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树理是一个有着高度革命功利主义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称自己的作品是“问题小说”,写小说就是为了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社会化变迁的角度看,赵树理的小说确实存在着较浓重的清官情结。何谓“清官”?原指封建社会能明辨是非,秉公办事,不畏权贵,不欺百姓的朝廷命官,我们这里所谓的“清官”,则是指一切社会中秉公办事的官员。  相似文献   

2.
为问题而写作是赵树理小说的一大特点,而清官断案模式乃是其作品结构形式上的鲜明特色。为问题开药方,为农民兄弟著书,是形成赵树理问题小说清官情结的重要原因,从而为读者再现了“明君型”、“法官型”、“钦差型”等多姿多彩的清官形象。  相似文献   

3.
一个散文作家的自我若要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就必须始终处于开掘,深化,发展的演进过程中,冰心选择的“自我”是理想的,这决定了这个理想的“自我”是以舍弃现实为代价,是以遮蔽“自我”的另一面为代价。冰心“自我”内在精神结构中三个具有本质性影响的因素-宗教情结,童年情结和才女情结。这三个情结原先是滋润其散文艺术世界的三股甘泉,此时甘泉早已凝固,代之成为牢牢束缚冰心对自我进一步挖掘,审视和选择的三条绳索。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当代小说"单位情结"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结”作为被压抑的无意识的意念倾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维与情感方式。中国当代作家对单位及其体制所具有的情结,以及这种情结对作家思想与创作的影响,是个富有意味的论题。  相似文献   

5.
所谓心理学的“科学情结”是指本学科对自然科学的盲目追求。“科学情结”产生的原因在于心理学界将本身学科定位在极力从(自然)科学圣殿中争得一席之地。“科学情结”的危害在于使心理学陷入“技术至上”和“科学至上”两大误区。要解决“科学情结”问题,必须建立开放的科研氛围,以利于寻找本学科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中国,干部以当清官为信念,民众以盼望清官为自己的憧憬,这已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政治文化心理。清官意识的流行,既有其历史背景,也有现今的社会政治原因。认真分析清官情结,汲取其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引导民众积极参与政治.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推进当代中国的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政治文明和政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官情结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渊源和现实基础,时代变迁、制度更替,仍绵延不绝。正视清官情结,剔除其糟粕,继承其精华,汲取传统清官所具有的为民请命的理想追求、严格的执法精神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赋予它时代的内涵,将清官的积极精神价值融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之中,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自觉、主动、持续地推进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人际交往与大众传播中,方言符号的运用与流行主要归之于传播对象的“方言情结”。“方言情结”的存在对信息的交流、社会的稳定和谐乃至民族的统一等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要采用疏导的方式化解“方言情结”,提升民族共同语的权威性,使信息的传播与接受更为顺畅,  相似文献   

9.
一个散文作家的自我若要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就必须始终处于开掘、深化、发展的演进过程中。冰心选择的“自我”是理想的 ,这决定了这个理想的“自我”是以舍弃现实为代价 ,是以遮蔽“自我”的另一面为代价。冰心“自我”内在精神结构中三个具有本质性影响的因素———宗教情结、童年情结和才女情结。这三个情结原先是滋润其散文艺术世界的三股甘泉 ,此时甘泉早已凝固 ,代之成为牢牢束缚冰心对自我进一步挖掘、审视和选择的三条绳索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但许多人仍有“清官情结”,将其所折射出岛民本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混淆。认清民本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本质区别,借鉴以民主主义为特征的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基所著《郁离子》,其寓意故事以贪利为祸以警世人,倡导为官要廉洁清正;万事有道,道不可逆,遏制腐败要从完善制度上预防;明志建立廉洁清正的理想社会等廉政治国思想给当下反腐倡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公案剧中的清官形象只是下层百姓理想与愿望的体现,只有少数学者注意到了它的社会批判功能。杂剧作家塑造清官形象的社会批判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清官对官场的忧惧情绪,让人们体会到元代政治生态的险恶;通过清官在忠君与保民间的两难抉择,让人们认识到元代阶级压迫的深重;又通过清官们普遍的"徇情枉法"的做法,让人们感受到元代司法制度的疏漏与不公。元代公案剧中的清官形象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元代社会的纷纭万象。  相似文献   

13.
法治无论是从历史来看,还是从逻辑来看,都是立法、司法、守法三个环节的统一体,而法治的前提是良法。只有符合当时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的法律。才是良法;良法的确立需要民主,需要立法者理性的法律意识;中国的良法是时代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契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明清时期的小说深深地烙上了封建官场文化的烙印,其中浓厚的封建官场文化现象是封建社会的典型缩影.清官是士大夫们未做官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亦是封建专制统治下民众的企盼.然而,强大的现实利益和官场中的倾轧、斗争,往往使初始的理想最终成为一个笑话,于是,清官便成了专制统治下的人们在黑暗中想象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以清官闻名于世的包拯其法律思想也是极其丰富的,他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为了使法律对国家的长治久安起到保障作用,包拯认为必须注意法令的统一和稳定;法律的统一和稳定是法律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而要使法律发挥作用,最重要的还是法律的贯彻执行。在法律的具体贯彻上,包拯提出了任用良吏、止绝内降、务得慎刑以及明正赏罚的主张。包拯一生久任察官,经验丰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而具有一定特色的法律思想,显示了他的卓越见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因腐朽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人民群众对司法的公正、公平、公开有了迫切更严格的要求,司法为维护社会和谐发展所承受的压力逐步加大;在这一背景下,群众对清正廉洁的官员也表现的更为迫切和强烈。如何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清官文化”的这一特殊现象融合于现代司法实践,是法律理论界和实务界亟需解决的一个崭新而意义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施闰章号“愚山”,已为大家熟知。但“愚山”其号的由来及它的暗示涵义少为人关注。从中国人名、号特有的文化意蕴的视角;梦的暗示性启示;为人执着清廉,不谙权术的官品方面述解,其号有抱朴含真、执着儒道等暗示性意义。对理解施闰章的思想、官品有一定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特征,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旋律.中国传统社会的清官正是在这个儒家政治文化的大背景下,坚持"内圣外王"的政治诉求,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清官.  相似文献   

19.
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为此 ,我们要警惕“关系网”与“腐败网” ,注意防止“官场经济”传播腐败 ,依靠体制创新抑制腐败现象 ,坚决惩治组织人事工作中的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包拯的反贪理论与实践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官包拯 ,是中国古代在反贪理论与实践中的一面旗帜。其反贪理论包括 :主张有法必依 ,违法必纠 ,严惩贪污 ,以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其反贪实践 ,主要表现在上书反贪、定制治贪、履责劾贪、依法惩贪等多个方面。包拯的反贪理论与实践 ,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儒学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忠君爱国思想 ,以及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铁面无私、公正执法 ,自奉清正、崇尚廉洁的思想特色 ;并为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