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陈旭 《历史档案》2017,(4):115-117
贵州播州(今遵义)海龙囤是播州杨氏土司险要的军事城堡,近年有关海龙囤及播州土司的研究逐渐受到学界关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进攻海龙囤的明军总兵吴广在囤顶的战斗中受伤而亡。张廷玉在所纂《明史》中说,吴广是因“中毒矢”受伤而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遂致次年身亡。而明代的史料多未记载吴广为“中毒矢”者。比较明清时期的众多文献史料,关于吴广死因的记载不一,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在昆明市档案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一份记录1905-1907年昆明水旱灾情况的史料。该史料是根据清末光绪年间革命党人在日本所创办的《云南杂志》整理而成,对研究当时昆明水旱灾情况具有重要价值。下面笔者根据该资料的记载对当时  相似文献   

3.
古代地质灾害资料是古代史料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古代史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其总结为如下四种方式:一是正史中的记载;二是地方志中的记载;三是地理、博物类书籍中的记载;四是碑文中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古代地质灾害资料是古代史料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古代史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其总结为如下四种方式:一是正史中的记载;二是地方志中的记载;三是地理、博物类书籍中的记载;四是碑文中的记载。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及其注文中的某些灾害史料依然存在错讹的问题.永初二年"岁乃丰稔"和永平四年"十二月酒泉大蝗,从塞外入"这两条史料记录是错误的.顺帝时期凉州六郡大地震的次数及其时间记载混乱.  相似文献   

6.
本文尽力钩稽史料,试图说明:(1)台城与元帝焚书不应过分夸大,实际是焚而未尽,尚有劫余之书。(2)梁代"四境之内,家有文史"的记载,不是一味的虚夸,其私家藏书的丰富足以显示梁代学术文化的发达;这是理解梁代的学术文化,乃至文学的一个基点,应给予充分的估计与重视。  相似文献   

7.
王虹 《兰台世界》2020,(3):154-157
在不断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通过对方志所载演剧史料的研究,探索方志中所载演剧史料的价值:一是以史为鉴,从方志中搜集演剧史料以补充戏曲研究领域的空白;二是以点带面,采用跨学科视角,运用戏曲学、文献学、社会学、民俗学理论研究演剧史料;三是现实意义,将方志中记载的演剧史料进行分析,有效运用到现代学术中,成为戏曲学术界不可多得的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8.
顺治十年,清朝统治者为了充实辽沈区域人口,开垦废弃荒地而出台了名为"招民授官例"的鼓励政策,规定将一百人以上招至此地即授予知县官职。然而关于条例的实施,在辽沈地区的史料中唯有一处记载。而其他一些非此地区相关文献,如《大清会典》,关内各省地方志书等,则提供了有关辽沈地区各县知县来历与仕途的许多线索。在总结这些史料中的信息后,可分析出授官例的实际实施情况,并对其实施的规律性与严格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9.
关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顺天乡试科场案,学者们从当时政治环境出发,认为副主考焦竑是受政治对手排挤而遭诬陷,此说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基于当时科场案发生的原因、案件的审理程序和对史料的梳理,包括不同史料来源及后世正史对科场案的记载来看,焦竑在政治上受排挤是事实,但科道官指摘其"文体险诞"也是职责所在。在科场案中,焦竑承担过失的确过重,但完全归咎于政治对手排挤和诬陷也有失偏颇。把此案放在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可知该科场案并非个例。焦竑科场案的发生,反映了明中后期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和阳明心学、佛道二氏等思想对科举文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曾荣 《历史档案》2013,(1):129-130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有关蔡元培研究的论著和相关史料很多,但现有成果多集中于民国时期,而对其在晚清的史事关注较少。笔者在查阅相关史料时,发现关于蔡元培在拒俄运动前后的一些史事各方记载互有出入。尤其是自1902年起,蔡元培先后主持创办了中国教育会、爱国女校和爱国学社,为实现其教育救国的理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日本飞机屡次轰炸兰州及甘肃各地,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关于当年轰炸的详情,各种说法及传闻不一。根据我馆馆藏档案记载,兹整理转录如下,以还历史本来面目。甘肃省统计室所造《甘政三年统计提要》之《甘肃省各县市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记载:自1937年"七七事变"至1941年9月,日机空袭甘肃各县市共71次,出动飞机1081架,投弹4090枚,共造成1426人死亡、受伤,其中死亡821人(男578人、女243人),受伤605人(男444人、女161人),损毁房屋24,124间。具体情形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中韩文化交流史上,北京琉璃厂扮演着颇为重要的角色。正是在这里,一些燕行使臣和随员从事着访求朝鲜王朝政府及个人所需书籍的活动;也正是在这里,他们与清朝文人进行着深层次的交往。有关情况国内史料记载甚少,且不受人关注。所幸这些内容在朝鲜燕行使臣及其部分随员所撰写的"燕行录"多有反映。不仅如此,燕行录所记载的琉璃厂还在其他方面补充了中国史料的不足。本文即对此进行发掘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一个可能载入我国舆论监督史册的案件终审判决了:2007年3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披露河北省晋州市海龙棉织厂生产"毒毛巾".后经相关部门检验,该厂毛巾虽不合格,但并未含禁止使用的强致癌物质,海龙棉织厂随后对央视提出侵害名誉权控告.北京市一中院认定商品生产者应容忍社会公众以及媒体对其作出的苛刻批评,终审驳回海龙棉织厂的侵害控告.对此,一些人表示欣喜,认为舆论监督终于"扬眉吐气"了;也有人把这一案例解读为"强势媒体VS弱势企业"的胜诉,意指央视的胜诉在许多时候难以复制.  相似文献   

