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9,(4):47-53
群体知识建构强调群体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建构知识。群体交互的质量直接影响知识建构的层次。文章基于以协同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训模型,从面对面研训阶段切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探讨教师的组内交互特征、群体知识建构层次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体知识建构与群体知识建构的结合、群体目标、适当的认知冲突等可促进教师的群体知识建构,而中心人物对群体知识建构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虚拟学习社区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知识的获取、分类、存储和共享,使学习者实现个体知识建构和协同知识建构。本文以SECI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基于移动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双回路循环模型,从个体知识建构和协同知识建构两个回路分析了知识建构的阶段和过程,重点分析了模型中的知识吸收与知识扩散、SECI、知识冲突、知识协同和知识建构环节,最后实证研究了基于Wiki的"云计算"词条的知识建构过程。本研究探索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知识建构的新模式,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成为影响数字化转型成效的关键所在。教师研训是提升教师能力素养的关键路径,如何在数字化环境中推动研训变革,进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是研究与实践领域都高度关注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先是明确了基于专业化思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研训追求,即能力本位、关注差异与规模实施;接着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2.0所采取的研训举措为思考起点,分析其优势及不足;然后,梳理数字化背景下的教育前沿实践,探讨创新研训的可能做法;最后,结合前续实践不足与研训创新可能,从研训实施与质量管理两个层面提出面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数字化实践路径。研训实施路径是对能力提升工程2.0基础模式的优化,包括以校为本、聚焦场景、应用驱动、精准测评、赋能学生等;质量管理的数字化实践路径是前续实践较为欠缺的,包括打造头部资源、实施扁平教研、嵌入普适支架、关联数据治理等。  相似文献   

4.
研训教师学作为教师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有望在对研训教师(教研员)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学科化整合的基础上进入初创阶段。利用现有的研训教师研究期刊文献和相关著作,初步梳理出研训教师学的8个基本论题,即研训教师功能职责论、研训教师意识思维论、研训教师知识素养论、研训教师能力素养论、研训教师专业发展论、研训教师队伍建设论、研训教师管理论、分科研训教师论。  相似文献   

5.
推动教师培训突破经验的藩篱,从经验走向理论,是提升教师培训专业化水平的有效路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师培训经历了以教师知识能力补充和学历补偿为主的“生存”阶段、以教师知识能力更新和学历提高为主的“福利”阶段、以教师常态化专业培训为主的“义务”阶段和以教师选择性与个性化学习为主的“自主”阶段。从哲学视角省思之,教师培训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在教师发展,以此为出发点可建构以教师发展理论、教师培训理论与教师培训实践研究为核心的生命增值理论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教师培训形态得以升级为以众筹为时代特征、以生成为内在特征、以自主为动力特征的“涵养”形态,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师培训变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协同知识建构有效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层次走向深入,对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历程进行动态性、过程性、综合性评估是学习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研究基于两个通用的知识构建原则,构建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大学生协同知识建构教学模式并开展实证研究.采用社会认知网络特征(SENS)分析法对学生协同知识建构的社会认知演化轨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效果及协同知识建构水平;协同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交互参与度增强,网络凝聚性逐步提升;不同社群学生在不同教学阶段的知识进步水平具有层次性差异,核心组形成了高层次认知网络结构,知识进步呈现进阶演化趋势,半边缘组的认知网络结构具有局部性特点,教学后期才出现明显知识进步,边缘组连接稀疏,共现极少,无明显知识进步.研究为一线教师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深度教学提供了借鉴,为解构学习者知识建构历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教师网络协同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教师在协同备课过程中,往往局限于对教学设计方案的简单分享,难以就方案内容进行深度交流,就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进行知识协同建构.本研究从协同脚本设计的角度,对如何促进教师协同备课过程中的知识协同建构提出了相应宏脚本和微脚本设计策略,并结合数据,对研究效果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笔者承担了河北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尊重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实践研究”。为了有效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实验学校采用了研训一体化的策略。在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指导实验学校教师在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让教师确定研究的子课题,在子课题研究过程中,组织实验学校教师进行学习、研讨和交流,不断地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研究素质,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研训一体化的特点研训一体化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育专家深入中小学校,将教学…  相似文献   

9.
林石 《亚太教育》2022,(4):184-186
区域研训一体化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目标,有计划地把教研、培训有机进行融合。实践过程中针对区域内不同发展期的幼儿教师,通过诊断式、主题推动式、合作连动式等多元研训模式,引领区域研训一体的变革与发展。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逐步建构适合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多元研训模式,实现区域研训一体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区级课题《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话式研训 的实践研究——以宜宾市翠屏区为例》,该课题是总课题国家 级课题《区域中小学教师对话式研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 课题,研究周期四年半。本课题通过对话式研训的实践,挖掘 对话式研训在中小学音乐研训活动中的实施策略与途径,研训 员与教师共同探索开放、活力、自主、高效的研训模式,达到集 思广益、博采众长的研训目的,实现教师培训方式的转变和培 训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