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哲学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它比较关注体验与理解,强调直觉的方法。当我们在生命哲学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儿童的社会性教育时,我们倡导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规范的权威者转向与儿童平等参与的体验者;教学过程应从知识、规范的灌输、训练转向对个体精神的“教化”;教学目标应从教育价值的外在诉求转向对儿童内在心灵的陶冶。  相似文献   

2.
每一位社会中存在的个体都具有社会性,其社会性发展对于个体融入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视障儿童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其社会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个体和社会都是不容忽视的。怎样对视障儿童实施社会性教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社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儿童的社会性教育中,出现了社会性教育中儿童的失我化、社会性教育中虚伪的生活、社会性教育中追求效率、忽视意义等诸多问题。为此,儿童社会性教育应关注儿童鲜活的天性,关注活动、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关注儿童日常生活,让儿童社会性教育活动真正回归儿童生活,同时设计“实习场”,升华儿童生活的社会教育性。  相似文献   

4.
一、学校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与家庭教育相比,学校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呈现出一些优势。1.小学阶段品德教育保证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方向。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一般认为有6个组成部分,即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社会认识、自我意识、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道德品质居于核心地位。尽管我国目前独生子女增多而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使得家长们不得不意识到发展儿童社会性的重要性,但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加之不能理智地界定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其对子女正确的社会性教育方向很难保证。小学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5.
莫秀锋 《山东教育》2009,(10):10-12
规则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合作意识、责任感和帮助儿童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以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地发展的社会性教育,是成人与儿童每日互动中必然涉及的内容。儿童的规则认知、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是其社会性适应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父性教育是一个新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父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心理、情绪、成绩、纪律性等方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不但是留守儿童个体的、家庭的,而且是整个社会的。父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的作用机制是复杂的,有多种影响因素和不同的作用过程。留守儿童父性教育缺失解决途径的主要在于父亲角色从"缺位"实现"回位"。如果不能够回位,则需要寻找"父亲替代者",由"父亲替代者"实施父性教育。  相似文献   

7.
曾清沂 《教育导刊》2005,(11):44-44
由于幼儿的社会性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色,因此随机教育成为社会性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教师若善于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环节中发挥随机教育功能,将有助于社会性教育落实到幼儿的行为上,并逐渐内化为其品质.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走向成人社会的基础,幼儿园的规则教育应建立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儿童在学习社会规则的时候,是处于规范与失范之间.儿童的规则教育当然也就是从不断的失范学习中走向规范。  相似文献   

9.
父亲从认知和行为等不同方面对儿童的社会化产生影响。我国对此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普通儿童身上,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研究几乎没有。文章通过查阅和分析普通儿童与学习困难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不同,探讨父亲角色在学习困难儿童社会认知、社会交往、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方面的作用,为父亲如何积极参与到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性教育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霞  刘香民 《文教资料》2010,(3):151-152
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这一因素有着不可忽视而且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因素、师德、教师权威、教师期待都会给儿童社会性发展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