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鷟《龙筋凤髓判》一书的性质一直存在分歧,对其编辑体例进行梳理,认为其体例特点“胪比官曹,条分件系”和“类事属词”,确实形同类书。但由于张骛的本意是“取备程式之用”,具有一定的创作范式的目的,这又决定了他在判理和文学手法上发挥才智,使之成为具有创作个性的集部作品。  相似文献   

2.
唐代判文献在宋元时期的书目中多有记载,明代以后除张黛、白居易的外却基本消失殆尽,对其存佚细致梳理,可以看到唐人判集在后代流传的实际状况。《全唐文》所收拟判大都从《文苑英华》辑入,然二者拟判龃龉之处也甚多。  相似文献   

3.
“判”是唐代科考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凡欲入仕为官或继续为官者,必然要与“判”发生关系。《百道判》虽是白居易参加“书判拔萃”试前的虚拟性习笔,但其中所反映、思考的问题,诸如家庭婚姻、科举教育、丧葬礼仪、为政之道、军界生活、品行操守、触律犯禁等,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较大的学术价值,且是透视白氏早期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在宋代,未嫁女依法享有奁产权,在数额上规定为男子聘财的一半。因家族成员企图侵夺奁产而发生的诉讼在《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有相关记载,透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南宋家族关系感情冷漠的世风民情,名公们情理法兼顾的司法审判风格,以及女性勇敢进行司法维权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了解南宋法律与社会提供一个视角和侧面。  相似文献   

5.
唐代科举非常重视试判。作为考察吏能的文体,并不似唐代杜佑所说专以难人为能事;判题本身被赋予了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目的,文人政治下受尚文风尚的影响,在判体文中,吏能主要表现为学问精通、文章美丽。  相似文献   

6.
判文起源于先秦,在唐代盛行,并出现了与小说融合的趋势。在唐以后,判文与小说不断融合,形成了古代小说重要流派——公案小说。判文与小说的融合存在着必然性,从内部原因来看,判文和小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从外部原因来看,唐代科举选士制度对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判文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判文以不同的姿态融入小说,促进了小说文体的成熟。判文和小说融合初期,有以判文为主导来结构小说的过渡形式;融合的成熟阶段,产生了判案为故事情节的公案小说;在其它类型的小说中,判文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书谱》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意义,被书法界公认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一部书法论著。黄源老著的《书谱译注》由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关于《书谱》的总论;后者是《书谱》的译注,一字一句都有精妙解释。两部分交相辉映,堪称双璧。  相似文献   

8.
作为初唐时期为科举服务而创作的判文,张鹜的《龙筋凤髓判》有着强烈的文学特征。其以骈俪之体写作,有意追求藻饰,讲求对偶,很有自己的文学个性。  相似文献   

9.
北苑茶书是宋人细致研究著名的北苑贡茶而著成。北苑茶书中记载了当时对茶树品种的认识,分析了生长环境和茶园管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北苑茶书还详细记载了制造北苑茶的采、拣、蒸、榨、研、造茶和过黄等工序,研究了制造时的弊病。北苑茶书中最著名的《茶录》首次全面提出茶的品评标准,并细致总结了烹试方法以及茶具。  相似文献   

10.
同种书的界定是图书馆文献采访、编目中的重要内容。同种书主要有四种类型。在图书馆文献分类、编目及其著录过程中必须遵照分类编目的有关规定,同时尽量使同类书集中,方便读者查询利用。  相似文献   

11.
唐代令史、书令史,品居“流外”,职位卑微,为士人所不屑。唐代令史、书令史仅在唐中央文官机构中设置,品秩分布在从流外勋品至五品这五个品级上,在不同的官府中其品秩不同,书令史的品秩低于令史。令史、书令史作为“主典”之一,具体负责公文的办理。令史、书令史的选拔通过流外铨和逐级迁转来进行。令史、书令史之考课分为年考和任考,考满后可以入流内叙品而成为流内官。唐代令史、书令史有俸钱和禄米,但并不丰厚。在政治地位上,令史、书令史也没有享有太多的政治特权,其职掌繁重,但总体上处于受歧视状态,社会地位并不高。  相似文献   

12.
高级足球裁判员临场执法错漏判因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调查访问法及问卷调查法,对高级足球裁判员临场执法的错漏判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发现,裁判员的体能自信心、抗干扰能力、运用规划能力等7个因素为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翁洲走书是舟山群岛一个传统的曲种。奠基人是镇海人安阿小,其徒弟沃棉定是翁洲走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2001年12月,翁洲走书《卖木梳》发表在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曲艺》刊物上,翁洲走书在全国扬名。2007年,翁洲走书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文章着重就翁洲走书的发展历程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太史公书》即《史记》,是历史化的结果,然而其本身却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书中体现了因情生事的创作原则,反映了作者的心理历程和情感理想。从这个方面来说,《史记》实为一部伟大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5.
篮球裁判员是篮球比赛的执法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其职责是为比赛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保证比赛正常、有序、精彩地进行。现代篮球运动的激烈程度越来越高,而且错综复杂、变化莫测,对裁判员判罚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此,笔者探讨了影响篮球裁判员正判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体育人类学的视角对江永女书文字符号与鸟图腾崇拜艺术,江永女书文字中的歌舞文化及歌舞鸟图腾文化展开了多元的考证与思辨,旨在通过女书文字的历史考证形成对江永女子体育文化的整理。研究认为:女书字符中的"鸟型"造字现象与古越人的鸟图腾崇拜具有精神上的继承与贯通,是古越文化的孑遗和演变;女书文字符号显示了鸟、人、神三位一体的微标性鸟图腾图像;女书具有典型地域性、群体性、标志性的文化基调,诠释了江永妇女生活的群体意识、社会地位和性别意识,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我国妇女的文化自觉和精神慰藉;以体育游戏为题材是江永女书歌舞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女书"歌舞"造字艺术起源于对鸟图腾的崇拜;女书文字在自我建构与被建构博弈冲突过程中实现双向的流动、传承与文化变异,只有克服现代文化的话语霸权和知识暴政,探索历史和现实语境下女书歌舞艺术自身传承的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女书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和人性关怀,才能形成对江永女书歌舞艺术展开原生态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7.
《城口厅志》应只有一种版本,即刘绍文主持的道光24年刻本。所见三种印本中,四川本印刷时间更早,书版的毁损程度较轻。城口本、重庆本印刷时间约晚50年,书版的毁损程度较重,但印刷质量较好,内容更完整,并增补有少量光绪年间的材料。城口本中的补正出自近人,讹误较多。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新知识、新术语输入和中西日文化互动过程中,清末民初的汉文西书始终都是一种重要的文本载体。鸦片战争后,西方经济学主要通过书籍、学校、报纸杂志三种途径传入中国。因此,在梳理19世纪初以来西方经济学在中国传播情况的基础上,有必要对银行、商务、资本和市场等主要经济术语在汉文西书中的变迁演绎进行较为深入的考析。  相似文献   

19.
《汉语史稿》中对“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中的“虞”,对“及将币之日,执书以诏王”中的“书”,对“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中的“遏”的解释不是太恰当,经考证,应分别作“欺诈”、“礼书”、“用尽”更为切合本意。  相似文献   

20.
“书如其人”作为书法艺术批评的基本方法 ,渗透着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书如其人”提倡人品、书品兼修 ,德艺双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书如其人”的复杂性 ,用伦理学的观念代替艺术审美 ,不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因此应以书论书 ,论书可以及人 ,人以书重 ,确立辩证的科学的“书如其人”艺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