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是就是这重之又重的部分却让学生畏惧,教师头疼.教师难教,学生难写成了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一写作文就犯难,无话可写,胡拼乱凑,词不达意,没有真情实感,要谈不上语言优美,韵味深远.而教师面对学生千篇一律,没有任何创造性的作文更为头疼,修改起来兴味索然,味同嚼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然而一提起写作,很多学生尤其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更是愁眉苦脸,他们总感觉写作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很多语文教师对于写作教学也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小学生的写作之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知道如何去写,也就是说看到了一个写作题目之后,不知道从何处下笔,甚至都不知道这个  相似文献   

3.
提起作文,人们都知道那是写文章。可对于老师来说,教学生写文章,那是最感到头痛的事情。在语文教学中,写作它既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是我们教学的难点。作文难,难在其花费时间多,效果不佳。不少人读了几十年书,还是不知道怎样写文章。  相似文献   

4.
王艳辉 《成才之路》2014,(14):66-66
语文老师如何教作文,学生怎样写作文,一直困扰着很多师生。有什么样的好办法来化解作文的"难学"和"难教"的问题呢?这也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发人深省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写作才能,化解教师的难教,需要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到作文,教师感到头疼,学生也觉得害怕。教师不知道怎样来教,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作文的教与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块瑕疵,难以美化、修补。甚至有些语文教师草率地认为写作根本不需要教,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赋,教了也没有多大的进步空间,所以将作文课单调地上成了学生的写作课,也有不少的学生认为只要上课听一下教师的写作要求就可以了,下课后根本不需要去学习写作,所以将写作当成了纯粹的凑字活动。这两种态度都是相当危险的,严重地阻碍了作文教学的发展。其实作文教学并不一定在课内,课外也有许多弥补写作的方法,而且要比课堂有趣得多。本文从阅读名著,积累词汇;关注生活,积累素材;向往荣誉,挑战竞赛;勤写日记,互批互改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也是教师和学生最担心的部分。有时,高考作文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高考语文的成功与否。每个学生都知道高考作文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应对,不知道怎样增加自己作文的得分点。一、写作教学现状高考作文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个人发挥空间,题目自拟,体裁不限,立意自选。但是,这也让很大一部分学生甚至教师有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学生自认为平时的写作练习对高考写作没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语文教学的进程:字、词、句、段、篇、章,就可以说明我们整个的语文教育过程,实际上都是为写作打基础.因此,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重视作文教学是每一语文教师必需的教学态度.但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却又令很多教师感到头疼,认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不容易的.教师感到教学难,学生感到写作文更难,有的学生把作文课说成"作难课",就足以说明作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据笔者的经验,学生最常反映作文难写的主要原因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不会表达、词汇不丰富、不愿意写等几种毛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相似文献   

8.
当前,作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非常头疼.学生认为作文难,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点:一是难在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什么,平时疏于观察,生活积累太少,缺乏写作素材;二是难在不知道该怎么写,阅读量小,构思不出框架,把握不了表现形式.如何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掌握习作技艺,让学生能开阔思路,放开手脚,快乐、自由地描绘自己的童心世界呢?据此,在习作指导中,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为语文教师示范写作,是提高职中写作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一、示范作文的必要性职中语文教师带头写示范作文,是由职中写作教学的现状决定的。目前职中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比较低,要完成写作教学的任务,难度比较大,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有计划地教学生写作。教师经常写示范作文,既可以增强直观性,又可以沟通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还可以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看到自己写作成功的希望。教师写范文,也是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需要。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你要知道作文的甘苦,就得亲自去试一试;你想给学生切合实际的指导和指点,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往往视作文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提到作文,许多学生唉声叹气。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是每一个中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朱前山 《文教资料》2013,(26):33-3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某些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最大原因是缺乏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因此,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意写作文.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文章认为只要将写作目标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学生的作文就一定有话可写.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学生不情愿甚至害怕写作文的现象。学生作文难主要是由于囊中无物及应试作文,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创设写作情境、增强学生的作文成功感,以此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并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以此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中因为不知道如何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导致作文写作存在"无米可炊"与"有米不会炊"的问题。因而,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其写作内容常脱离生活实际,难见充满生活气息和真性灵的文章。语文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在低效的困境中徘徊不前,教师怕教作文,面对学生的东拼西凑,束手无策,作文成了"历史性"的问题。面对作文教学难的现实,笔者从巧用语文教材资源来谈怎样教会学生写作,怎样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怎样让作文教学变容易。  相似文献   

15.
刘立果 《学周刊C版》2014,(11):174-174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作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小学语文中的作文对于小学生学好语文课程以及为将来写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占据半壁江山,其中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为写作来服务的,归根到底语文能力最终还是在写作上面来体现.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作文的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方面提不起兴趣,对于写作不知道如何下手.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来做好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难的原因,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叶美丽 《考试周刊》2012,(52):52-53
"作文难,难作文",这不仅是学生害怕作文的一句口头禅,而且是语文教师力图破解的难题。大多数学生认为作文是一项很难的心智活动:没什么可写、不知该怎样写、如何才能写好。因此,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拓展作文教学思路,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最让老师头疼的便是作文教学,学生觉得写作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提笔不知从哪个方面写的问题十分严重,教师在批改的时候更是不知学生所云,也不知道学生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学生写作兴趣的低下,导致写作出来的东西质量一般,因此,改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只有改变教育方法才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作文学习有一个质的改变。1.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我们在看到现在小学作文水平普遍不高、作文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作文难是当前课改的一大阻力.作文难的关键是教师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尤其是全班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语文教师要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20.
很长时间,提高中专学校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一直是一个难题。而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的方式主要是作文,而作文又占各类语文考试中重要的比重。但是很多学生对作文写作很犯愁,主要表现为:不知道写什么,知道写什么了但不知道如何表述,有的心有千言万语,情感波涛澎湃,但只能会意,不能笔传。所以重视语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笔者在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了一些心得,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