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开创"城校企"模式,构建"城校企"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践平台、"城校企"模式校企合作育人平台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城校企"模式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成果、校外推广和社会影响几个方面论述"广西汽车城"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为同类学校校企合作模式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龚云飞  任丽娥  庞琨 《文教资料》2013,(14):115-117
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其灵魂是真理追求,本质是创新。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学生培养中,不断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完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具备学校特色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以"共生"理念和学校特色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模式,从理论梳理、政策和制度建设及主要举措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课程是学校的产品,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提升高职课程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中的《轨道施工技术》课程为例,从"与谁合作"、"合作什么"、"怎么合作"三方面详尽阐述了校企共建课程的内容及实现途径,并且在教学实践中验证了共建课程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传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实践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适应学生培养方式及学校特色的发展,需要在剖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面向校企深度融合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培养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新模式。通过对现有非全日制硕士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校外实践基地构建为目标,从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基地合作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思考和探索培养方法,并以此为契机,考虑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优势互补,以项目为驱动,以实践带动,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以协同育人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引领,以学科专业为核心,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导向的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  相似文献   

5.
李加旺 《广西教育》2013,(11):107-108
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民族陶艺专业建设为例,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应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技能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从而使特色专业办出特色,形成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连电子学校位于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为重要支柱产业的辽宁省大连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上,结合地区经济特色,不断完善、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形式和内涵,形成了一套"引企入校"、"校企合一"、"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了社会需求,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华北电力大学的优良传统,是学校主动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服务社会、区域及行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人才、智力、信息资源,通过紧密的校企合作,准确把握企业发展脉搏,捕捉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并且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凝练和发展学科特色和办学特色,增强了学校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梁裕 《高教论坛》2011,(9):13-15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是当前职业院校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以企业技改项目与学校教改项目为载体,整合校企双方资源,探索构建了"双项目双向介入"校企合作机制,较好地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及培训。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深化校企合作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实施"十个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内容与方法,提高了一体化办学办企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0.
“引厂入校”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职业院校办学特色,提高了教学质量.为适应新时期下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校企合作,引厂入校,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在办学方式、高技能人才定位、课程建设与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