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84年9月,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的莫言,终于圆了他多年的大学梦,然而,“军艺”的学习也成了莫言文学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刊载于1986年《人民文学》第3期的《红高粱》给莫言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文学思潮对其的争相命名,构成了《红高粱》最耀眼的一道光芒。论文以80年代文学生成的视角,具体考察《红高粱》诞生的过程,试图从纷繁复杂的“红高梁”现象中,厘清《红高粱》的创作意图以及莫言与80年代高潮迭起的军事文学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其创作困境、策略以及其与80年代文学思潮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收获》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作家叶开说:"莫言的作品大多喜欢,而我最喜欢的是《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在叶开看来,莫言的书中,对社会不公正的抨击最具代表性的是《天堂蒜薹之歌》,对人性尊严的呼唤如《蛙》。如果是第一次读莫言的书,叶开的建议是《红高粱》。有评论说,年轻的一  相似文献   

3.
《红高粱》不管是作为小说还是电影都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就,虽然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取材于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但是两者却有着诸多的不同.运用西方形式主义陌生化的研究方法,在时空畸变视角下,从结构方面比较两者的不同,探索电影《红高粱》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4.
张俊 《教育文汇》2013,(2):42-43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中节选了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中的一段文字——《罗汉大爷》。学生都说非常喜欢这篇课文,但又认为文章语言“粗糙”,有些语句甚至有问题。  相似文献   

5.
浅论《红高粱》的文化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高粱》作为莫言的成名作,创作于八十年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文化大碰撞时期,代表着当代知识分子人文主义精神实践的一部分,浸淫着厚重的文化蕴含。《红高粱》中所呈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具有主体体验的功能,乡土文化对于西方来说充满了神秘性,另外,母题的传承与创新使得作品更具故事性。对《红高粱》文化的阐述,有助于读者从宏观上对莫言作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6.
自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莫言的作品在英语世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红高粱家族》是莫言最具代表性的乡土文学作品之一,其中大量运用山东特色方言,富有地域生活特色,充满生命活力和想象力,极具创造性。乡土语言作为地方文化最个性化、最原汁原味的代表,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极高的研究意义。本文在译者行为批评视角下,探究《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中乡土语言翻译策略及效果,旨在进一步推动乡土语言英译研究。  相似文献   

7.
莫言的《四十一炮》以其独特的“后现代”结构技法,叙述了当下中国的“现代性”故事,然而“狂欢化”背后却凝结着一片浓浓的古典乡愁。《四十一炮》在形式与内容上表现出的张力,代表了莫言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四十—炮》也显示出了莫言“民间话语”的价值迷失。  相似文献   

8.
据中新网消息,9月26日,莫言获得诺奖后的首部电视剧《红高粱》将在高密实景拍摄。由于电影《红高梁》珠玉在前,电视剧《红高粱》又是由金牌导演郑晓龙执导、周迅主演,该剧还未开机,便引来广泛关注。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电视剧组高梁》拍摄基地的红高梁占地420多亩,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红高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具现代主义特点的“现代派”小说,但对其主要人物形象的评论众说不一,许多评论家认为他们是抗日的英雄,文章就其人物的行为主观性,还原人物将觉醒而未觉醒的非英雄的本真形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历史小说的历史观和道德观有依附于正史的特点,但是这种特点在近现代已经开始动摇,30年代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开创了以"风俗史"写历史的先河,为历史小说带来了新的风貌。而80年代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突破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红色经典英雄史诗叙事,成为了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尽管书写于不同的年代,但都表现出了与传统历史小说不同的历史观和道德观,并较好地完成了史性与诗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先生的代表作品,小说从一位普通人的视角描述了中国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属于中国独特的文学分支——"抗日"文学,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1993年葛浩文的英译本出版并取得成功,更是将该作的影响力扩展到了西方国家,成功奠定了莫言获得西方读者认可的基础。经研究发现,葛译本并非一成不变的翻译原作,而是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将针对译本中的改写现象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红高粱》中大量对高密民间民俗文化的描写,充满了独特的地域特征,给读者带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小说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真实,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揭示主题更加深刻。从民俗学角度对《红高粱》进行全新视角的赏析。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暴力描写受到许多作家的青睐,他们借暴力来表达深层的意义,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对暴力叙事也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从《红高粱家族》到《酒国》再到《檀香刑》等作品都有暴力元素的呈现,文章主要立足于《红高粱家族》这部长篇小说,通过对暴力描写的分析,探究其背后丰富而深刻的意义和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莫言崛起于新时期,是当代坛的一个重镇,不断有新作佳作推出,其创作不息,求新求变不止。莫言创作的第一次重大转变,是在向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从传统叙事模式向多重话语叙事模式的转变,而此次转变的标本性本即是与《红高粱家族》同期诞生的《天堂蒜薹之歌》。同时,莫言又是一位出生在农村的作家,在对农村农民的现实关怀情绪上,《天堂蒜薹之歌》是《红高粱家族》第五部《奇死》第七节的继续和发展。本从对莫言叙事模式的本分析人手,考察莫言叙事语境转换中的现实关怀言说。  相似文献   

15.
莫言在他的小说世界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人”“鬼”共生的画面,他对“鬼”的描写也较为客观和全面,既能站在民间普通百姓的立场上阐述“鬼”存在的合理性,又能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通过“鬼”的视角来鞭挞国民弱点。文章通过莫言写“鬼”的原因,他笔下不同类型的“鬼”和写“鬼”的不同立场来阐述莫言小说中的“人”“鬼”纠葛。  相似文献   

16.
在《红高粱》这部小说中 ,莫言用他优美的笔调为人们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生命乐章。现从“红色”原型批评的角度对红高粱世界中呈现出的“生的伟大”“死的美丽”进行全面解释 ,进而探求其深层的心理情感模式以及所寄寓的主观理想  相似文献   

17.
《百年孤独》是众所周知的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对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莫言的家族小说《红高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然而《红高粱》不是《百年孤独》的单纯翻版,渗透着许多中华民族独特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莫言有感于现代“不肖子孙”“种的退化” ,在《红高粱》中着意高扬祖辈们元气充沛的生命强力 ,作为建构民族品格不可或缺的精神基因。与之相应 ,《红高粱》在艺术上表现为感觉的狂欢 ;儿童视角的选择 ,叙述者“我”的设置 ,异彩纷呈的意象的展示 ,共同构成了《红高粱》卓异的艺术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