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科技金融政策的作用机理,并借鉴不同层面的创新效率评价范式,构建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效率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以天津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进行数据挖掘,实现政策投入的具体量化,并利用DEA-BCC模型对企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但迫于规模约束,投入冗余情况较为严重,尚未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导致企业整体创新效率水平低下;随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推进,企业创新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相比传统行业而言,处于新兴行业的企业资源利用水平更优;国有控股背景的企业在整体创新效率和资源配置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22)
本文基于52家智能制造上市企业的2012-2015年数据,采用DEA模型获得智能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值,利用回归模型获得技术创新效率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管持股可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股权集中度和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资产周转率和负债率均和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正相关关系。此外,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需充分考虑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35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极化模拟和DEA二次叠加,揭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效率分布,实现了异质行业下企业创新技术效率的可比评价。研究发现,通过极化模拟和二次叠加改进的DEA方法,对于异质行业下企业可比创新效率的测度是有效的。其次,3/4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可比创新效率低于0.4,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平均可比综合创新技术效率最高的是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再次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最低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最后,企业创新投入结构上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研发经费投入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释放;通过改善管理、激励、技术来提升创新效率比单纯改变规模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运用基于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方法,对外资企业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部门各行业的科技活动效率与外资企业比重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在外资企业比重、国有企业比重、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这几个反映市场结构、影响科技活动效率的因素中,外资企业比重对中国工业部门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效率的提高影响最大、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衡量我国智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持续发展,应用DEA模型、Tobit回归及脉冲响应模型对2016—2020年我国27家位列智能制造企业百强名单的上市公司及其所在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满足“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发展规划。结果表明:在静态分析层面上,智能制造企业的综合效率DEA有效个数在5年内有所下滑,规模递增企业个数显著增加。在动态分析层面上,智能制造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动态增长,得益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双向增长。在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方面,资产规模、内控缺陷长期抑制创新效率增长,而股权集中度在长期对创新效率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府科技资助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至今没有达成共识,但各国政府仍然倾向加大政府科技资助解决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失灵"问题。基于效率视角,实证分析政府科技资助是否提升了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发现:政府科技资助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当政府科技资助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提高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当前由于政府科技资助结构不合理,显著抑制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无论是国有工业企业还是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劳动者素质和开放度等变量对国有工业企业和非国有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不同的影响。基于政府科技资助的优化、硬件环境、智力支持、氛围熏陶等视角对中国工业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苏屹  付宁宁 《科学学研究》2023,(6):1130-1141
以中国智能制造上市企业2015-2020年专利授权数和研发投资为样本,利用DEA交叉效率模型测度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应用修正引力模型确定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网络关联关系,运用Ucinet软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网络特征,运用社区算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揭示网络结构演化规律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网络关系显著,且关联趋向紧密;关联网络形成了四个板块,各板块内部企业创新关联关系分布不均,子群间的融合度较差,表现出高度凝聚子群特征;关联网络跨区域空间演化特征逐渐显现,由地理邻近主导的地域化社区结构转向注重行业邻近和社会邻近的跨地域社区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方法和指标、效率水平、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结果发现,无论整体还是分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缓慢提高趋势,但处于较低水平;效率提升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未明显改善;成果转化阶段效率普遍较低,"高投入、低效益"矛盾依旧;竞争市场结构、大规模企业和出口有利于创新效率提高,国有成分起抑制作用,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效应模棱两可。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环保行业61家上市公司2017年公布的财务数据,构建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综合效率及纯技术效率、规模报酬、投影分析三个方面分析企业的创新活动。结果表明,环保行业整体创新效率较低,纯技术效率偏低是为主要因素,近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双重困扰;超五成企业呈现规模递增态势,创新投入不足是导致企业规模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技术人员与研发费用配置不合理是企业达不到DEA有效水平的重大障碍。最后,根据环保行业创新活动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定价财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发生在我国的48个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事件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定价有显著影响的3个因子,即市场评价因子、成长因子和负债因子,进而构建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股权定价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
王德龙  孙巍 《现代情报》2006,26(12):209-211,192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到目前为止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共187家,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这些中央企业不仅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决定国民经济的运行状态,而且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最直接体现。因此,本文选择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两个典型行业(这里采用的是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方式),采用2001—2003年的数据,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Whitney U检验,对国资委监管中央企业的参股控股或国有独资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个行业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状态有很大的差异,所有权结构接近的企业在不同行业也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3年深市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7个评价内部人控制程度的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4个主因子综合存在于各变量中的信息,其中主因子1与主因子2在重要性排名中位居前列,分别代表对管理层的监督力度与公司国有股权集中程度.最后通过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对各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度进行评价排序,并根据因子得分对抽取的样本公司进行分层聚类.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对我国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公司治理结构视角出发,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创新效率关系进行了实证探讨.研究结论证明:董事长持股比例对创新效率影响为正;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创新效率高度正相关;监事会主席持股比例对创新效率影响为正;而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规模则对创新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另外,研究发现董事长、高管和监事会主席的持股对创新效率影响力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为研究对象,从行业角度出发,分析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和投入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行业视角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创新效率评价体系,并结合静态和动态DEA模型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企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而目前国内构建的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多是通过选用科技投入产出指标的绝对数值进行评价,缺乏基于质量视角的相对数值指标进行企业创新效率的评价。本研究以南京市2011-2013年525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构建两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企业创新效率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和实用性分析,验证了基于质量视角的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八大经济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为研究对象,应用SE-DEA视窗分析和计量分析技术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八大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在2001—2011年期间的均值存在区域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北地区、黄河中游、西北地区;从长期趋势看,效率值变化不稳定,忽高忽低;政府创新资金资助、国有产权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负面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企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创新主体的创新效率区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旨在评价中国三大创新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三大主体的创新活动均对创新资源的依赖较大,创新效率值均小于1,其中企业的创新效率值最低。技术非效率因素显著存在,其中政府资助和创新主体间的联系对创新主体的作用截然不同。同时,在以创新效率的聚类分区中,企业创新高效区的省份相当少,高校创新高效区和科研院所创新高效区的省份较多,但又有所差异。区域创新主体间的效率差异,以及区域之间的差别,显示出了区域创新的动力源泉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从微观视角即企业层面建立高新技术企业R&D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公司公开的财务数据等信息,选取R&D经费投入强度、R&D人员投入强度作为投入指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技术资产比率作为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以河北省16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对其R&D效率进行评价,并分别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提出提高高新技术企业R&D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我国45家钢铁企业2001-2005年间的生产力变化进行了估算,并从企业规模和所有制形式两个角度对钢铁企业的动态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钢企每年变化的效率却呈现不断改进的趋势,生产力逐渐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大型钢铁企业的效率变动并没有优于中小型企业;国有(控股)钢铁企业的动态效率下降,而民营企业的生产力稍有改进.其中,小型国有(控股)钢铁企业的效率水平成为制约钢铁企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范旭  李蓓黎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5):117-126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对2009-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科研机构的基础科研创新效率现状进行评价,并进一步以科研机构基础科研创新效率评价值作为被解释变量,结合系统GMM模型,从全国和分地区两个维度研究人力资本、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产业创新、外商投资环境对科研机构基础科研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我国科研机构基础科研效率总体偏低,并从东到西呈现递减趋势.为提升我国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效率,需采取完善科研机构创新资源投入方式、优化创新人力资本结构和扩大科研机构学术交流对外开放程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