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战后中国台湾的大学适应高科技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通识教育,以协调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发展,培养新型人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在学习国际经验基础上创建起兼容中外文化精髓的通识教育体系,对推进大学教育的时代转型和台湾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育从产生到发展是一个功能扩展的过程,现代大学已兼备各层面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应当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探索全面推进中国通识教育的可能。通识教育表现为人文与自然通识的教学教育,其产生渊源根植于对西方知识界的真理思考,与美国独特的实用主义教育观相联系,同时受到大学发展学科分化的重要影响。在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大学通识教育应当成为承担公民教育的核心,成为中国大学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内地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行通识教育,然而很多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乐观.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何在?如何进一步推进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内地高校推进通识教育发展的瓶颈,即对通识教育的理念缺乏深层次的认识,通识课程质量不高,通识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提出了改进高校通识教育质量的对策,即进一步深化对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认识,努力提升通识课程质量,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国内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及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且很多综合性大学都对通识教育进行了实践探索。本文选取了四所开展通识教育的综合性大学,了解其开展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为推进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让人自由的大学精神.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国大学践行通识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可以在理念层面设计清晰的培养目标,在制度层面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模式,在组织层面推进深层次的变革,在执行层面注重师资的培养以及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国高校在观念上基本赞成在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但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很多高校仅限于通选课的开设,是对国外大学通识教育的一种外在形式的模仿,使得中国大学中通识教育进行有些偏颇。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将通识教育融入课程、进入课堂,才能使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各不相同的系科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使缺乏共性的不同专业具有共同语言,这样的教育方法才是作为大学应具备并发展的,以通识教育作为高校的教育方向才符合大学之道的思想。通识教育是沟通现代与传统,使文明不致断裂的有效工具,通识教育也是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全球化时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前进方向。文章揭示了我国传统大学教育在目标、理念、内容等方面与通识教育的异同,分析了全球化时代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环境,以及全球化对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的现实挑战,论证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近年来,不少学者就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或结合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问题,有利于大力推进当前大学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必须以大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突破,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北海道大学秉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理念,创建了日本具有先驱意义的全校共建式通识教育模式——"北大方式",由独立于各院系的"高等教育推进机构"统筹运营;课程设计遵循跨学科原则,重视国际化发展以及大学组织间的资源优势共享;坚持"由最好的教师进行最好的通识教育"的宗旨,选拔各院系及相关机构的优秀学者任教;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以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学业支持体系。日本北海道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及实践经验为我国高校推动通识教育改革、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大学学院联合会(简称AAC&U)先后启动了"更大期望"、"通识教育和美国的承诺"等通识教育改革项目,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对通识教育的独特理解,认为通识教育应是一种宽深兼容的实用性教育模式,应统摄包括应用学科和通识学科在内的全部学科领域,应为"所有学生"提供这种通识教育。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AAC&U呼吁大学应重塑本科教育目标,培养有目的的学习者,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学,并确立了7条大学通向优秀的实践准则,以指导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2013年12月应台湾国立宜兰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邀请,前往座谈交流海峡两岸的大学通识教育情况。台湾各类国立、私立、教会大学多已设立通识教育委员会或通识教育中心,大力贯彻通识教育课程,内地的大学教育则有公共选修课、人文素质教育、国学教育等几种形态,不仅教育理念难与台湾高教的通识教育对应,更为重要的是在高教发展阶段上,尚且存在着时段不对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台湾职业教育特色及对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被称为"技术与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台湾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成功地建立起与普通教育并重并立、上下衔接、相互沟通的独具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职业教育被公认为创造台湾经济奇迹的主要因素之一。台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不少宝贵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合作办学模式下,设计通识教育课程的前提是寻求合作双方对通识教育内涵与目标的共识,关键是确立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与选择合理的课程模式,课程目标应强调整合两岸的教育资源,强化对祖国文化的认同.课程模式则选用分布必修型较为简单易行。在设计通识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应坚持由少而精逐渐向门类齐全发展的原则,注重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注重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并凸显海峡两岸合作办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的现代性困惑:以台湾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通识教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也陷入了深深的现代性困惑之中:整个社会的工具理性霸权使通识教育的功能变得很柔软,而台湾通识教育本身也存在着价值取向、行为取向的偏失以及形式主义思维。“大学复兴”是对台湾通识教育现代性困惑反思后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台湾具有普职并举的高等教育体系,采用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立体交叉的证照制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推行贴身细心的学生培养。其借鉴意义表现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尽早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通,坚持、推广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与台湾研究型大学普通教育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学术分工与分科日益琐细,在求专求精的趋势下,知识受到严重的割裂。影响所及,培育出来的人才只有零碎的知识与技能,而无整体的观念与思想;只有本位主义浓厚的学者专家,而无宏观视野的知识分子。面对如此困境,西方大学自我检讨,提出普通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理念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近些年来台湾亦重视普通教育的实施,“教育部”于2003年至2004年间对7所研究型大学进行普通教育评鉴,结果发现仍有许多改进的空间。本文旨在比较台湾与美国研究型综合大学普通教育的内涵与实施。进而提出对普通教育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大学通识教育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模式,在多年的探索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为我国大陆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和台湾中山大学为例,重点探讨了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理念与运行模式.通识教育不是专业以外的补充教育,而是建构专业基础的教育;通识课程不是浅化的专业课程,而是具有整合性与贯穿性的课程;通识课程不是在教有趣的东西,而是以学习者为本位,建构其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确立通识教育在大学基础与核心教育中的地位,统筹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经营管理,培养基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跨领域整合能力的人才,将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台湾资优教育始于1962年,到现在已有五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了解台湾地区资优教育的发展概况,探讨台湾资优学生鉴别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分析其多元化的实施模式,讨论资优教育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们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福建和台湾各方面的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福建地方本科院校与台湾的高等教育交流具有广阔的空间.福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当积极学习台湾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丰富经验,更新办学理念。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充分利用台湾先进的教育资源来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展示自身的地方特色,促进两岸的教育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