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通过同一项群训练的迁移理论,验证INT对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名平均年龄18岁的大学男子篮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EG)和对照组(CG),对EG受试者进行8周,每周3次,每次90 min; CG受试者进行8周传统力量训练,每周3次,每次90 min,在实验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下肢爆发力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训练干预后,EG与CG受试者相比,助跑垂直纵跳、垂直纵跳、单脚侧跳和立定跳远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研究结论:INT训练能够对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建议:在球类实践或训练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抗阻训练、超等长训练、动态稳定训练、速度训练和灵敏训练等与专项技术运动相结合,提升在比赛中的专项动作效率,使INT训练的综合效果能直接运用到比赛所需的技战术动作模式中,为运动员训练效果的专项化迁移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验证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对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的影响,为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训练提供借鉴及训练思路。实验时安排受试者进行12周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实验后测试两组受试者下肢快速力量及专项速度。研究发现:(1)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可以提升运动员下肢水平方向快速力量水平,有助于改善其连续跳跃能力。(2)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下肢垂直方向快速力量水平,在提升原地、瞬时垂直起跳能力方面更具优势。(3)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起跑加速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交变负荷训练法对肌肉力量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交变负荷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两组共接受8周训练,每周3次,实验前后一周内利用测力台和B iodex对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振动刺激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原地纵跳能力,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能力,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少年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 1、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按练习形式分类 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按练习的形式可分为负重训练、跳跃训练和局部肌肉针对性训练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刘海霞 《精武》2013,(35):23-23,25
短跑在世界竞技体育史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短跑要求:运动员在一定距离的跑程中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将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近年来,短跑运动水平飞速发展,运动成绩一次次不断的刷新,这同时也意味着对短跑运动员的要求更高,教练的责任更重,对短跑技术和力量训练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神经肌肉理论对短跑技术和力量的训练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望能够为提高短跑训练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运用Meta分析研究方法检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PT)对篮球运动员下肢运动能力的干预效果,包括运动员下肢爆发、移动速度和灵敏素质。研究方法:采用STATA 15和Review Manager 5.4对纳入的12篇文献234名受试者(男性143名、女性91名)通过对反向动作跳跃测试(CMJ)、立定跳远测试、T敏捷测试、10米冲刺测试、20米冲刺测试五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发表偏移性检验。结果:Meta分析结果表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可以明显提高CMJ的高度(MD=2.42,95%CI=1.54~3.29,P<0.05);T形敏捷测试速度影响显著(MD=-0.47,95%CI=-0.74~-0.2,P<0.05);10米冲刺速度影响显著(MD=-0.09,95%CI=-0.17~-0.01,P<0.05)和20米冲刺速度影响显著(MD=-0.07,95%CI=-0.12~-0.02,P<0.05);但立定跳远影响不显著(MD=7.42,95%CI=-7.22~22.06,P>0.05)。通过敏感性分析反向动作跳跃指标有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短跑运动员与欧美强国运动员在力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正是这一点制约了我国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我国男子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百米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包括:杠铃负重训练、跳跃训练、牵引跑、抗阻力跑,指出了我国百米力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百米运动员运动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验对比式训练对下肢爆发力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对比式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实证研究,查找期限设定为截止到2021年6月,基于STATA/SE15.1和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结合16篇文献,受试者385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式训练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的提升均具有较好效果(SMD=0.68/-0.84),且具有显著性,其中选择4~8周的训练周期、2次/周的训练频率、抗阻形式选择等张收缩、高负荷训练选择混合强度、低负荷训练强度选择自重训练、组内和组间间歇小于2分钟对跳跃类表现提升的效果较好;选择2次/周的训练频率、抗阻形式选择等张收缩、高负荷训练强度选择80% 1RM及以上、低负荷训练强度选择自重或40% 1RM、在组内和组间间歇均选择小于2分钟对短跑类表现提升的效果较好。结论:对比式训练对下肢爆发力表现具有较好提升效果,但需要对训练变量进行特定设置及考虑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重深蹲练习与保加利亚蹲练习两种不同的下肢力量训练方式对冰球运动员专项移动能力的影响,并比较两种训练方式对提升冰球运动员滑行能力的差异。方法:将18名U16冰球运动员随机分为保加利亚蹲组和负重深蹲组,对其训练前后冰上30米滑行、冰上重复冲刺、8字滑行以及陆地30米跑、立定三级跳、侧跨跳、Y-Balance成绩变化进行测试。结果:两种下肢力量训练方式均可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冰上滑行能力、下肢爆发力及下肢平衡能力。在冰上滑行能力方面,保加利亚蹲组冰上重复冲刺能力提高优于负重深蹲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冰上8字滑行速度两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下肢爆发力方面,保加利亚蹲组30米冲刺跑成绩显著优于负重深蹲组。在下肢Y-Balance测试方面,两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保加利亚蹲与负重深蹲练习均可以显著提高男子U16冰球运动员的直线加速滑行能力,前者在提高重复冲刺能力方面显著优于手者,两种练习均可以提升男子U16冰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与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2.
超等长训练适宜于跳跃专项少年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对提高跳跃成绩效果显著,超等长训练对提高肌肉超等长收缩能力的作用显著,高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尤其是跳跃专项少年运动员应积极进行超等长训练。  相似文献   

