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实现活力课堂和有效教学应有业务精湛的教师,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大教研活动力度,注重课堂的实际效率。使课堂教学成为“活水泉”。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激励导向功能,只有让课堂的评价语有效起来.成为“动态、新鲜”的“活水”时,才能起到促进学生思维的流动和碰撞的作用,使孩子们在教师充满真情的评价中正视自己,确立努力的目标,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真正提高和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所谓生成性课程资源,是指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伴随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课程的因素,包括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各种状态与行为。课堂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显生机。如何在课堂上捕捉生成性资源,构建动态教学课堂,让英语课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这种生命的气息主要看课堂教学是否注入新鲜的生活“活水”,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建构、去尽情展示自我,能否构建出让学生感受生活、欣赏自己、享受生活的数学课堂。做好了这些,课堂才会焕发生机,才能激起学生的灵性。  相似文献   

5.
黄刚 《教师》2012,(18):88-89
“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要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和教育效益的最优化。如何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核心,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快乐成长呢?本文认为要从“教学”转向“学教”,由重视“教”,变成突出“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成为课堂的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开放、互动的课堂具有较强的资源性。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显生机。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要提高课堂效率,最主要是要落实课前自主预习,只有把课前预习落实到位,才能激发学生课堂的主动研讨,才能真正给课堂注入“活水”,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所谓“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指导思想上冲破“封闭式”的教学怪圈和课堂约束,打破课程界限,参与社会实践,做到各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思品课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成为一池活水,得到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要变“活”,变“动”,成为生命课堂。生命的本质在于“动”,要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就要摸准学生的兴奋点,找出学生的动情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主角,让每颗心都有飞翔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吴迎春 《教师》2011,(30):72-7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生态课堂”应运而生。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态”旋律呢?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土壤,语文课堂是吸引师生思维碰撞的磁场。如何让语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让师生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是语文教学追求的诗和远方。要追求诗和远方,就要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活力课堂,不让语文教学成为一潭死水。为此,我们要探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课外阅读活水来。  相似文献   

12.
潘学容 《辅导员》2009,(11):27-27
身为数学教师,你我都知道,若能给课堂以“生活”的“活水”,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那么学生将在数学课堂上享受到数学的乐趣,领悟到数学的魅力……但是,“生活味”,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13.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中必需也是必要的,但课堂中中很多探究却是“伪探究”,学生是“伪主体”,如何让课堂撂究成为真正的探究.让学生成为真正探究的主体?文章从一些课堂实例中对此展开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高中数学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存在缺乏“数学化”的现象,以“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为例,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理论的解读、对数学归纳法教学的解读,呼吁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回归“数学化”的课堂教学,要让数学课堂凸显“数学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品味“数学味”,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演练场。  相似文献   

15.
陈礼林 《文教资料》2012,(31):51-53
当前常态下(指非公开)的农村职中语文教育,课堂自身的生态系统和外部生态系统严重割裂,这种割裂直接造就了课堂“花盆环境”,、这个极为封闭的系统,使维系课堂生态的纽带——信息被阻断,这样的语文教育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教育生态观呼吁我们打破“花盆”环境,让整个世界成为语文生态课程的外部生态系统。首先,改变教室空间,让教室成为“微型语文生态园区”。其次.拓展课外阅读视野,让人类文化世界成为“大语文生态园区”。再次,淡化功利意识和应试意识,让“大语文生态园区”中的语文生态课程成为一种享受。最后,二度开发教材,让语文生态课程的内外两个生态系统相互交融,永远如一泓活水。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完美”的课堂?相信大多数的教师都会认为:完美的课堂犹如行云流水,学生的发言全对、练习全对、就连想法也全对!我们似乎把课堂上太多的关注都放在“对”上,却忽略了“错”。如何才能做到变“错”为宝,巧妙处理错题,让错题成为提高课堂实效的好帮手。下面就如何变“错”为宝、让错题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帮手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实质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尤其需要理性和清醒。新的小语课堂需要“一池活水”,将几年来所留存的浮尘洗尽,课才会真正活起来。教师只有坚持把课堂教活,并终生追求,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才会永远地将课堂置于“活水”之中。给课堂教学“一池活力”,活力才会变成压力,压力才会发展成动力。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初中生物课堂"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最具感召力的声音,“让课堂活起来”正成为新课程中的一种价值追求。根据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积累与体会,在新课程的倡导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让初中生物课堂“活起来”:1.营造宽容民主的课堂氛围2.精心预设课堂教学3.鼓励欣赏的课堂评价这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黄瑜乐 《广西教育》2014,(21):82-8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是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由此让笔者想到我们的数学课堂,如何让它永葆新鲜,永具活力,那源源不断的活水又在何方?怎样在教学中力图寻找到这源头活水,以努力打造出活水般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