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汉语语言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工具,自然对文化传播有着极大的作用,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也就具备平衡语言与文化的作用.纵观翻译历史.对我国“五四”时期的翻译进行研究分析了译作语言经历的文言、白话、“欧化”语言几个转变过程,发现这种变化与当时的文化语境密切相关,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新时期译介与西方现代派文学语境分析,生动揭示了特定时代的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择取和译介方式的制约和影响.最重要的是,从翻译的实际操作局面看,由于语言与文化的特殊关系,在具体语言的转换中,文化因素是占主导地位的,尤其在跨文化的转换过程中,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必然会存在得失的.  相似文献   

2.
翻译人才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中坚力量,如何培养具有中外文化学识、掌握翻译技巧和具有较高水平的中译外人才是高校翻译专业面临的问题。当前,翻译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非常注重对翻译专业人才中外语言文化的教育,却疏于对中外交流史和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史等海外汉学知识的扩展。加强这方面知识的传授,这不仅能使翻译人才了解海外优秀译介,提高翻译水平和能力,也能使其在全球视野中定位中国文化,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在“中医西传”的时代要求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中医典籍的译介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话语体系有着较为突出的战略意义。通过梳理中医典籍译介传播史可以发现,中医典籍译介历史悠久,但是译介篇目较为局限;中医典籍翻译研究视角较为丰富,但是研究内容需要进一步体现跨学科属性;中医典籍翻译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相关语料库建设和人才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翻译地理学的相关研究视角,特别是宏观的翻译方法指导层面,中医典籍翻译可以进一步在翻译过程的“名”中体现中医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实”。  相似文献   

4.
文化输出是中国重树大国形象的战略要素,翻译是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形式。广西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和思想文化特色,其译介有助于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主要采取有利于他文化传播的异化翻译策略,选择能体现民族文化精华的部分进行译介,并应使译文符合译文读者的文化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本质即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全球多元文化语境下,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立场,有助于发扬本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最大限度地将本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译介,以此使得其他国家民族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同时,在多元文化语境大局下正确看待“归化”与“异化”,有助于以尊重包容的心态面对异质文化的译介。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地避免使“归化”与“异化”走向极端,尝试以“沟通与交流、维护多元化语言和文化多样化”为翻译根本宗旨,寻找一套有利于不同文化沟通,使其最大限度共生共享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非遗是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与载体,其英语译介有助于推动陕西省文化精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助推陕西省非遗在国际范围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为陕西省非遗介绍性文本的英译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可以有效解决非遗介绍性文本中流水句、文化专有项以及非遗项目名称等翻译难点。在翻译流水句时,译者应重点关注语言维的转换,使用分译法,实现汉语“意合”到英语“形合”的自然转换;在翻译文化专有项时,译者应重点关注文化维的转换,使用内容层面异化、语言层面归化的翻译策略,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在翻译非遗项目名称时,译者应重点关注交际维的转换,得“意”忘形,准确传达非遗名称的内涵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翻译作为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综合国力仍然较弱的情况下,正向翻译和逆向翻译在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有着各自的局限性,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文化赤字。实施正向翻译与逆向翻译结合的合作翻译,可以弥补现阶段中国文化对外译介的不足,最终达到减少文化赤字,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桂剧剧本英译实践有助于促进传统桂剧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戏剧文化在不同地域间的交流、传播与发展。本文以翻译传播学为视角,结合戏剧翻译的特点,构建桂剧译介模式,明确各传播要素在桂剧译制与传播过程中的相互关联,并提出桂剧英译的三个指导原则:“关联异质文化,填补文化空缺”“守正固本,传播文化正能量”和“融汇变通,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明确了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同样具有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即“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本文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视角进行分析,王维诗歌在美国的译介主体主要是诗人和汉学家两大群体,译介内容多为山水诗,译介途径以海外出版社居多,译介受众包括以诗人和汉学家为代表的专业读者和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大众读者,译介效果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翻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的比较与探究.确定了翻译生态系统与译者主体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以葛浩文的英译本《生死疲劳》为例,通过葛氏在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合理使用,探究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同时,翻译生态学理论与文学作品翻译的“联姻”,将为译者们译介文学作品提供新思路,为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坛以及促进各民族的文化和谐共存提供了指导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等重要倡议下,我国"红色文化"的研究与译介已经正式提上"译事日程",但其译文质量却并不见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大大削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外译与宣传力度。因此,文章以"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与甘肃抗日救亡展览原状陈列展览馆"内的汉英对照解说词文本为例,从语法—拼写、语义措辞、英汉差异和术语翻译等方面探讨了"八路军驻甘办与甘肃抗战陈列馆"中革命历史故事的译文错误,归谬、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关译介整改策略和翻译方法。文章对甘肃革命历史文化对外译介活动小有裨益,对中国"红色文化"外译与传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等重要倡议下,我国"红色文化"的研究与译介已经正式提上"译事日程",但其译文质量却并不见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大大削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外译与宣传力度。因此,文章以"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与甘肃抗日救亡展览原状陈列展览馆"内的汉英对照解说词文本为例,从语法—拼写、语义措辞、英汉差异和术语翻译等方面探讨了"八路军驻甘办与甘肃抗战陈列馆"中革命历史故事的译文错误,归谬、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关译介整改策略和翻译方法。文章对甘肃革命历史文化对外译介活动小有裨益,对中国"红色文化"外译与传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朵  姚琴 《海外英语》2024,(7):21-24
“忠”文化自产生已有三千余年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充分发挥翻译在文化传播交流中桥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探究《红楼梦》霍克斯译本“忠”字英译过程,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的翻译策略及概念整合机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接受。  相似文献   

