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本高中教育普及化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用美国社会学者马丁·特罗(Martin Trow)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可以把日本高中教育的发展阶段划分为精英化、大众化和普及化三个阶段。战前中等教育自大正时代中期开始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战后高中教育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过渡,现在高中教育已经达到了高度普及化的程度。日本高中教育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不仅数量得到了扩大,而且性质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从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建立现代教育体系起,日本战前的中等教育和战后的高中教育先后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再由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过渡。在这一阶段性发展过程中,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因素对其不同历史时期高中教育(或“中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因素在其中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政治因素和文化传统在其中有效地起到了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和日本在产业革命和社会民主化的要求下,积极推进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制度化建设。从国际视野考察发现,在中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过渡的进程中,中等职业教育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高中教育在实现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今后,中国为实现完全工业化和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高中阶段教育要以实现普及化为目标,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快综合高中建设。  相似文献   

4.
印度独立以来,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中等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的滞后却成为制约整个教育系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印度政府提出要在未来10-15年实现中等教育普及化的目标。中等教育普及化政策为印度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注入新的动力。在普遍入学、平等与社会正义、适切性与发展性、结构与课程改革等原则的指导下,印度高中教育在观念认识上正在发生重大的范式转变,在办学实践上也正在不断引入各种新的举措,这些变革之举必将会对高中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高中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和体制改革两大主要方面,前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付诸实施,而后者则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全面启动,但两者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教育更加个性化。改革促进了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和弹性化,但由于它在平等与效率之间选择了向效率倾斜,因此挑战了日本战后形成的以基础性和平等性为追求的中等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基本特征是: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普及化,职业教育技能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人教育终身化。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实现了“一个突破,两个跨越”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基础教育跨越发展,高等教育跨越发展,即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99.47%。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青壮年文盲率进一步下降到3.58%,学前教育入学率达44.6%,  相似文献   

7.
高中教育的发展有两条路径,一是西方国家先追求多样化的平等再转向提高教育质量,二是以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先施行均衡化的平等再转向追求多样化、特色化。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走的是先追求精英化再转到均衡化最终走向多样化的发展道路。高中教育发展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教育思想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其中民族文化传统是关键因素。目前,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如何实现多样化发展,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要以区域为中心、以文化传统为基础,此外还要注意教育思想的适恰性、改革效果的滞后性、社会力量的探索性以及制度体系的保障性。  相似文献   

8.
准确定位高中教育的发展阶段,是认识和理解高中性质和任务的基本前提。整体来说,我国高中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大众化的规模指标与质量指标之间的冲突。为此,高中教育的发展要尽快超越发展阶段中的不平衡,协调好内部的紧张关系,以适应与平衡来实现高中教育的大众化转型。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的重新崛起,教育在其中起着不可抹杀的作用,而德育又越来越成为日本教育的重中之重。日本的德育在战后走过一些弯路,但总体上说是向前发展、逐步完善的。下面,笔者就对战后日本德育的各个方面进行浅显的分析,希望对我国的德育建设起到一定借鉴作用。一、战后日本德育的改革1.第一次德育改革是开设社会科代替战前的修身科,推出以教育民主"  相似文献   

10.
日本大学招生多样化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高等教育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目前正稳步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在完成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到大众化的过渡中,日本的大学招生也经历了由注重竞争选拔到竞争选拔与维持教育质量并重,以及弹性化选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The basic pattern of contemporary secondary education in Japan was laid down in the years immediately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Secondary education is divided into a lower and an upper stag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lower stage is the combination of compulsory subjects and elective subjects. This article shows how the attempt to organise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along American lines with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controlled by elected school boards has given way to a structure more in keeping with Japanese needs. However, co-education in upper secondary schools has taken firm root in Japan.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list of major policy issues in Japanese secondary education today.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二战以前已形成一定的学位教育体系。二战以后,日本对其学位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形成了现代学位教育体制,它包括本科教育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近十年来,日本对其学位教育体制又进行深入改革,主要举措包括:本科阶段实行教养教育和专业教育贯通化;建立研究型大学,研究生院重点化;谋求学位教育的灵活化和多样化;导入自律机制和评价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  相似文献   

13.
印度自独立以来高中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要普及高中教育却还存在很多问题:教育发展不平衡;基础教育质量低劣;高中入学率太低;考试制度改革不成功;印度语言的多样性;高中学校设施简陋、师资缺乏和高中教育分流的不成功。印度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努力实现高中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战后初期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发展私立高校,于20世纪70年代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从而促进了高等教育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文章对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经济背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西方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战前相比较高等教育民主化和职业化特征突出。战后西方世界出现的社会民主化运动推进了高等教育民主化,高等教育规模和入学机会均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入学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高等教育职业化倾向明显,主要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和课程的职业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尽管日本在"二战"后非常重视学校公民教育的开展,但时至今日,其学校公民教育却发展得仍然不够充分。在回顾日本学校公民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其学校公民教育的政策制定、价值目标、课程实施及地位影响,探究其学校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学校公民教育的特质与局限性,也为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与镜鉴。  相似文献   

17.
陈露茜 《学科教育》2014,(2):120-128
生活适应运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出现的旨在中等教育领域进一步实践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的教育改革运动,其中课程改革是其核心环节——“伊利诺伊中等学校课程计划”与巴特克里中学的“基本生活”计划是其最为著名的两项改革措施。它强调“社会效率”,强调“中等教育要满足青少适应生活之需求”,是进步主义运动中“效率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重要表现;最终实现了美国中学的大众化,完成了中学运动;是美国教育史上“知识民主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8.
在"二战"前乃至"二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主要存在两类幼儿教育机构,一是作为"学校"之一种的幼儿园,二是属于"儿童福祉设施"之一种的保育所(战前为托儿所),这就形成了幼儿教育机构的二元体制。现在,日本更加认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和作用,加大了幼儿教育改革的力度。在近年日本的幼儿教育改革中,实质性地推进幼儿园和保育所的一元化是一项重要工作,创设并实行"认定儿童园"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变革。创设"认定儿童园"是日本政府主导的推进"幼保一元化"改革中的一个制度选择和设计。目前,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正在着力推进"认定儿童园"的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19.
印度的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中的作用,重视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但是,由于国情独特,影响因素复杂,印度普及8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尚未实现,统一学制结构的努力也没有取得完全成功,普及中等教育的任务更是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