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低利用率的状况由来已久,从用户角度进行分析,提炼出影响用户使用数字资源的要素,并针对这些要求给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提高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深刻认识到加强数字文献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探讨对策,开发和利用好数字文献资源,为促进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李侠 《文教资料》2009,(15):168-169
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的文献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探讨分析.就高校图书馆如何完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玲玲 《林区教学》2013,(10):119-120
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化学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基于此,对新时期化学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加强化学文献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进行探究,并对有效利用化学文献资源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图书馆化学文献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访谈和文献法 ,对安徽某高校二十余名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分别进行访谈 ,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并结合其他有关高校贫困生心理调查和研究状况 ,对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的消极心理特征进行归纳、分析 ,为促进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信息与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改制前、改制中的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建设的主要状况,针对这些状况,提出了改制后的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各高校的文献资源突破传统的纸质模式,出现了数字化资源,并且成为高校文献查询与参考的主要来源。本文以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促进数字资源发展的主要策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目前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传统的纸质资源,二是数字资源。随着现代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的普及。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开始出现了以计算机、互联网为载体的另一种资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图书的采购,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对馆藏质量、馆藏结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保障之一。图书采购工作,就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读者的需求及经费状况,通过选择、采集建立馆藏,并且连续不断地补充新出版物的过程。近来,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普及,使得海南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及供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对教学、科研具有重要作用,是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文章对贵州省21所本科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购置费、数字资源建设概况和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学报的运作模式受到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挑战,期刊编辑、出版和传播等环节,正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深刻变革。要实现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出版,需要建立科技文献的数字化生成机制、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文献交互机制和科技文献内容的知识化重组机制。但数据格式、版权和标准等问题依然阻碍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建设。只有树立全新的网络理念,选择最佳的信息转换格式,构筑数字化网络出版结构,才能实现高校学报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11.
数字档案是一种新型载体的档案,是以数字编码形式存在的。数字档案与纸质档案将长期并存,各自发挥独特的优势。档案工作者应当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时代对档案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分为“垂直接受”、“水平接受”等形式。“垂直接受”是指纵向性的接受。不同时代的读者可以从同一作品中发掘出新的意义。“水平接受”是横向性的,同一时代的不同个人,因主观条件不同,对同一部文学作品可以形成不同的接受。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要鼓励学生对作品个性化解读,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相似文献   

13.
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一方面在破旧立新中企图重新定位自己,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卷入世界文学的大潮当中去,因此从世界语境中解读中国文学以及从中国文学中寻找世界性成为文学批评的一个重头戏。汉学家顾彬教授在访谈中认为,批评家应该将中国文学纳入世界语境中予以观照,而中国作家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也应该多吸收外来营养以丰富自己的创作,而实现这种转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翻译。  相似文献   

14.
论高职教育的"学校--企业--社会"办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中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发达国家与地区成功的经验我们不能照搬,必须从国情出发。国内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较为成功的尝试。实践表明,在我国应采取“学校——企业——社会”的办学模式,以学校为主体,或依托企业,或自办企业,或与企业合资,方能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以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呼吁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下关怀”,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古代文学研究应在坚守审美本位、纯文学本位、纯学术本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关注现实,关注国计民生、世道人心,主动介入、积极参与政治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对当下流行的文学思潮、文化思潮做出“回应”,发出自己的声音。古代文学研究只有走出象牙塔,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公众,才更有活力。古代文学只有走进当下,才会“复活”起来,才更有价值。古代文学研究者应“定位”为人文知识分子,以学术研究为高尚事业,代表社会良心和公论,将自己的思想识见贡献给时代,实现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6.
The federal requirement to develop an Individual Family Service Plan (IFSP) for all infants and toddlers with special needs has a major conceptual difficulty that has, to date, been inadequately addressed in the literature. That problem stems from the linkage of family service to family assessment. Many authorities, attracted to parental “empowerment” theory, advocate that parents should be the authors rather than (or as well as) the objects of assessment, and that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should be partners in assessing needs and planning services. When there is disagreement, professionals should defer to parents, who are in the best position to assess their own needs. We question the wisdom of conducting assessments with, or on, families of targeted children. But, if there are to be assessments, we argue that families are better served, and mutual respect better preserved, by a traditional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The professional controls the evaluation process, determines the problems (with the input of the family),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which parents are then free to reject.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之初,关于"纯文学"的讨论,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回应。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纯文学"共识,发展到90年代表现出文学的"不及物性",对此批评者深表不满。文学能否保持其本质化的"纯"成为批评者的质疑所在。与此同时,"底层写作"成为突围幽闭式的"纯文学"新的写作可能,但突围之后,"纯文学"观念与理想是否需要摒弃,在笔者看来仍然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fter nearly 25 years of democracy, lives of young South Africans are still profoundly shaped by the legacies of apartheid. This paper considers how these differences are produced, maintained and disrupted through an exploration of changing narratives developed by a small group of South African pre-service teacher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narratives developed around discourses of fatherhood generally and absent fathers in particular. We draw on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three students in which we discussed their digital stories and literature reviews. In this paper, we draw attention to the limitations of digital storytelling and the risks such autobiographical storytelling presents of perpetuating dominant narratives that maintain and reproduce historical inequalities. At the same time, in highlighting ways in which this risk might be confronted, the paper also aims to show the possibilities in which these dominant narratives may be challenged.  相似文献   

19.
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海南本土企业品牌建设情况进行的相关调查发现,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品牌建设行为相对滞后、品牌建设活动难以贯穿始终、品牌实施效果欠佳、缺乏外部支持。而要保证海南省本土企业品牌建设良好运行,企业必须做到从品牌意识到品牌行动有效转化、贯彻实施品牌长期规划、培养自己的品牌专家,同时政府应该进一步发挥支持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五四”退潮后的周作人,缘于其思想上的保守,放弃了原先“为人生”的学主张,而提出学是作家“自己的园地”,是“表现”,并提出学批评要“宽容”,但他的宽容有自己的“趣味”限制,对左翼学他就极不宽容,理论与行为呈矛盾状态。我们肯定他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但同时又应清楚,他并不是一个具有开放的胸怀,能够兼收并蓄并从而构建自己理论批评体系的批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