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两个方面论证了从区域层面将工程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不仅有必要而且切实可行,由此最终形成集政府、高校、行业协会、企业为一体的有机合作培养体系,以回归工程硕士教育初衷,保障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促进我国工程硕士教育与国际接轨,实现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工程硕士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好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这不仅是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和期望,更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完善我国学位制度和工科研究生教育体系,面向21世纪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硕士专业人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工科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有别于传统的工学硕士学位,侧重点的不同决定了工程硕士培养…  相似文献   

3.
以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的26所“特需项目”高校为调查对象,以项目《中期考核总结报告》为主要文本,调查分析了这些学校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特色。调查表明:“特需项目”高校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为起点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找准工程硕士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应用型高校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基地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国际化培养、奖助体系等多方面初步形成了适合校情的培养特色。指出这些高校在招生就业和实践环节、服务需求与质量保障等方面需要改善和提高,并对其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回顾并总结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工程硕士教育十年来的成绩和经验,认为工程硕士教育获得成功有赖于以下三个方面:坚持为国家战略目标服务,培养工程实践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把工程硕士教育纳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大局中统筹考虑;坚持不断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积极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教育思想、培养质量、工作作风对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使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健康发展,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工程硕士教育的意义、目标及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应形成自身明确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结合天津大学精仪学院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强调了工程硕士的培养,必须以科学、技术、工程为一体,以质量为核心,以企业和国家建设为根本.用事实证明了工程硕士在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围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明确工程硕士教育的内涵与定位、完善培养模式、改进教学过程、扩展生源渠道以及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系统,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高等工程技术教育体系是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硕士教育发展中,学校通过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为工程硕士教育发展提供组织制度保证;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克服对工学研究生教育的路径依赖,不断强化工程硕士教育的特色;通过明确发展战略,严格质量管理,保障了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从而实现了工程硕士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理想愿景是建立以市场为核心的三元协同型质量保障模式,这既是世界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走向,也是现代大学治理的发展方向。三元协同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呈现实施主体多元化、实施方式协同化、实施对象全局化、实施内容系统化等特征。实现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转型,保障并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其根本价值追求,判断主体由传统科层回归高校文化主体,内容重心由高校外部转向高校内外协同,建设手段由传统管理嬗变现代治理体系,保障条件由硬件建设拓展制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工程硕士教育是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形式。保证工程硕士教育健康发展,对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完善政策机制出发,建立健全院校和部队合力育人机制和工程硕士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研究可行对策,切实提高军队工程硕士培养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