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主要表现在开拓儿童心理研究、开拓个案心理研究、开拓本土心理测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我国传统历史研究观状,提出了历史研究中的心理探析法,进而分析心理探析法的具体方法、适用范围、原则及作用,试图为历史研究开拓新领域,启迪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社会心理能力的培养。课堂心理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着重分析了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因素,及其如何优化的途径,开拓了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新领域,对于教师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开拓新市场的营销实践中,只要我们找到了拉进客户心理距离的办法,就可以说,本次市场开拓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在市场营销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运用"五缘法",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打开市场之门。  相似文献   

5.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我校作为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系统》,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幼发展性心理辅导研究》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应用与推广研究》,以及国家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6.
王田葵 《零陵学院学报》2014,(2):198-199,205
谢筱冬教授新著《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心理与视觉互动》,针对自己多年视觉艺术教学中的难题,就视觉互动的产生、形成以及各类视觉传达设计与视觉心理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开拓中国书法绘画研究的现代视域提供了难得的范式。以西方视觉心理与艺术形式理论来看中国书法的深层特质,必然超越传统的体悟隐喻思维定势,发现中国书法学核心问题,心画互动省察中国书法本质。  相似文献   

7.
冯特的《民族心理学》包括四个主要部分 :原始人 ;图腾制度 ;英雄与神的时代 ;人性的发展。冯特的民族心理学研究为心理学开拓了一个十分广阔、亟待开展的新领域。受冯特研究之启 ,我国心理学家在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做了许多民族心理的实证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仍存在民族心理研究底子薄 ,研究人员少 ,研究条件差等诸多困难与问题 ,这既不利于民族心理学的发展 ,也不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对于一个民族大国而言 ,民族心理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育心理学在我校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上海师范大学首任校长、著名心理学家廖世承教授曾撰写我国第一部教百心理学专著,我校老一辈著名心理学家燕国材、李伯黍和吴福元教授对非智力因素、品德心理及其心理测量的研究蜚声国内,初步体现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情性特色。后经卢家楣、岑国桢、顾海根等教授传承开拓,逐步明晰了情感取向的三个专业方向:情感教学心理、品德心理与社会化、健康教育心理,并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形成特色地位,2003年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团队有7名教授(其中3名博导)、8名副教授,共20名教…  相似文献   

9.
宋文翠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1):54-57,81
心理战术是指在战争中于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利用对方将领的心理因素制定的一系列影响、制约甚至控制对方心理和行为的谋略和方法。《三国志演义》关于计谋描写的最重要的特征是集中展示战争中将帅间的心理之战。它开拓了一个研究兵家智慧、研究人的心理奥妙的新领域,尤其是揭示了战争中将帅的个性因素影响历史进程甚至决定历史形成这一深刻的社会命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它不仅影响了教育的办学体制、人才规格和质量,同时还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伦理观念和文化观念等产生冲击,认真分析和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教师的社会心理倾向,了解和掌握其心理...  相似文献   

11.
石红君 《成才之路》2020,(10):42-43
深度剖析流动儿童的语文学习问题,找准相应对策,能对流动儿童的语文学习问题进行有效矫正。语文教师要按摩流动儿童的学习心理,引导流动儿童的学习行为,重视流动儿童的学习评价,为流动儿童消除一些心理障碍与困惑,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语文学习问题的矫治,必将让流动儿童的语文学习场域成为生命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其数目庞大,且大多生活在农村地区,不仅生活物质条件匮乏,还承受着由于和父母长期分离所带来的心理发展需要的匮乏,以至于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探讨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可以为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使留守儿童的心理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世界心理学正面临着本土化议题的不断挑战,随着西方主流心理学解释力的下降以及与生活现实问题的相互分离,心理学界正在呼唤心理学本土化,中国心理学也顺应时代潮流,加入了心理学本土化改革的大潮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心理学研究的框架,开展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将中国心理学赋予中国的文化内涵,将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未来取向。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的创新可以是理论上的创新,可以是方法上的创新,还可以是技术上的创新,这种学术创新其实就是心理学理论重构。对中国心理学文化根基重新评析和释义是心理学理论重建的重要学术资源和创新资源,也是现代心理学建设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启示和借鉴之源。从20世纪科学心理学与中国心理学传统的关联与互动中,或许能找到心理学文化理论创新的精神与资源。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中国文化心理学进行界定,认为中国文化心理学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当前形势下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具有四点重要意义,必须应用"一导多元"的方法系统来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心理语言学和教育心理学界,语音意识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为此人们在不同理论观点的引导下,实施了不少有意义的研究。文章正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影响学习者的汉语语音意识的因素。文章发现,母语差异和汉语水平高低是影响学习者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这两个因素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汉语水平低的学习者受母语差异影响小,而汉语水平高的学习者受母语差异影响显著。此外,通过对语音意识作业的详细分析,文章还发现学习者的汉语音位意识发展较早,这一点不同于汉语儿童的语音意识发展顺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有心理学思想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争论中国古代有无心理学思想的缘由主要有二 :一是中国古代本无“心理学”这一概念 ;一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意义的心理学不是从中国文化传统中诞生的。为了论证中国古代本有心理学思想 ,文章总结了两种论证方法 :一是内容相似论证 ;一是基本问题论证 ,并作了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心理学是研究语文教育领域中的各种心理现象、特点和规律,探索语文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为语文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它经历了解放前模仿引进西方心理学研究的起步阶段,建国后至1980年代初实验与理论探索发展阶段,以及1980年代后的系统研究阶段。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语文教育心理学具有注重实证研究的良好传统,基本建立了学科的理论体系,推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心理学与语文教育结合不紧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不紧密、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联系不紧密、与新课程改革联系不紧密等不足。针对以上问题,进一步完善学科理论体系、注重实证研究、针对各学段学生加强语文学习心理的研究、面向实践研究解决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新问题等,应是语文教育心理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s were interested in ways to promot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y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area of mental testing.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Chinese focused on behavioral psychology, and the field suffered a great setback during Mao’s Cultural Revolution. However, more recently, psychology has received government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sts in China today are rapidly developing the field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This paper puts Chinese psychology in historical context and describes many current practices and needs regarding counseling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20.
书写作为一种言语活动形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本文借鉴中西方的一些现点,尤其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俄语书写的心理机制做了一个初步的探讨,并对中国学生俄语书写的心理机制做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