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教学通过培养学生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等能力,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塑造个性等作用.因此,中小学音乐的教学本位在于音乐.只有关注音乐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音乐课堂,音乐教学的中心价值才不会被偏离.  相似文献   

2.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只有产生了兴趣,音乐课程才不会形同虚设;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培养音乐基本技能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学生才会由“学会音乐”变为“会学音乐”,“爱学音乐”.因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成为音乐教师首要的教学任务.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音乐教师,我有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它的基本特征是“听”,也是它的首要特征.没有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遵循听觉艺术的感受知规律,提供多元的听觉内容,运用多样的听觉方法,开拓多种的听觉渠道,让学生在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多角度地去实现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云南花灯与云南洞经音乐在其音乐感受上有其相似之处,究其原因是洞经音乐是根源,而花灯是枝叶.洞经音乐源于道教音乐,而道教音乐又是唐大曲的溯源,花灯又是唐大曲的发展和变异.于是云南花灯与云南洞经音乐就有了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音乐欣赏课应该通过音乐的聆听,赏析音乐,达到音乐的再创造目的.要让学生在受到音乐熏陶的同时,感受音乐之美.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欣赏去挖掘深藏于音乐之中的多姿多彩的美,去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情感的共鸣.在共鸣中进行音乐美的赏析,达到音美的再创造.让音乐艺术净化我们的心灵、通过音乐的美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在音乐欣赏之中与作曲者进行艺术的交流,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在课堂音乐教学之中,我们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性,进行课堂教学的改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做科学的选择,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吴玲玲 《学周刊C版》2014,(12):195-195
音乐,对于初中学生人格的健全以及审美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将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领域,对于初中音乐教学价值的体现十分重要.“乐”上开花,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所收获;触手可及,让初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认识到音乐无处不在以及音乐对于自己的重要作用.加强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理念的更新,是初中音乐教学发展的重点.因此,本文以“‘乐’上开花,触手可及——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探讨”为题,对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学是一种声音艺术的活动,是音乐审美活动的一种实践形式.高职音乐教学的本体目标就是要通过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高职生对音乐美的发现、感受、鉴赏、评价以至创造的能力,发展高职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概而言之,也就是培养高职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改进音乐教学内容,培养高职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积极创设音乐实践教学情境,培养高职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创新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高职生音乐审美创造能力;提升音乐教师自身音乐审美素质,加强高职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音乐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个体的音乐能力,也是个体音乐素养中最为外显的部分.音乐能力有部分先天的成分,后天随着学习音乐知识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个体的音乐能力会随之提高,与此同时,个体的音乐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音乐新课程教学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改革.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正逐渐被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取代.音乐课程改革的任何一项设想,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本文提出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语言营造音乐情境,把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让音乐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不断激活小学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1.
我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以感性的体验为核心.贝多芬创作音乐为了让世人感受音乐;歌德认为音乐具有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门德尔松对音乐充满的憧憬,童话式的音乐让他一生充满了希望.音乐是情感的最初语言,人们不再希望作曲家只是用音乐技巧来解释他们的音乐,而是用自身情感.  相似文献   

12.
宋代市井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供广大市民阶级娱乐之用的市井音乐的兴起使宋代与前代的音乐相比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宋代市井音乐文化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原因,宋代市井音乐的形态有瓦子音乐、酒肆茶坊音乐、民俗节庆音乐、流动演出音乐等几种艺术形式.宋代市井音乐不但丰富了宋代民俗音乐艺术,而且对研究我国市井音乐艺术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东芳: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的艺术,是给人以美感,并使之获得审美体验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一定要突出音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所谓"音乐氛围"通俗地说,就是音乐气氛.良好的音乐氛同应该是愉快的、活跃的、轻松的.  相似文献   

14.
不可否认,音乐与文化关系密切.让学生在音乐课中感受音乐、享受音乐、体验音乐,是音乐的教育内涵.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音乐素养水平,让音乐与审美教育和德育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让音乐与文化紧密相融.  相似文献   

15.
非洲音乐文化是黑人文化的生根组成部分.非洲黑人音乐文化在欧洲音乐文化的阴影和夹缝中顽强地生根、发芽,直至放出绚丽的光彩.其对南北美洲音乐文化发展影响颇深,并在与其他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产生出更多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南北美洲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都深深地打上了黑非洲音乐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6.
本土音乐加入到音乐课堂中,让学生更充分的体验了本土音乐的坚实情感,加深了他们对家乡的亲切喜爱之情.本土音乐在音乐教育事业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将本土音乐加入到音乐课堂中这一做法,发展并且弘扬了当地的文化及风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来的其他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剧烈影响.本文就本土音乐融入中学音乐课堂展开讨论,并且提出了几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希望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善本土音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贝多芬曾说过:“音乐能使人迸发出心灵的火花.”可见音乐的力量有多大,它足以改变很多人.音乐教师是否想过,学生需要音乐正确的引导,与音乐展开心灵的对话.所以,我觉得音乐教师不能为了上课而上课,应该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启迪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社会音乐文化传播与学校音乐文化教学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学生的音乐审美需求与学校音乐审美导向之间产生了冲突,影响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课外自学是连接学生生活世界音乐习得与学校音乐教学的一座桥梁.教师应拓展中学音乐课外自学的组织与指导,来调节二者之间的冲突,进而促进中学生的音乐学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在国际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对中国音乐发展的所思所想.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多元音乐文化的国家,有得天独厚的音乐资源.可是,由于中国音乐教育一直是以"西方音乐中心"为基础的,而中国音乐作为世界音乐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部分,面对国际多元文化音乐的发展,中国音乐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所以必须先增强学习本国音乐的意识.不管是社会音乐教育,还是学校音乐教育,都应该站在中国音乐基础之上施教于国民.多向唤醒、多向学习、多向教学,以实现中国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做到立足于中国音乐面向世界音乐,最终实现人类音乐文化共享.  相似文献   

20.
音乐离不开节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音乐节奏感是十分需要的.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