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一、自然博物馆的性质自然博物馆的性质和其他博物馆一样,也是“科学研究机构”、“科学教育机构”和"标本收藏所"。但自然博物馆(外国称为"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意即自然历史博物馆)又是具有自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的公共文化机构,社会的演进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博物馆。构建学习型社会,发展终身教育,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博物馆以自身独特的优势,依托馆藏,在非正式教育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公众感兴趣的教育方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博物馆逐渐成为公众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3.
晚清新政时期屡见于文献的"教育博物馆"有其特指对象,几乎皆指陈列世界各地教育用具、教育方法及教育家资料等,主要面向师范院校师生及教育界人士服务的教育行业专题博物馆,而非面向普通大众传播科学常识的机构。《癸卯学制》中要求在师范学校内设立"教育博物馆"的理念,则明显取法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附属教育博物馆的成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然而在实践中,因为种种原因,《癸卯学制》中拟想的教育博物馆始终在中国未能建立,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晚清作为专有名词的"教育博物馆"有其理念渊源和开办宗旨,并非是单纯陈列教育用品而向社会开放的大众机构的通称,明确此点,方能对其历史地位有合乎实际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体育博物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体育博物馆作为一个新型的教育机构已进入到社会大教育之中。探讨体育博物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也是体育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运用调查法、比较法、文献资料等方法 ,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通过对体育博物馆教育和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比较 ,找出体育博物馆在素质教育中的特点 ,进而对体育博物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  一、急待改革的中小学体育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学教育是博物馆现代化的产物。面向 2 1世纪 ,提高博物馆学教育水平 ,培养博物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一博物馆现代化历史进程是 1 9世纪末开始的 ,到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 ,博物馆学者称其为第一次博物馆革命。所谓“革命” ,实际上是博物馆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的一次变革。博物馆开始从封闭的、自省的奇珍异物的收藏所变成“为公众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机构 ,从图书馆、研究所的婢女 ,变成真正承担社会开放历史责任的主人 ,博物馆成为具有重要公益性的社会产品。这种博物馆性质…  相似文献   

6.
人们普遍认为,人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直接经验和直观教育,博物馆是进行直观教育的主要形式,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解放后曾就博物馆的性质总结为三点: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上述三种属性是相互联系的,但从理论上讲教育为其主要的属性。  相似文献   

7.
通常博物馆会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设定为不同的受众进行教育和学习活动的设计。而"终身学习"的概念,更多是指向成年观众。21世纪以来,英国的博物馆进行了很多尝试:和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开设学位课程;和民间教育机构合作策划教育项目;独立兴办"博物馆学院"等等,为倡导终身学习型社会作出了贡献。其得失与经验有助于所有致力于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教育与传播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是一个有着丰富资源的社会教育机构,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和核心使命,已成为了博物馆界的共识,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如何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拓展博物馆教育领域、提升展览教育价值,中外博物馆的同仁做了很多的思考和研究,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湖南省博物馆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积极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全面提升全民环境科学素质,对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拥有大量的环境教育资源,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天然场所。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为例,从展览陈列、专业讲解、科普活动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发挥自然博物馆的环境教育职能进行了简要探讨和论述,为自然博物馆如何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它具有双向性,同时博物馆教育又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实验室”。1.博物馆教育是以博物馆藏品为基础的。2.博物馆教育的对象是面向全社会的。3.博物馆教育注重的是美育。4.博物馆为学校教育提供实验基地。5.博物馆教育的多样性。6.博物馆教育是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钱进 《中国博物馆》2014,(3):118-121
近两年来,博物馆对青少年进行历史艺术等素质教育的功能引起各界的持续高度关注。这些关注既来自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通常情况下的教育和博物馆政策制定者),也来自博物馆业界和中小学校(通常情况下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和教育功能的实现者)。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如何让博物馆与学校这两种既亲密又游离的教育机构找到共赢发展的契合点,成为一个博物馆学和教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和教育机构,这是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从教育这一功能而言,博物馆的教育是通过对历史信息的传播米完成的,所以博物馆又是信息的传播机构,它将历史遗存、历史资料所承载的历史内容及相关的各种信息,通过设计、陈列、展示等手段,以直观、可视的形式,再现出米,将已经成为过去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向来重视教育,但对于一般民众,博物馆不过是开眼界的地方,与教育未必有关。而我国博物馆由于传统的收藏、研究的观念以及政策导向,对自身教育职能的认识与实践并不突出。博物馆不仅要放低门票的门槛,更要解放思想,放下高贵的身段,担负起社会教育的责任,逐渐成为真正的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14.
一、博物馆观众调查的意义与目的国外博物馆同仁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使用充分的信息和有启发性的方法,展示藏品的教育意义便可称为博物馆的灵魂。"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在社会精神文化领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出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博物馆已进入对公民进行普遍教育的阶段,不少具备前瞻眼光的博物馆开始积极探索观众的分众化教育。而重视儿童群体,改善其服务方式、拓展其服务领域,是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不可推卸之责任。儿童群体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亦因之浮出水面。但此类教育往往无的放矢,并无严谨的学理支撑,教育策划和实施趋同于成人。本文以学科交叉为视角,首先借由对博物馆儿童教育中现存问题的分析,窥寻影响儿童教育效益之症结——儿童教育心理学缺失,接着通过对现代儿童教育观和教育心理学的深入分析,尝试建立博物馆儿童教育观,以期能有助于博物馆形成儿童群体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论构建博物馆"大社教"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出发,就构建博物馆"大社教"机制相关的背景、指向、依据、方式、适用和意义等方面作相关论述。以期促进和改善我国的博物馆教育机制,提高为观众教育服务的水平,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作为博物馆的首要目的和功能已得到全球博物馆界的公认,但是博物馆并不能纯粹以教育机构自居。在"教育"的终极目标观照下,博物馆的出发点始终是创设一段让人愉悦和开心的体验,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其如此。博物馆应该遵循客观规律,从物理层面循序渐进到精神层面,从助推观众收获知识、信息上升到锻炼技能并进一步构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以真正给予观众精神上的愉悦,让他们觉得此行值得,并且下次还想再来。  相似文献   

18.
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优化博物馆科普教育的结构,还可以深化、提高博物馆科普教育的内容和表现效果,能更好地诠释展览,起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功效,有利于提高受众认知、思维和创造等诸多能力,推进全民素质教育。文章以"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南通博物苑为例,对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科普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发挥的作用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并给出了多媒体系统具体制作流程及相关案例,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通过网络来进行信息传播和教育成为可行的一件事情。博物馆作为一个具有传播教育功能的机构,也适时地建立了自己博物馆的网页,向世界开放。我们登录www.google.com搜索网站,键入“博物馆”这一关键词,可以搜索到上百个中国博物馆网站。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博物馆数量最大的观众群体是青少年学生。加强对这一群体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博物馆承担社会教育职能,促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探索构建具有均等性、广覆盖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长效发展良性机制的前提。本文通过随机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青少年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博物馆教育需求调查,并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博物馆在馆校结合开发青少年教育项目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