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政府补贴与环境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表明,环境税、政府补贴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环境税、政府补贴以及技术创新系数为正,说明环境政策组合以及技术创新与企业利润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环境政策,响应国家政策方针,同时也要革新企业自身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率以及排污水平,使企业能达到在提高利润率的同时也降低污染的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王昶  王恺霖  宋慧玲 《资源科学》2020,42(8):1566-1579
随着近年资源应用领域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延伸,下游材料端的技术创新突破已成为重构中国资源产业优势的战略着力点。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新材料企业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从技术生命周期视角探究了风险投资与政府补贴对中国新材料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①对于新材料企业,风险投资和政府补贴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进而促进了新材料企业的技术创新。其中,风险投资的激励效应更明显但具有短期性,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则具有滞后性;②对于导入期新材料企业,风险投资对其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较小,而政府补贴正好弥补了市场资金配置的不足;对于成长期新材料企业,风险投资对其技术创新的长期激励效应强于政府补贴;对于成熟期新材料企业,政府补贴不能促进其技术创新,风险投资的激励效应则比较显著。因此,为更好地提升中国新材料技术创新水平,政府应引入分类补贴机制,重点向导入期新材料企业倾斜,并引导风险资本投入成长期和成熟期新材料企业。  相似文献   

3.
吕晓军 《软科学》2016,(12):1-5
以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市场化进程、市场竞争与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政府补贴能够激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并且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越显著;产品市场竞争越弱的行业,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促进效果越好;股权越分散的企业,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促进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政府补贴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文中引入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12—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是线性的,存在着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回归模型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贴合实际情况。双门槛回归模型将政府补贴强度划分为3个区间,分别是政府补贴强度小于12.35%的低补贴强度区间、政府补贴强度介于12.35%和25.74%之间的中补贴强度区间和政府补贴强度大于25.74%的高补贴强度区间。当政府补贴强度小于12.35%时,政府补贴抑制创新绩效;当政府补贴强度介于[12.35%,25.74%]时,补贴对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减弱;当政府补贴强度大于25.74%时,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作用最明显,该区间为样本企业的最佳政府补贴区间。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9,(5):65-70
以99家上市公司和495家大型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2009~2016年政府补贴、研发投入等相关数据,通过假设模型对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政府补贴与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不同补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政府研发补贴份额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存在一个阈值限制,当政府研发补贴份额超过这一阈值时,会降低企业创新绩效。此外,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规模、行业技术水平对政府研发补贴的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市场分割为特征的转型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具有从地区利益出发使用政府补贴和所得税优惠支持本地创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机和能力.针对创业企业特定研究对象,本文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产出双重视角,实证研究地方政府补贴和所得税优惠对创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考察中国市场分割为特征的转型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创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补贴与创业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力资源投入呈正相关关系,支持地方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假说;适用所得税税率和实际所得税税率与创业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产出显著负相关,证实地方政府提供的所得税优惠能促进创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地方政府行为对创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均存在时滞性.  相似文献   

7.
尚洪涛  宋雅希 《科学学研究》2020,38(6):1121-1131
选取民营制造企业样本,通过构建PVAR模型,动态分析政府补贴、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互动关系,进而揭示中国民营制造企业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效应和配置合理性问题。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民营制造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均有滞后期为1-4年的促进作用,且对创新数量的促进效果更显著,说明补贴持续激励了企业创新产出的“量”与“质”,但企业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创新短视行为;反过来,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对政府补贴的后续投入强度分别具有滞后期为2-4年和1-4年的促进作用,且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迅速、更显著,说明政府更注重参考企业创新质量的反馈情况。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积极影响了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优化了“补贴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后续补贴投入”的政企双向反馈链条,说明高市场竞争有利于创新补贴的高效使用和合理配置。研究结论可为政府补贴政策的顶层设计和民营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磊  赵凤 《未来与发展》2023,(10):41-49
文章从嵌入性理论视角出发,探究政府补贴、政府隶属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将技术创新划分为探索式技术创新和利用式技术创新两个维度,分别分析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整体水平、探索式创新及利用式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企业政府隶属度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以529家国有制造企业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进行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对企业总体技术创新水平、探索式创新及利用式创新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政府隶属度对政府补贴与企业总体技术创新、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对政府补贴与利用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分析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两者作用机理基础上,建立门槛回归模型,利用2011—2019年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数据,通过计量回归和门槛检验,得出研究结论:其一,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有负向影响,且存在单门槛效应,对于融资约束指数SA大于-3.352的企业,政府补贴对其创新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其二,政府补贴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是对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的影响有差异,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显著;其三,政府补贴不仅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直接作用效应,也可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间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是直接效应比间接效应更显著;其四,政府补贴并不是越多越好,存在单门槛效应,当补贴强度大于4.417%时,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会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9,(1):39-44
从供应链内企业技术创新的视角出发,综合考虑政府研发补贴和消费补贴的影响,构建了三阶段博弈模型。通过数理分析发现:政府实施研发补贴和消费补贴等措施,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供应链价值;同时会随着政府研发补贴力度和消费补贴力度的增加,供应链价值、链内企业价值以及消费者价值也随之提升;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政府提高消费补贴力度要比提高研发补贴力度更能促进供应链价值创造,而在其他条件下,政府提高研发补贴力度会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