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求新之法可谓多矣,笔者在此聊举几法,以供同学们参考。一、反常搭配。“中规中矩”地遣词造句,自然无可厚非,但有时如能打破常规,反常搭配的话,倒也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审美效果。如:“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嫩的诗词。”(王女微《等待》)“朵朵”和“鲜嫩”修饰中心语“诗词”,初读,使人感到不合常理。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朵朵”和“鲜嫩”与前面的“池畔”“荷塘”协调一致,营造了清新幽美的意境,扩大了诗句的容量,富有韵味。又如:“不在乎/吃什么/只是/嚼嚼阳光。…  相似文献   

2.
苏童在小说创作中常常喜欢打破词语搭配的惯例,超越日常语言的规范。其小说词语的反常搭配有:句子成分多重并列;主谓反常搭配;动宾反常搭配;定中反常搭配;定状位移的反常搭配;通感式的反常搭配;相互矛盾的反常搭配等,这些手法的运用展示了苏童语言实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意思是说,文章最能感动人的是“情”。作为写作者为了使自己的文章能打动读者的心,就要让文章的感情醇厚如酒。如何加大文章情感的浓度,并使之强烈化、鲜明化、深沉化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寄情方法。 一、反常合道,融注深情。苏轼在《诗人玉屑》里说:“为文以反常合道为趣。”“反常”,即违反常情;“合道”,合乎理义。这种以矛盾求统一、以反常而得其佳胜的艺术写作手法,就是反常合道。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多,如乐极流泪、悲极狂笑,似乎是矛盾的,但现实中却常见,而且正由于反常,往往感情更为深挚真切。因此,写作中运用这种艺术手法,更能融进  相似文献   

4.
交际言语的线性序列,是由词与词按照一定的组合形式组织起来的。这一序列中的词语搭配,不仅要遵守语法规则,而且要符合词汇的语义特征,即符合语言表达约定俗成的习惯。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人们常常突破语义搭配常规,有意背离词语表达习惯,把本来“无线”的词语凑到一起,创造出一种超乎寻常、别有情趣的意境。这便是本文论及的英语词语的反常搭配现象。一、反常搭配的几种类型1、描摹词语的“张冠李戴”描摹词语包括描绘事物特征和摹写人物情状的词语,它们各有分工,分别修饰具有某种持性的人或物。在英语中,摹…  相似文献   

5.
H_2S在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物质,它的性质是各类考试的“热点”.现作以下分析,可略见其性质的特异性和多变性.(一)定性角度看,它具有能打破人们思维定势的若干“反常”性质.这些丰富多彩的“反常”性质更能启示人们的思维.1.酸性气体之间一股不反应.但H_2S反常,如:2H_2S SO_2=3S 2H_2O2.酸与酸之间一般不反应.但H_2S反常,如:①2H_2S H_2SO_3=3S↑ 3H_2↑②3H_2S 2HNO_3(稀)=3S↑ 2NO↑ 4H_2O③H_2S H_2O_4(浓)=S↓ S0_2↑ 2H_2O  相似文献   

6.
一篇好的作文 ,不但结构要完整、材料要翔实 ,还要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这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一手段。只有语言准确、贴切 ,才能自如地抒发感情、发表见解。而我们同学的作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容易出毛病 ,常见的如下 :一、词语搭配不当一是在语法上搭配不当 ,如“他终于悔悟了错误” ,“悔悟”不能带宾语 ,可改为“承认”或“认识”。二是在语义上搭配不当 ,如“他继续两届获得奥林匹克竞赛冠军” ,“继续”就应换为“连续”。二、修饰语与被修饰对象不吻合如“隔壁的老爷爷身患重病 ,不幸夭折” ,句中由于对“夭折”的含义不能准确把握 ,出现了误…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歌常常通过“色彩的超常组合”“色彩的反常搭配”“环境色的渗透’’“虚色的妙用”来表情达意。和意象、诗眼、炼字一样,诗歌的色彩美也是高考热点。  相似文献   

8.
通常情况下,量词和中心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一枝花”不能说成“一根花”,“一匹马”不能说成“一只马”。但是,在文学语言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量词的“张冠李戴”现象,这些现象看起来不合情理,但往往能产生特殊的修辞效果。如:  相似文献   

9.
助语言出彩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一种:超常搭配。所谓超常搭配,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巧妙、反常地搭配词语,这种搭配看似违背了常规,  相似文献   