14.
重庆在努力打造国际"美食之都"的过程中,重庆美食文化的发展传播至关重要。借助交际翻译理论探究重庆美食文化的译介,提出重庆美食从交际角度出发,注重呼唤功能,兼顾信息功能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论“亳文化”译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译介学理论基础上,突破传统语码转换式的翻译方法,对"亳文化"旅游资源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系统译介,突出地域文化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将会为亳州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有效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系统论证"亳文化"译介与传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也为"亳文化"译介与传播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如何藉由翻译西传是学界鲜有问津的问题。本文从中国音乐典籍、儒经乐论的西传、音乐民族志以及中国音乐学术论文的国际交流中追寻翻译的踪迹,并由此梳理国乐对外译介史,指出译者的认知水平、身份与动机、所处的社会背景对中国传统音乐译介的影响,并从中得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国音乐文化对外传播应依靠"以史为鉴,主动译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典籍作品《红楼梦》中“荷包”及其别称“香袋”和“香囊”的英译为例,剖析特色文化词汇在译文中的体现,探索解释式、替代式和淡化式的代偿翻译策略,得出的结论是:译者应基于语境,遵循文化协调原则,注重体现文化内涵,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文化“保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西民歌翻译是指立足于翻译的目的性,在广西民歌的译介过程中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通过对广西民歌翻译目的性的达成,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该文以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为主要案例,通过探讨国际民歌节的积极影响及对目的的背离之处,以及广西民歌翻译的归宿,总结出广西民歌翻译的策略措施,以便更有效地加快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董丽娜 《唐山学院学报》2022,35(4):72-78,90
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域下,对新历史语境下译介主体、译介过程及翻译标准的复杂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在对徽剧的海外译介史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具体考察了徽剧译介主体、译介过程及翻译标准,以期构建更加科学、动态、多元及适宜的徽剧译介观,来弥补当代徽剧海外译介的不足,并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对外传播铺路搭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西民歌翻译是指立足于翻译的目的性,在广西民歌的译介过程中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通过对广西民歌翻译目的性的达成,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该文以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为主要案例,通过探讨国际民歌节的积极影响及对目的的背离之处,以及广西民歌翻译的归宿,总结出广西民歌翻译的策略措施,以便更有效地加快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