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句子倾向于多用名词,汉语则倾向于多用动词。由于英语中的名词优势.句子多呈现出静态,而汉语的动词优势往往使句子呈现动态。动词与名词使用频率不同是英汉句子动静态差异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英汉句子动静态的差异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身的结构特点,也体现了英汉民族认识与反映事物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
马卓 《华章》2014,(28)
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英语语言的静态特征与汉语语言的动态特征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体现。英语中的名词优势,句子多呈现出静态,而汉语的动词优势往往使句子呈现动态。英汉句子动静态的差异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身的结构特点,也体现了英汉民族认识与反映事物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认知语法视角考察了汉英概念化方式的差异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动名搭配的影响。语料库和翻译研究显示,由概念迁移导致的动名搭配错误可以分为英汉概念详略度差异导致的名词误用和动词误用、英汉概念突显度差异造成的名词和动词误用、英汉小句概念结构差异造成的名词误用。研究表明,汉英识解方式差异是导致动名搭配错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总体修辞效果来看,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英语很少用(限定武)动词而用其它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名词化成为英语使用中的普遍现象,构成了静态为主的语言特征.相比之下,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本文从<论读书>(Of studies)部分原文和译文差异对比入手,探讨了英语的"名词化现象"以及英汉互译中静态和动态的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5.
从总体修辞效果来看,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英语很少用(限定武)动词而用其它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名词化成为英语使用中的普遍现象,构成了静态为主的语言特征.相比之下,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本文从<论读书>(Of studies)部分原文和译文差异对比入手,探讨了英语的"名词化现象"以及英汉互译中静态和动态的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6.
朱希芳 《现代语文》2015,(3):141-144
从句法角度对英汉作格动词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句法类同。英汉部分作格动词均可被反身代词修饰:"NP2+V+by+*self"及"NP2+自己+V+了";被动句式对于英汉作格动词来说是可选性(optional),而非强制性(obligatory)。2.句法差异。英语作格动词的过去分词可作形容词来修饰其表层主语,而汉语只能凭借助词"的"来修饰;英语作格动词的中动句式种类明显少于汉语作格动词;英语作格动词的词缀具有多样性,而汉语则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7.
中动结构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式在各个语言体系普遍存在。其共性显而易见。但就其个性差异而言,跨语言对比研究却为数不多。该文从功能主义以及认知语法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英汉双语的中动结构,找出其在各自语言中的特点,对比其异同。研究表明,英汉中动结构无论从形式主语的表现形式、中动词的选择还是修饰语的使用上都存在差异,从而也足以解释汉语中动结构比英语中动结构的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变化更为丰富的现象。因此,构成了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动结构过程中的错误发生动因。了解英汉中动结构的差异对于英语学习者自觉地掌握其差异,实现两种语言间灵活、准确的语码转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英译汉过程中,英语中的介词往往需要翻译成汉语中的动词。本文就此现象列举了35个英语例句及每句的汉语译文,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英汉两种语言中介词在数量上及使用率上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思维反映现实的先后顺序的差异;3、英汉两个民族思维反映现实的角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英语中也存在着与古汉语的使动用法类似的词的使动用法,并分析了这些使动词的词根,得出了英语中的使动词的词根多数是由动词、形容词及名词构成,而这与古汉语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和相似性的重要结论。还对英语中的这些使动词在英语词汇中所占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使结论更加可靠。另外也比较了英汉使动用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英汉表现法对比研究中发现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呈静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呈动态。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述某一动作概念时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既可以选择静态的表述方式,也可以选择动态的表述方式。由于英语中名词、介词等呈静态趋势的词语占优势,所以选择表述动作意义的方式时,常常是静态表述多于动态表述方式;而汉语因有多用动词的习惯,重视动能描写,因此,在选择表述动作意义的方式时往往是动多于静。借助《给我三天光明》的中译本,比较了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动作意义方式上的一个典型差别———动静态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差别背后的深层原因,即:哲学观的不同;语言使用中的"词汇优势"各有侧重;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主客体思维差异及抽象与具象思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英语和汉语否定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否定句就其意义来讲,都是对句子内容进行否定。但由于英汉分属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类型,使得两种语言在否定句的结构、表述、逻辑等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语意和表达方式的相近或相同,使语言间的对译成为可能;而表现形式的差异,又给我们的教学和翻译增添了难度。下面就对英汉否定句的差异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英语结构的复杂性和汉语结构的单一性英语否定句中否定的对象除了动词外,还可以是表示静态的名词、代同和副词。相比之下,对名词、代词和副词进行否定的句子要比对动词进行否定的句子的语气要强些。…  相似文献   

13.
英汉对比理论和翻译实践表明,汉语具有动态性,英语具有静态性特征。汉语在动词的使用上灵活多变,具有动态优势;英语的静态特征则体现在名词、形容词等的使用方面。但这种动静差异在翻译中不能绝对化,尤其在汉诗英译时,要充分发挥汉语的动态优势,使其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干涉问题是长期以来语法学家一直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中国学生而言,由于英汉动词的差异,英语动词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汉语动词用法的干涉。英汉动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语义的差异和句法的差异。本文通过这两方面差异的分析阐述了学习英语动词时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就如何更快速有效地学习英语动词分别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我们会发现,汉语中动词的使用频率很高,而英语中介词非常活跃,有许多介词带有动作概念。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在英汉互译中我们可以将英语介词和汉语动词进行转译。我们可以利用英语介词用法广泛,搭配能力强的特点,将汉语动词译成英语介词。有时同一英语介词与不同介词宾语搭配可以表达多种词义,代替多个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16.
思维是必须借助语言材料才能进行的,语言是具有民族性的。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常用动词的习惯;英语是静态的语言。本文将从动态与静态这一英汉修辞手法入手,探究汉英中动词的一些具体处理方法,例如动词转换为名词、介词、副词等的用法。  相似文献   

17.
中动结构(middle construction)的语法主语基本上是由动词的受事担当,而该动词的逻辑主语(或称施事)在中动句型中则不可见(intangible),很多学者据此认为中动词的施事是隐含的,隐含施事是界定中动结构的本质性区别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文章通过对英汉双语的中动词进行内在意义的分析认为:中动结构的施事存在与否与中动词的内在意义因子紧密相关。英语中动词在选择上具有的致使不确定性使得施事的存在缺少必要条件,因而施事性并非英语中动结构的本质性特征。而汉语中动词全部选择具有自主性的动词,因而施事性是汉语中动结构必须具有的本质性特征。通过对比,找到了两种语言在施事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英汉差异是造成学生英语写作困难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强学生对英汉语言差异的认识,有助于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从英汉标点符号差异、英语字母大写规则,动词在英语中的灵魂作用,强化词性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语法体系中的一种主要词类,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动词在句法结构及言语交际中都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这两种语言非同一语系,语言结构差别很大,在动词用法方面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了解英汉动词在应用中的不同特点对英汉互译有很大帮助,而这也正是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20.
心理动词(psych verbs)是人的心理活动或状态在语言中的"反映",英汉心理动词既有相似点,但也存在明显差异.由于英语心理动词存在一个论元和句法功能的颠倒匹配,这一现象给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带来很大困难.本文主要从词汇语义和句法连接角度考察母语在中国学生英语心理动词习得中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原因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