10.
陈平 《现代语文》2006,(1):126-126
所谓“矛盾”,或称“柢牾”,是指遣词造句有意打破搭配常规,用一组前后意义矛盾或不协调的词语互相修饰、限制或搭配,以形成强烈对比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源于古代希腊语“oxynloxon”,意为“敏锐的愚钝”。这种表达法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如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奥赛罗轻信谗言,错杀了无辜的妻子,但他认为自己维护荣誉的动机是正当的,因此他说:“要是你们愿意,不妨说我足一个正直的凶手。”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两人幽会,离别时朱丽叶对罗密欧说;“离别是这样甜蜜的凄清,我真要向你道晚安直到天明!”“正直的凶手”和“甜蜜的凄清”,都是矛盾的组合,但这样的组合却因反常而有意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同义词辨析     
1.say/ speak/ talk/ tellsay一般作及物动词用 ,着重于说话的内容。它的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或直接引语、间接引语等。speak指说话的能力和方式 ,而非内容。作及物动词使用时 ,常以某种语言为宾语。作不及时动词时 ,常见的搭配形式有 speak of/ to。 (注 :婴孩学说话一般可称作 speak,而不用 say。)talk常与 about/ of/ to/ with等搭配。talk强调两人之间相互说话 ,故常译作“交谈、谈话”。tell意为“讲述”“告诉”,其后常跟双宾语结构 ,如 :I told him myname.(I told my name to him .)作不及物动词时 ,常与 of/ about搭配 ,表示“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有炼字的传统,讲究“一字见境界”,有时这一个字,恰好是一种色彩。诗人通过“色彩的超常组合”、“色彩的反常搭配”、“环境色的渗透”、“虚色的妙用”来表情达意,这在古典诗词或散曲中极为常见。和意象、诗眼、炼字一样,诗歌的色彩之美也是高考命题人青睐的热点,请看:  相似文献   

13.
宋代散文大家苏轼说:“文以反常合道为趣”。 所谓“反常”,就是出乎人们一般的常情、常理,一反常规,一反常态而行之。是写人物的反常之举,写故事的反常之情、反常之理,以深化文章主题,强化作品艺术效果的一种写作技法。古人所说的“写反面”,“反其意而用之”,现代作家所赞赏的“反弹琵琶法”都属此例。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词语都有一定的语义特征 ,这些特征规定了它只能和哪些词语搭配 ,不能和哪些词语搭配 ,从而构成一定的逻辑制约和语法规则。如动词“吃”要求含有“动物”义素的名词作它的施事格 ,要求含有“食物”义素的名词作它的受事格 ,这是合乎规则、合乎逻辑的正常搭配。而在修辞上将两个语义特征互不相容的词语搭配在一起 ,就叫“超常搭配”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爱着您的爱 ,幸福着您的幸福”等。这种搭配由于打破了语言的线性组合规律 ,不合逻辑、不合语法 ,造成了独具效果的陌生化现象 ,从而在语言接受上具有多方面的审美意义。一、…  相似文献   

15.
交际言语的线性序列,是由词与词按照一定的组合形式组织起来的。这一序列中的词语搭配,不仅要遵守语法规则,而且要符合词汇的语义特征,即符合语言表达约定俗成的习惯。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人们常常突破语义搭配常规,有意背离词语表达习惯,把本来“无缘”的词语凑到一起,创造出一种超乎寻常、别有情趣的意境。这便是本论及的英语词语的反常搭配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试图弄清能进入“很 N”框架中的名词类别,以及这些名词与程度副词“很”组合时,人们的认可度如何。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探讨:1)名词是否直接受程度副词修饰,这一语法现象在学术界的表述是怎样的。2)与“很”搭配的名词主要有哪些类,这些搭配有没有层级性?人们的认可度如何?  相似文献   

17.
从定语与中心词的搭配关系看,定中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合常规搭配的定中结构,另一种是超常规搭配的定中结构,如“岁月的珍珠”、“记忆的底片”等。用“岁月”限制“珍珠”、用“记忆”限制“底片”,是不合常规的,并且近似荒诞。但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是言简意深、蕴含丰富的警语,在文学作品特别是在诗歌中,有它广阔的地盘。本文  相似文献   

18.
金秋的田野     
金秋,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如雪一般的白云。一群大雁“喔哦喔哦”地叫着,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道了一声再见朝着自己能生活的地方远远飞去,它们多么希望能在这美丽的地方生活。田野里,到处都是金灿灿的,农民们看见这美丽的景象,心情多么欢畅。  相似文献   

19.
细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如饮醇酒,似品佳茗,常常给人以无穷的回味,特别是在语言变异手法的运用上,更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超常搭配大家都知道,遣词造句要注意结构上密切相关的词语之间在逻辑事理、语法规律、语言习惯上的搭配关系,避免犯搭配不当的毛病。这是就词语运用的常规来说的。从词的变异形式说,又有时根据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越出常规,通过反常的、奇特的搭配来取得某种引人注目的修辞效果。鲁迅作品中常常运用这种形式。如:  相似文献   

20.
一、动词的搭配及其变通译法。大家知道,动词的本义是“站”的意思。如:(一位教师站在那里。)动词的本义是“给”的意思。如:(请给我一本书。)但是,这两个动词除了它们的本义之外,还可以和很多的词搭配在一起,表达出各种不同的转义(即引伸义)。现将动词的搭配及其各种变通译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