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课程理念看,语文植根于人文精神。人文中国,礼仪之邦,自有其人文精神在;灿烂文学,自古以来,自有其人文精神在。教育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一千多年前,我国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教育既要承担起“教书”、“授业”的责任,又要“育人”、“传道”和“解惑”。  相似文献   

2.
马晓燕 《新疆教育》2012,(8):118-118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这三条,归根到底是教书和育人的两个方面。教书和育人,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教育过程。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学中我从不放弃每个细小的育人环节,寓教育于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不仅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还应肩负起塑造学生心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任。在语文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更有利于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语文教学历史悠久,自有优秀的传统,但陈旧的积淀也相当深厚,如果对传统教学论进行辩证思考,有些负面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如韩愈先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权威说法,把教育机械地分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大  相似文献   

5.
贾丽 《青海教育》2010,(11):24-25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很好地完成“传道”的任务,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凸显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每篇课文的教学之中,准确把握寓于文中的“道”的内涵,在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上,以优秀作品的真实情感熏陶学生,  相似文献   

6.
<正>自古以来,教育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这句话的语言逻辑来看,传道为重,授业次之,解惑最次。同时,这也说明了教育的复杂性。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授,更是对人格的培育。任何教学主张最终都应该归结到育人上去,不然都将走向实践的失败。薛海兵老师的"格调语文"就是如此,从教学主张、教学特征、教学策略等方面无不体现了他独有的育人理念和育人实践。  相似文献   

7.
从"知识型"教师到"生命型"教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韩愈把教师的职责定为“传道、授业、解惑”。古代社会,教育主要是伦理道德教育。“文以载道”,当时的知识主要是伦理道德知识,而非科学技术知识。这样“,传道”其实也是通过“授业”来进行的,教师的“授业”本身就是传道。所谓的“解惑”,也就是解决“传道”和“授业”中学生的疑惑,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道”,掌握“业”。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三件事,最终就统一为一件事:“授业”。“授业”乃以知识为对象,以掌握知识为教育的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在“授业”中完成“传道”的任务。这是一种典型的…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从国运兴衰 ,民族复兴的高度阐明了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 ,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古人曰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精辟地道出了传道和授业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两者相辅相承 ,起到两全其美的效果。作为教师肩挑两副重担 ,但主要是利用教学阵地发挥好既要教书 ,又要育人的作用。笔者认为 ,一名语文教师 ,尤其要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 ,突出教书育人。“文以载道 ,文道结合” ,对此说的见解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但我始终恪守 ,将其作为教书的准则。据此 ,在多年的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性是它的本质属性。与传统的语文工具性的理念相对照,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深刻感悟能力,在情感熏陶中体现人文色彩。面临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现状,要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笔者愿以拙作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德育渗透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杨薇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古人施教,首推“传道”,即重视德育。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书,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且要“育人”。物理教学同样具有这个任务。一、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伟大导师列宁指出...  相似文献   

11.
教师被世人称 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家知道,社会各行各业,各界人士,都无不从“传道、授业、解惑”中获得谋生之道、处世之理。 然而,师者传道正确,授业精通,解惑无误,而学者道德高尚,诗书广进;师者授业不传道,忽视灵魂铸造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杨姝 《考试周刊》2010,(28):224-224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地突出了教师只有有“道”.才能传道,只有切实地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和文化知识修养,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这也是小学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可以这样断言:在高校,很少有教师不记得唐代大文学家、教育家韩愈对教师所下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所肩负的传道、授业、解惑三大任务可归结为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当牢固确立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有人认为 :“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班主任的事儿。”其实不然 ,《礼记》中说“师也者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韩愈则把教师的任务归结为 :“传道、授业、解惑”而不仅仅是“授业”。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 ,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种种观点都主张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可以这样说 ,人类自有教师职业以来就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两付重担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从来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教书匠” ,因为“教学永远具…  相似文献   

15.
教育本身包括教学和育人两个方面。正如唐朝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一文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将传道的任务放在首位,要求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现如今,教师更应担负起教书和育人并举的双重任务。而语文教师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就,一个做教师的人,应该对学生传播做人的道理;教授赖以生存的技能;解答迷惑不解的问题。教师的工作中,“授业”、“解惑”固然重要,然而最重要的应该是传播做人的道理。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人,实际上,“授业、解惑”是教书,“传道”为育人。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育人工程,关乎着民族的未来。教师的学术水平的高低和品德的好坏,决定着国民的素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表明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文章从教师的劳动特点,阐述了教师不仅要"学高"还要"身正"。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语文课程的性质、特征及其教育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靳健 《教育研究》2006,27(2):74-77
从课程特征的角度看,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经历了“诗教课程”到“文教课程”的演变历程。以和谐为中心,在自求、自省、自克、自成中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是诗教课程的核心理念。以教师为中心,传道、授业、解惑是文教课程的核心理念。分析我国古代语文课程的性质、特征及其教育功能,对今天的语文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其能力的重要渠道。以往的教学一直延续着“传道、授业、解惑”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而如今的“启发式传道、灵活性授业、自主中解惑”则能更加体现新课改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育"本身包括"教学"和"育人"两个方面。正如唐朝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一文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将"传道"的任务放在首位,要求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现如今,教师更应担负起教书和育人并举的双重任务。而语文教师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