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水小陇山林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04°23’—106°43’,北纬33°31’—34°41’,属秦岭西段,东西长18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地带.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据安定国研究统计,本区高等植物2500多种,隶属于171科,847属.由于本区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而且受历次和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较小,因此保留了许多珍稀植物,其中包括众多古老的残遗成分.对这些植物进行深入研究和保护,有助于认识本区地史,对了解植物区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揭示本区与其它地区的联系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耤河是渭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发源于甘谷县境内的石鼓山麓,婉蜒东流,至天水县城以西的河口入渭,全长180多华里.古城天水,就座落在耤河下游狭长的小型冲积川原上.耤河下游地区,这里系指天水市以东至河口这一段川道及南北二山的部分山地.作为耤河支流的七里墩河沟两侧及其源头,称为水家沟的一片山地,自然亦应包括在内.这里位于东经105°45′略东,北纬34°35′左右.最低处海拔约1120m(河口附近川道),最高海拔1500m以上(南山).地处北温带与亚热带之间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也较充沛.由  相似文献   

3.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工业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代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理论界和政府职能部门对装备制造研究大为加强,产业政策也明确向装备制造业倾斜。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实施,装备制造业被列入经济区发展的重点之一。天水作为西部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西部地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肩负着发挥甘肃东部桥头堡作用。天水市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以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以产业集聚作为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方向,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促进天水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为发展西部经济和振兴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甘肃新通志》及州志等记载均相同 ,不再征引。唐代时析上县始置天水县 ,北宋至元初 ,天水县建置屡有变化 ,治地亦不固定。据上述记载可知 ,今天水市西南 70里即为天水县故地 ,这里为今天水市天水镇所在地 ,人们习称“小天水”。由于天水县系由唐时上县析出 ,唐之后上县建置不复存在 ,上故城亦不以“上”相称 ,故天水城易为人们误当上故城 ,顾组禹所记当属此例。如前所论 ,上城自北魏至唐末治今天水市秦城区当属无疑 ;而且 ,在北魏之前 ,还有一段时间上仍治今天水市城区。因为《水经注》除记有“上城”外 ,又有“上故…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天水市是旱作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接近90%,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而复杂。天水市被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之后,宏观发展环境有了积极变化,新农村建设也面临新的机遇。近年来,天水市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落后还在制约着天水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从六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可以加快天水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6.
甘肃天水当关陇之会、介雍凉之间,长期以来是西越陇山的一大都会州,也是丝绸之路重镇,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其城区或为上邽、或为天水、或为秦州,名称多变,而古城城址就在今天水市城区。天水古城所在南北两山相对,藉水中流,川原狭长,城的走向便成东西长条形状,明清之后形成"五城相接"形制,解放后逐步拆除。天水作为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有辉煌而光荣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天水地区地处甘肃东南部、秦岭西部北坡,正处于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分界处,有较为丰富的脊椎动物资源.关于天水地区鱼类资源区系研究的资料目前尚缺.本文是根据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师专生物系常年积累的、采自天水地区的标本,并汇集前人的研究成果整理而成,目的在供科研、教学以及农、林、牧、副、渔业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国文化与天水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天水在三国时期的重要位置,通过对三国文化在天水的遗存、影响、传说、习俗等多方面综合研究,与天水市的旅游经济结合起来,旨在扩大地域性文化外延,丰富旅游内容,直接为天水市的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邽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县之一。检索历史文献,关于邽县故城的位置,有六种(类)不同的记载。除《水经注》记载的今天水市区内的邽县故城外,其余诸说均误。邽县得名于邽山。邽山西起今天水市区西北20公里的凤凰山,东南至今天水市区北边的营房梁,北至渭河,南至罗峪河。邽县原为邽山东南脚下(今天水市区)的邽戎邑。考古资料亦证明春秋早期今天水市区内可能有城邑存在。结合历史地貌调查和考古资料分析,初步推断:《水经注》所说的“上封故城”大约在今天水市区耤河以北、弥陀寺巷——仁和里——尚义巷一线(北魏罗峪河故道)以东、邽山以南,它可能就是秦国邽县故城。  相似文献   

10.
天水地区属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该区自侏罗纪以后,发育了一系列不断发展的大小断陷岔地,白土就赋存于这些岔地的上第三系地层的上部.在白土之上被第四系黄土所覆盖,向下则逐渐过渡为红色岩层,白土与红色岩层之间,有时夹有万膏层位,白土呈水平或近水平状产出.天水白土分布广泛,资源十分丰富、总储量近亿吨,北京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建材地勘中心甘肃总队,对白土矿床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拓宽了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已构成潜在的优势矿种.  相似文献   