13.
短跑项目是典型的高强度无氧代谢极限速度性项目,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要求很高。就如何根据普通高校业余短跑运动员的训练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段进行系统的短跑专项训练,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男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1KM计时赛训练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6名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2年的训练实践,根据1KM计时赛项目特点和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围绕专项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能力和专项技术训练的方法进行探索,取得良好进展。青年运动员刘亚东经过2年训练获全国青年1公里冠军,成年比赛第3名,并打破200M俯冲全国纪录。  相似文献   

15.
刘桂海 《体育科技》2004,25(3):9-12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 ,对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剖析 ,确认训练应以技术训练为核心 ,以运动员个人特点为训练基础 ,以及正确处理力量素质训练与技术训练的关系 ,技术训练中的负荷问题 ,提出适合高校三级跳远训练的模式 ,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美国产Power plate pros5TM振动训练器,对武术套路专业学生进行振动训练,经过十周系统的训练测试振动训练对其柔韧性,下肢力量以及难度动作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振动训练后武术套路运动员竖叉横叉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下肢柔韧性得到了增强;振动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立定跳远无显著性影响,对纵跳高度存在显著性影响;振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完成质量,从而提高武术套路整体演练水平,优化了传统力量训练,是对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Kinesio-tape® has been suggested to increase blood circulation and lymph flow and might influence the muscle's ability to maintain strength during fatigue.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gluteal Kinesio-tape® on lower limb muscle strength in non-fatigued and fatigued conditions. A total of 10 male rugby union players performed 20-m sprint and vertical jump tests before and after a rugby-specific fatigue protocol. The 20-m sprint time was collected using light gates (SMARTSPEED). A 9-camera motion analysis system (VICON, 100 Hz) and a force plate (Kistler, 1000 Hz) measured the kinematics and kinetics during a counter movement jump and drop-jump. The effect of tape and fatigue on jump height, maximal 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 reactivity strength index as well as lower limb joint work were analysed via a 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The fatigue protocol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erformance of sprint time, jump heights and alterations in joint work.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aped and un-taped conditions in non-fatigued and fatigued situation as well as in the interaction with fatigue. Therefore, taping the gluteal muscle does not influence the leg explosive strength after fatiguing in healthy rugby players.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沙滩排球训练对运动员膝、踝关节肌群肌力的影响,沙滩排球训练周期前后,对我国12名兼职沙滩女排运动员的膝、踝关节肌群进行了BIODEX肌力测试。结果表明,沙滩训练后,膝关节屈肌群快肌纤维的爆发力,伸肌群快肌纤维的最大力和爆发力,踝关节跖肌群慢、快肌纤维的最大肌力和爆发力增长有显性意义,这是沙滩训练后原地纵跳成绩提高的重的肌力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利用击剑运动员连续蹲跳的动作速度监控结果来调整体能训练负荷,阐述监控结果与基础体能、专项体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名男子击剑运动员(佩剑7名,重剑6名)进行为期3个月连续10次蹲跳的数据化监控,根据监控的即时结果对运动员进行训练负荷的调整。在实验前后进行1RM深蹲、深蹲相对力量、原地纵跳、30 m冲刺跑、30 s双摇跳绳、T型测试、5-10-5变向灵敏测试以及3 000 m耐力跑测试。结果:击剑运动员在1RM深蹲、深蹲相对力量、30 s双摇跳绳,以及3 000 m耐力跑上的提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蹲跳动作速度的科学化数据监控来调整的体能训练,对于击剑运动员的基础体能以及专项体能提升均有效果,确保力量水平与有氧能力获得同步增长,可作为训练的常规监控手段以提高训练效益。  相似文献   

20.
小肌群训练作为三级跳远运动员最重要的体能训练手段之一,对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三级跳远运动员小肌群训练在安排上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随着对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竞技需要认识的加深,其小肌群训练计划安排的密度、与其它训练因素的组合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我国高水平三级跳远教练员已经将全新的分散安排模式应用于小肌群训练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为分散安排模式小肌群训练的成功应用找到相关理论依据是当前三级跳远理论研究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