14.
30年前,曾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单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人大都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大转折年代,胡乔木以多篇讲话和文章,对调整阶级斗争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同是亲历这段历史又对重要事件有所参与的吴江同志,却在30年后,于2010年5月7日,在<文汇读书周报>发表<留下一份重要的史料>,想用他称之的"为防止日后遗失,特记载于此"的两条史料来说明,由于胡耀邦的阻止,胡乔木欲发动又一次反"右派"运动的打算才未能得逞.对此,7月23日,我在<文汇读书周报>发表了一篇<为吴江同志"重要的史料"做一点补正>(以下简称<补正>),就其中胡乔木以波兰事件为殷鉴致胡耀邦信的史料提出质疑.他又于8月6日在该报发表<对我所提供的两条史料的补充说明> (以下简称<补充说明>)作为回应,并且继续坚持他从两条史料中得出的结论:"胡耀邦的这种态度,实际上是阻止了又一次反'右派'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四平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有一张伪满时期康德九年十二月九日(1942年12月9日)颁发的"讲习修了证书"。证书长36厘米,宽26厘米。证书持有人:张文波,40岁。家住伪四平省海龙县海龙街仁德区。他参加的是15天短期汉医培训班,学习包括中医和西医内容。授课讲师有汉医学和西医学讲师。发证机构是"四平省汉医会海龙县支部"。该证书对当时伪四平省中医管理情况提供了佐证材料。四平始建于清末,曾隶属奉化县、梨树县。中华民国初,称四平街。1941年,伪满洲国将当时奉天省部分县肢解出来,建置四平省。四平为四平省公署所在地。在四平街建制形成初期,当时百姓看病主要是中医占主  相似文献   

16.
陈龙 《全国新书目》2011,(12):24-25
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何时传入日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从现存的日本史料来看,至少在公元760年(日本纪年天平宝字四年)成书的《藤氏家传·大织冠传》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贵族社会评点独裁者苏我入鹿的政治就如同"董卓的横暴"的记载。同年,当时的淳仁天皇派遣了他的六位舍人  相似文献   

17.
梅河口市档案馆珍藏着一件1931年12月20日,满州海龙县委报告——关于广暴纪念工作的档案。该档案反映了海龙县委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纪念广州起义五周年。档案记载了英雄的海龙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日、同仇敌忾、无私无畏的民族主义精神。打开了尘封的记忆,追忆那些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那些舍小家为大家的大义、那些无悔奉献的青春时光。他们用浩然正气,凝聚成爱国主义民族魂。当代我们正是要弘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明史向来是国史研究领域的"显学",不仅是因为这是五千年中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也是因为朱氏王朝276年的国祚,遗留下的史料可谓汗牛充栋,其中有太多的故事可供后人想象或演义。君不见,那套《明朝那些事儿》常年高居历史类图书榜单之首,就连方舟子这样的网络红人都要"戏说"一把明史,以显示一下自身的学识。然而,殊不知浩如烟海的明史资料,或由于作者立场各异,或由于为社会现实考量,各种史料文献的记载间有  相似文献   

19.
自《元代"邸报"新证》一文发表后,有学者提出商榷和讨论。首先,笔者对于辨者的诸多"商榷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次,文章又根据新近发现的历史文献史料,梳理出与元代"邸报"关系十分密切的媒体:"朝报"、"京报"、"除目"、"除书"等信息传播载体。考证出在元代现有文献中存有关于"朝报"、甚至"京报"的史料记载,而像"除目"、"除书"之类的信息传播载体史料,更是比比皆是。最后,笔者从古代社会人的新闻意识觉醒的视角,进一步考察我国元代"邸报"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帝玄烨力排众议,宣布了撤藩令,由此引发了长达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康熙二十一年,清政府开始修纂《平定三逆方略》,其后,有关史料亦时有发表。现选发军机处杂档中未发表过的部分档案,这些史料记载了康熙十五年至十六年间清军与吴三桂所部叛军在江西、湖南的交战情况,可与既有史料相互补充、印证,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