11.
秦腔作为我国古老剧种之一,在今天依然鲜活地流传在中国大地上.据考证,甘肃是秦腔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甘肃省天水市,更是有着供秦腔这一艺术形式流传发展的深厚土壤.从学术意义、社会意义、经济意义三个方面来论述秦腔对于天水这座城市的重要涵义.  相似文献   

12.
天水话里的助词比较丰富,有几个使用频率很高,颇有特殊之处,这里仅就其用法作一些分析.文中所记以天水市口语说法为准.(一)家有音无字,“家”是写的同音字.这是一个表示即将开始尚未开始的时态助词.与其它时态助词比较,“家”与动词的关系较为松散,当动词带宾语或有连带成分时,可以离开动词用于句尾.1)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动作变化即将发生还未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天水市三县区果园土壤氮、钙营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地果实缺钙造成的果实苦痘病、水心病、贮藏溃败等生理病害,调查了天水市三县区苹果园土壤营养状况,结果表明:天水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约在1%左右,属于贫瘠土壤,但土壤中速效氮的含量在20|40cm和40~60cm土层中有累积现象,与山东棕壤相比,天水地区的交换性钙略低,而总钙量比其高46.9%,可能果农在土壤管理方面长期过量施用化学氮肥使石灰性土壤表层交换性钙含量逐渐降低,因此合理施肥,加强土壤管理对促进天水地区果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渭水流域在史前阶段是一个传说时代人物众多、文化丰富的重要区域。而地处渭水上游的天水地区,从华胥氏到伏羲氏、女娲氏、炎帝神农氏,再到黄帝,其故里多在这里。以大地湾、师赵村和西山坪等遗址为代表的前仰韶时代文化遗存在以及众多的仰韶文化遗址,以其完整的考古编年和系统的文化序列,真实反映了天水地区由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悠久历史,说明天水地区是华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三 魏晋部分 (一) 三国时期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六、七十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公元220年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全国性动乱,从此军事斗争的中心转入三家之争。天水地区处陇右要塞,为魏、蜀争锋之土。如著名的“街亭”之役、及“六出祁山”都发生在这里。天水之名气,由此发起。但从总的局势看,大抵是以渭水为界。渭水北面及今天水市为曹魏所有,而渭南即长江流域之徽县、两当为蜀汉所有,其间地西和、礼县为胶着状态,时为蜀有,时为魏占.由于陈寿撰《三国志》无《地理志》一门,加之战争动乱,使考证本区辖县困难重重。今据有关文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考述。 《晋书·地理志》云:“天水郡,汉武置,孝明改为汉阳,晋复为天水”。  相似文献   

16.
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距今7800年的大地湾遗址为实物代表.大地湾遗址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为古代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系中国之瑰宝、甘肃之明珠,天水之骄傲.大地湾文化与天水境内的伏羲文化、秦文化、陇山文化、三国军事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源流关系,己为世人所瞩目.然而,憾遗的是,如此重要的文化资源至今未能开发利用,尤其是在文化旅游方面最为突出.就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证大地湾文化与天水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秦巴地区指的是秦岭、巴山以及中间汉江穿过的汉水流域.北秦岭、南巴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中间盆地气候温润、物产丰饶,历史厚重、文化久远,秦巴地区是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战时期,国共双方在规划自己的战略时候,都把眼光放在了秦巴地区,出奇一致地把这里作为根据地、大后方.而秦巴地区也无愧于人民给他的期待,能够在动荡年代担起来它的根据地、中转站、大 后方的地位,为抗战最终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地理环境横穿天水市区的(耒昔)河,是渭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它发源于甘谷县境内的石鼓山麓,蜿蜒东流,在北道区的河口入渭,全长近百公里.古城天水,就座落在(耒昔)河下游狭长的小型冲积平原上.  相似文献   

19.
2013年6月21日,首届"中华始祖文化研讨会"在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甘肃省伏羲文化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国学中心、天水师范学院始祖文化研究院、天水市伏羲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大会由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师范大学国学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伏俊琏教授召集并主持.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津梁、天水市市长王锐、甘肃省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程有清、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天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杜松奇先后致辞,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一项基本的任务,而为了在我们天水这个具体的方言区更有成效地推广普通话,有必要对天水方言同普通话的声、韵、调各语音要素作一些对应的比较研究.本文就天水方言的声调作一初步探讨.从整个汉语言看,天水方言是北方方言西北次方言中最主要的关陇方言的一分支,它同关中方言有更密切的关系.从地域范围看,天水方言不仅包括天水市属各县区,并包括其北的通渭、静宁、庄浪一带县份,即实际包容了陇山以西,西秦岭以北,整个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