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黄英的故事脍炙人口,读书人马子才因为喜欢种菊花,认识了黄英姐弟。马子才和黄英结婚,一次痛饮后,黄英的弟弟陶三郎倒地化为菊花,黄英拔下花,盖上衣服,嘱咐马子才不要看。第二天,马子才看到,陶三郎躺在菊花边呼呼大睡。马子才觉得很好玩,故意让陶三郎喝醉再次倒地化菊,他也像黄英一样如法炮制,结果,菊花枯了,陶三郎死了。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处在一个颇为复杂的历史时代,新兴的生产方式和渊源深厚的文化传统同时对他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种影响表现在其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便是〈聊斋志异〉的〈黄英〉一文.从〈黄英〉一文文本的人物和情节设置上探讨蒲松龄并不为人所知的深层心理,可以揭示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试图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3.
留言     
《初中生》2009,(11):15-15
林兰→黄英:我听过你的歌,非常动听。在我心中,你就是一只百灵鸟! 晶晶→罗列:我们相约,五年后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畅饮吧!  相似文献   

4.
王海宁 《培训与研究》2006,23(11):58-59
《聊斋志异》里有许多表现商业活动的篇章,其中《黄英》、《小二》两篇刻画了两位善于经营的奇女子形象。黄英、小二有着非凡的经营才能、智慧及经营理念,给现代女性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黄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贫困山区的小学教师。她1985年高中毕业后,就在文地镇青河村任小学代课教师。13年来,她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在教坛上摸爬滚打,倾注了自己的满腔热血,用一颗赤诚火热的爱心,奏响了一曲动听的山村女教师之歌,展现了山村女教师的风采。爱校...  相似文献   

6.
曹莹 《现代语文》2006,(8):35-36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的急剧上升,传统的士、农、工、商的四民秩序已被打破。《聊斋志异》中的《黄英》就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作通过菊花精黄英与嗜菊如命的儒生马子才偶识,冲突,最终结合的故事,折射出明末清初思潮中一种独特的价值追求,从中可以看出士魂与商才的联姻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曹军 《文教资料》2009,(10):6-8
《聊斋志异·黄英》篇在“士魂商才的结合”的一般叙述中,体现了作者思想的两个方面:马子才是作者自身精神的自由王国的化身,陶生体现了作者对物质的必然王国的向往。而马子才与陶生、黄英间的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是蒲松龄物质的必然王国和精神的自由王国整合而又重建的过程,这一运动过程是以“菊”为中介而实现的。最终在小说中,作者“士魂商才”的理想美梦成真。  相似文献   

8.
留言     
《初中生》2009,(7):15-15
snowing→谭星姐姐:我曾经痛苦得无法自拔。谢谢你用一剂良方治好了我的心. 黄英锐→杨威:祝你马到成功!  相似文献   

9.
未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快乐女声"黄英,以淳朴清澈的声线,证明了自己会唱歌,也展现出一种原生态的美。天赋是一把双刃剑。天赋好的歌手,固然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但在流行乐坛这个竞争激烈的平台上,  相似文献   

10.
《黄英》与其它以女性名字命名的作品不同,并非描写花妖、鬼狐的爱情故事。在这一人物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1.
留言     
《初中生》2009,(4):12-12
阳瑾→冯潇潇:重在参与,你不要太在意比赛的结果了,好吗?刘芸→黄英:理想与现实是不一样的,你应该冷静下来,坚强地面时一切!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笔下的黄英,是一个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的资产者形象。这个艺术形象,代表着明代以来在中国封建社会母体中刚刚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势力,是植根于十七世纪东方泥土的新型生产力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黄英》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种直到今天还有启迪意义的理想的人格典范——士魂商才型人格这一人格形象蕴含着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体味和反思,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黄英》一篇,事属花妖而别有寄托。解读其文,可以探究出其中的文化意蕴。那就是:书生马子才与菊花精陶氏姐弟的冲突和合,体现了士人价值标准的解构、重构与回归。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黄英》是一则充满深意的寓言,它深刻地反映了新兴生产方式在明代中叶产生发展的状况以及这一生产方式对旧文化的改造、颠覆。但由于自身的局限,在专制主义和旧文化的围剿下不久就衰亡了,从而使中华民族丧失了一次走向强大的宝贵机会。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 ,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新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给传统思想以强有力的撞击。立足于这一意识形态转变的关口 ,蒲松龄在《黄英》一篇中 ,塑造出马、陶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 ,通过两者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 ,很有深度地透视出本时期士人“治生”心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黄英,一名法学的研究生,已经毕业两年了,现在一家小型律师事务所做行政助理。说起目前的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临时性的工作,一天到晚挺闲的,找不到什么存在感。”她知道我从事职业咨询及培训,希望通过我能解决她的求职困惑。毕业两年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再次见了面,我感受到她已经有些焦虑,迷茫、彷徨,甚至埋怨自己,抱怨社会不公。”  相似文献   

18.
黄英 《学前教育》2005,(3):40-41
黄英,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第三幼儿园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人生格言:成功者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失败者寻找借口,创造借口。  相似文献   

19.
留言     
《初中生》2009,(19)
留言(群号:38349380)群聊共享snowing→谭星姐姐:我曾经痛苦得无法自拔。谢谢你用一剂良方治好了我的心。黄英锐→杨威:祝你马到成功!何琨→洪影影:希望你不要自欺欺人,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笔下的花妖形象,都具有真善美的品格。荷花精是质本洁来还洁去,葛巾刚烈,黄英是人淡如菊,香玉更是晶莹剔透的纯女子,玉版是乖顺娇巧的白牡丹,陶生潇洒非凡。她们都是那么真、那么善良,是花中极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