持久的文化需求,大力培养全社会的阅读风尚、引导国民读书、提高民族素质,是我国政府倡导全民阅读活动的宗旨。图书馆作为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心,应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全民阅读。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对此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8.
广西民族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在全民阅读中的价值并提供相应建议以促进其发展,并在分析广西民族文化特点和在全民阅读中价值意蕴的基础上,探讨广西全民阅读面临的挑战。通过加强广西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使其更好地融入全民阅读;推广广西民族文化相关的图书和阅读材料,扩大民众对广西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组织广西民族文化传承阅读活动,促进广西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正全民阅读活动是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全民阅读,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文化建设,增进社会和谐,是提高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中宣部、原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取得了初步  相似文献   

20.
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内在生成与不断增强离不开切实有效的活动载体.文化自信与全民阅读紧密相连,内在相通.文化自信为全民阅读指明了方向,为全民阅读提供了基本依据和价值导向,是始终贯穿于全民阅读的一条主线,对全民阅读的导向、广度、渠道和效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内在诉求;全民阅读是使丰富的文化资源走进人的生活世界、滋养人的心灵、引领人的精神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的全民阅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立足文化自信的视野,传播文化自信的根源、增强文化的价值观自信、增强文化自信的定力、促进文化自信的内涵升华,引导全民提升文化认知,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